把握设计的灵魂

2020-06-09 03:34金复旦
建筑与装饰 2020年10期
关键词:传统图案装饰设计

金复旦

摘 要 设计是一个文化现象。不同的民族和地区,建筑设计和风格是不同的,尤其是室内设计。所以,在不同地区进行室内设计时,要把握当地的文化和特色,使室内设计的风格更加突出,本文结合工程实例,首先阐述线的概念定义及其存在形式,最后将线条艺术的魅力在装饰设计中的应用进行阐述。

关键词 装饰设计;几何线型;传统图案;线条艺术

设计,千变万化,不可复制。设计的专业性和评说空间魅力的各种要素,归结起来,总是围绕着色彩感,层次感,质感,光感;伴随空间感,尺度感,等等的感觉。但感觉毕竟是感觉,很虚;审美总是见仁见智,很难把握,没有特定规律法则可循,难以言说。建筑装饰设计,在功能使用性与美观表现力上,追求二合一原则;但是往往与我们期待的最终完成度,却是天上地下,大相径庭。有幸成功的,一定要应和那句老话,天时地利人和。当下,互联网时代的传播力,可以让每个普罗大众都成为设计师。空间体验,在居住,办公,学习,休闲各种场景中,让人人都可以获得更高的感受。即使没有亲身的体验,信息传播和点评,似乎像快餐食品一样有效,直达精神营养系统。一个设计从业人员,同时也是大众的一分子,时时刻刻希望把握一种为他人设计的能力,却难于凌驾人人参与指点的时代浪潮。

从美学入手,方向一定是多元的,迷宫式的;需要大量的积累。设计师从哪里开始?如何步步为营?能够达到什么境界?一个理想的空间作品诞生过程,是否存在灵感乍现,还是发现探索设计灵魂的过程?线,线条艺术,能够成为探究的切入点吗?

1 线概念定义及其存在形式

几何学里线的定义是:线是点移动的轨迹,线只有长度和位置,而不具宽度和厚度;是具有空间方向性的;线是一切面的边缘和面与面的交界。

1.1 线的存在形式

线的定向延伸是直线,变向延伸称曲线。直线和曲线是线构成的两大形式。

(1)直线形式。不相交的线——平行线,相交的线——折线、包格線、集中的线。交叉线——直交格子、斜交格子等。

(2)曲线形式。开放的曲线——弧、旋涡线、抛物线、双曲线等,封闭的曲线——圆、椭圆、心形等。

1.2 线条概念定义的意义

数学定义,以抽象逻辑演绎线的概念,并归纳线条形式,方便我们理解。然而,线,线条艺术的源头和发展,远远早于和广于数学几何定义。线条作为具象的存在及其功能,甚至实实在在地贯穿人类文明史的方方面面。当然也值得我们不断的寻味,探究线条的存在意义[1]。

2 线条无可替代的功能传递性

人类最初的文字,均以象形文字形式展现,赋予线条具备识别性和沟通功能。这个功能在现代社会还在延续。从上古时代的甲骨文,到现代的商业条码,线,无可替代的特定意义(见图1-2),历历在目。在没有文字出现的史前,线条作为标示,传递信息的功能其实已经存在。

从甲骨文到篆书、隶书,再到行书、楷书,中国书法,通过高度概括和抽象化的点画线条,自由的抒发超脱物象之外的情怀,自成一体,成就了艺术及艺术大家的经典。汉字和书法,是中国文明,甚至是东方文明传承至今的瑰宝[2]。

3 即客观又主观的线条哲学

考古显示,史前人类在7万年前就已经开始使用符号了。人类祖先狩猎的情景图像,用粗犷的线条再现了史前生活,留下历史的痕迹(图3)。因为至今被发现的图案实在太少了,很难得出结论,图像符号传递什么?里面包含了多少复杂的信息?但至少可以把这个秘密理解为,大千世界,只有我们人类这种生物,具备通过描述客观对象,完成传达和沟通功能。

我们目睹这些发现,看到线条虽然朴拙,但是线条的表现力和感染力,绝不低于任何一位传世艺术家的作品。从最初开始,线条就是主观和客观完美结合的哲学[3]。对于客观形象的描写,也是将主观感受归纳、整理和展现的过程;是纷繁的客观世界,对应内在的主观反映和具象表达。

20世纪瑞士艺术家,教育家克利说:“用一根线条去散步…… 线条不仅是轮廓,它还是推力、运动、力量、关系。”线条依附了生命,再现了生命。

4 线条艺术的魅力

达芬·奇说过“最初的画,只有一条线”。潘天寿先生在他著的《中国绘画史》中谈到绘画的起源时就认为,文字和绘画都是由线条演变繁复而来的。

4.1 线条人格化的传递

通常线条的存在形式不同,给人的情绪的感觉不同。水平线给人感觉沉稳平静;垂直线让人感到昂奋向上;曲线给人或活力动感或轻柔委婉;斜线让人有速度进取,圆线有包容团圆的感觉(图4)。

(1)直线

坚韧有力、速度感、紧张感,有直接、锐利、明快、简洁等特征,从心理的角度看,直线具有男性识别度。

粗线象征着豪放、厚重、力量和强壮;

细线象征着纤细、敏感、微弱并带有神经质;

折线象征着变化,层次和次序。

(2)几何直线

立方体在光的映照下,使你感受到扑面而来的古朴、庄严,现代简洁和阳刚之气。(图5)。

(3)几何曲线

曲线:与直线相比较显得比较柔软,流畅,自由,赤诚和美妙。几何曲线,以其多变的特征,为空间带来轻松、动态的感觉,像一群少女舞蹈场景的层层叠加,极具柔美感时空感。含有女性识别度(图6)。

线,以其独特的变化,使艺术作品赏心悦目,玩味无穷,与观赏者产生共鸣。在欣赏客观形神与主观情思结合的同时,还能品位线的浑圆、曲美、刚直、险峻、苍劲、灵巧、朴拙等妙趣。

东晋顾恺之提出“传神写照正在阿睹中”,在脍炙人口的“吴带当风,曹衣出水”的绘画里,都得到了更充分的体现[4]。最著名的高古游丝描线条的特征是,“紧劲连绵,循环超忽,格调逸易,风趋电疾。”后人称誉为有“春蚕吐丝,春云浮空,流水行地”之美,女性的柔性美被刻画地入木三分(图7)。

南宋梁楷《太白行吟图》,衣褶只是大笔挥洒几下,简之无可再简。大诗人满怀诗情的姿态及高洁的气质,通过这洗练的线条勾画传达出来,又宣泄画家笔力的表现和激情。在线条艺术的发展中,古人把线描总结和归纳出十八描。如,高古游丝描、琴弦描、铁线描、行云流水描、混描、曹衣描等。

虽然十八描可能有艺术性僵化的嫌疑,不结合具体描写对象,任意发挥技艺,更不利于艺术创新发展;但通过总结,还是显现了线条竟然有如此之丰富的变化。它运用笔的提按、疾缓、裹散、顿挫等手段,将粗细、浓淡、干湿、刚柔、滑涩等不同对比要素,巧妙地统一到笔下,表现出不同物象的外形特征及不同质感,传达出不同的神态,反映出画家的心境感情及艺术趣味。

4.2 线条甚至深含音乐的存在性

线条的音乐性,是线条造型和音乐表现的视觉感应,赋予更生动更多样的艺术语言。康定斯基抽象画中,旋律感、节奏感跃然纸上。

4.3 線条与光的完美结合

让光线来做设计 —— 贝聿铭;在光明和黑暗的边界线上,个体变得清晰并获得了形式。—— 安藤。

现代建筑将窗户从结构限制中解放出来,创造了一个“透明的世界”,变成一个“光线的容器”。

光发射出来的可视线条,能烘托渲染场景的气氛;单纯简洁的光线,营造出一种安宁沉静和寂静的心境(图8-9)。黑暗所具有的深度和丰富性的,将会赋予空间的回应和光影的微妙感。光与建筑空间的完美交融,营造一种戏剧性的效果。在黑暗中,光闪现出宝石般的美丽,人们似乎可以把它握在手中,光挖空黑暗并穿透我们的躯体,将生命带入“场所”—— 安藤。

5 把握设计的灵魂

本文阐述的方法,虽然一开始引用定义了线具有的逻辑几何学概念,但是有关设计和线的关系,不适合依据工程科学数据,层层推演,导出结论。理由是:线的物化实相,一定是每个人每一瞬间内,所记录的特定的实体场景及其情感;链接着人类文明中,关注人、空间、自然的纽带。

链接的任何一条线,对应某个人某一瞬间的存在,都不相同,变幻无穷。这个正是线的魅力无穷!当创作面临各种困境,无法找到突破口,让线条动员起内心汹涌的激情,从笔中释放。在每一个可视的场景中,发掘和发现线的价值;让线条,伴随设计师的禀赋和艺术人文素养,显现魅力;把握设计的灵魂,其实是人类通过线释放灵魂。把握设计的灵魂,赋予线条情怀和生命。

6 项目案例分享

6.1 上海市总工会沪东工人文化宫(分部)改扩建项目

该工程为新建高层建筑,定位高端写字楼,建筑面积:58969m2。立面采用ART-DECO风格与现代主义风格的碰撞,延续着海派文化的历史记忆。

室内设计理念源于:人的需求——这里高新企业汇聚,各行商界精英进驻,将汇集众多品味、高端、个性的社会精英。他们正值事业上升期或巅峰期,精力旺盛,与众不同正是这类人群主要追求的境界。室内设计需要达到的最终效果可以概括为:功效及视觉舒适气氛,健康、自信和愉悦,美的鉴赏。室内设计基本的装饰元素和象征意义为:通过简单的几何线型(图10),象征现代男女白领的气质和自信。

以放射状的太阳光主灯,象征新时代的张扬和自信的力量;以大块渐成的金字塔状的台阶式构图,象征着积极向上的精神。室内设计特别发挥了几何线型和光环境的营造,彰显建筑的艺术气息。大面积的立面装饰,采用整块孔雀玉大理石,切割衔接为通畅的横竖线条,贯穿整个大堂,寓意大地的地平线和万物生长。在造型中,直线的运用占据了大部分。直线作为封闭造型的空间结构线时,可以使空间划分规整合理、硬朗大气,象征男性的阳刚之气;横向的线具有拉宽空间的效果,而垂直的线可以使空间得到延伸。同时,在顶部区域,即穿插又独立的曲线展开,象征女性的阴柔舒展。少阴多阳,空间呈现出视觉对比的冲击效果(图11)。

LED照明设备隐匿或内嵌于墙地面,凸显材质的体块感和肌理层次;大堂电梯间立面,同样的大理石材质,简化了装饰面,搭配亚面古铜钛金属板,及镜面钛金属管的连续叠加组合,形成两个焦点画面;从入口看的端景为,现代国画秋景【红枫】;从电梯间看向大堂的端景为,一个顶天立地的山型仿云石发光墙。

项目在2018年9月和2019年6月,分别获得中国建筑装饰协会【祝融奖】公共空间金奖;上海建筑学会优秀设计佳作奖。

6.2 项目案例分享

千岛湖景区总面积为982平方公里,其中湖区面积为573平方公里,因湖内拥有星罗棋布的1078个岛屿而得名。项目为新建高层建筑,定位广电传媒中心,即公共文化设施。建筑面积:20000m2。室内设计理念源于:传媒公共文化特色——地处千岛湖景区和城市化发展的核心区,让地域特征嫁接城市名片空间,具备识别度和亲和力。

【千岛湖广电大厦项目】根据美国社会学家欧登伯格曾经提出[第三空间]的概念,即家庭居住空间为第一空间,职场为第二空间,而城市的酒吧、咖啡店、博物馆、图书馆、公共剧场和公园等公共空间为第三空间。第三空间的特点是一个公共平等交流的地方,没有职场的等级意识,也没有家庭的角色束缚,人们进入公共空间可以自由地释放自我。宽松、便利,得到自我满足(图12)。

室内设计需要达到的最终效果可以概括为:文化殿堂的仪式感,现代时尚元素的戏剧感,柔美的湖水名片。在室内空间造型中,曲线的运用却占据了大部分。曲线为空间肌理,赋予连续不断重复相同元素的变化,规则中见柔美。横向的曲线拉宽空间的效果同时,让空间律动,赏心悦目。

而内部走道的斜直线光带,意喻电波如闪电般快速高效,传递科技感和未来感。室内外空间装饰元素的差异化,丰富并凸显了空间层次。通过线条变化,提升了广电文化项目的特定内涵。

7 结束语

以线条艺术,作为探究设计的切入点,只是希望思考尽可能单纯,直接。本篇有关线条的探究还远远还不够。只是点状的列举,并非系统成体。何况艺术的话题,如浩瀚的星空,每一点滴,都内涵丰富,宝藏无穷。线条艺术的探究,其实也早有各种鸿篇巨论。对于一个设计工作者,学习思考是首要的;自我的训练,可以提升每一次思考的层次,有效提高我们应用水平。再次认识线条的意义,让自己的脑手对应某一个项目课题,或实际的或虚拟的,通过线条自我的训练,成为我们职业路径上一盏路灯而不是答案。

参考文献

[1] 刘先觉.密斯·凡德罗[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73.

[2] 张也.浅析家居设计线条与风格的形成[J].美术教育研究,2014,(1):25.

[3] 王小娜.室内环境艺术设计中的装饰创新探究[J].建材与装饰,2020,(1):97-98.

[4] 罗攀.室内环境艺术设计中的装饰创新探究[J].居舍,2019,(11):471.

猜你喜欢
传统图案装饰设计
浅谈雕塑在商周青铜器装饰设计中的运用
建筑模型对装饰设计创作的启发
探讨优化中职建筑装饰设计课程教学
传统图案与现代文化·生活·设计的关系
浅析新形势下室内花艺绿植装饰设计
浅析平遥漆画中花卉元素的造型装饰设计
浅析民族文化和传统图案在面料设计中的应用
浅谈中国传统图案在标志设计中的运用
对传统图案的阐释与继承的探讨
浅谈中国传统图案与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