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医学院校学生医德教育现状调查研究

2020-06-10 10:33代成书欧阳明月
关键词:医德医学生选项

代成书,欧阳明月

(川北医学院,四川南充 637000)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条件下医疗改革的深入,医疗领域暴露出的医德问题也倍受学术界关注。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坚持立德树人,加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1]。《关于加强医教协同实施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2.0的意见》(高教[2018]4号)明确指出全面加强德医双修的素质能力培养,把德育作为医学人才培养的首要内容。显然,在新一轮的高等教育改革中,已将德育摆在首要位置。本文通过对四川省3所医学院校医学专业大学生医德教育现状进行调查,了解当前医学院校中医德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其原因,并对进一步做好医德教育工作提出对策建议。

一、调查结果分析

本研究以川北医学院、西南医科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三所医学院校在校医学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制《医德教育现状调查问卷》,通过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共填写问卷1 804份,有效问卷1 795份,有效率为99.5%,资料数据采用SPSS19.0进行统计分析。

1.从医目的理想主义与功利主义共存。在“您选择医学专业的主要原因”选项中,排名前四选项为“就业前景好”、“工作稳定”、“个人喜好”、“医生职业神圣,救死扶伤”(见表1)。受市场经济、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医学生学医目的多元化,个人的理想精神追求与现实物质需求是学生选择医学的主要原因,理想主义与功利主义并存,救死扶伤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淡化,还需要通过医德教育继续强化。“社会地位高”选项排名最后,这和陈山源[2]的研究结果截然相反,这与当前医患关系紧张,医护人员合法权益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保障有一定关系。

表1 选择医学专业的主要原因调查结果

2.较高的医德重要性认识与尚待提高的医德行为共存。在“您认为医德对医生是否有约束作用”选项中,84.62%的学生选择“有”,在“您认为对医学生进行医德思想教育有必要吗”,选择“非常有必要”的占60.56%,选择“有必要”的占36.27%;在“您认为一名优秀的医务人员应该具备素养的是”选项中,超过95%的调查对象选择“高尚的医德”这一选项,说明调查对象对医德的重要性有较高认识。同时,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良好的医患沟通能力和人文关怀作为新的医德评价内容也被学生们所认可。“你对医生收受红包现象如何看待”和“你对医生收受回扣现象如何看待”两个选项中,分别只有56.71%和57.66%选择了“反感,违反了医生基本职业道德”;在“当你发现有同学或同事违背医德行为时你会”的选项中,只有48.91%选择“加以劝告和制止”。这说明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医德问题上知行不统一,需要进一步提升医德教育的实效性。

3.较强的医德教育意识与医德教育模式不丰富共存。调查表明,医学生对当前学校的医德教育模式满意度有待提高,在“您是否满意当前学校的医德教育模式”选项中,“非常满意”占8.3%,“满意”占32.09%,“基本满意”占44.62%,“不满意”占14.99%,在“您认为医学伦理课程是否重要”选项中,选择“非常重要”占33.93%,选择“重要”占45.91%,这说明大部分学生有较强的医德教育意识。从调查结果可见,医德教育模式主要是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见表2),但是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主要集中在低年级,在高年级实习期间教师和学生都比较重视临床技能的培养,医德教育相对较少。在“临床见习、实习期间,临床专业课教师是否向学生讲授医德方面的知识”选项中,仅20.5%的学生选择了“经常讲授医德内容”,在“您认为您所在学校医德教育存在的问题有”选项中,63.34%的学生认为医德相关课程设置少,49.92%的学生认为教育模式单一(见表3)。总之,当前的医德教育在时间上连续性不足,教育模式上不丰富,影响医德教育的效果。

4.对传统医德文化的肯定与传统医德认知不足共存。在“您对中国传统医德的看法”选项中,82.67%的学生选择“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医德文化”,说明大部分学生对中国传统医德文化持认可态度,在“您对中国传统医德这一概念是否熟悉”选项中,选择“很熟悉”和“比较熟悉”的总共为45.46%,可见学生对中国传统医德普遍感觉比较陌生,在“您校除了课堂教学外,在其他方面是否涉及到中国传统医德教育”选项中,75.15%的学生选择“没有”,说明学生对了解中国传统医德文化途径较少和主动性欠缺。

表2 医德教育方式调查结果

表3 医德教育存在的问题调查结果

二、医学院校学生医德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探析

1.外部环境因素。第一,市场经济对医学院校医德教育的挑战。市场经济以追求利益最大化为特点,使得传统医德受到冲击,医德标准出现多元化。在“您赞同中国传统医德中‘医乃仁术’的观点吗?”完全赞同的只有63.73%。在“您对中国传统医德中‘重义轻利’的义利观的看法是”,80.39%的学生选择的是“部分赞同,医生要有自己合理的个人利益”,表明传统医德思想受到严峻的挑战和考验。第二,“互联网+”时代对医德教育的影响与挑战。一是西方国家的意识形态和文化通过互联网向我国高校学生加剧渗透,一些影响社会稳定、影响医学生健康成长的言论和信息对医学生的道德形成了严峻的考验。二是网络的“垃圾”信息腐蚀医学生的思想和意志,当前网络上网络游戏等发泄性娱乐内容和大量的明星八卦信息等严重腐蚀着青少年道德,从而使他们沉溺于安逸和享乐,渐渐失去了艰苦奋斗、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三是“互联网+”教育的出现使学生在网上选择医学人文课程居多,从而减少了学生和教师面对面的直接互动,学生通过网课很难体会到教师在传授知识时所传递的情感,教育中的德育功能被淡化[3]。第三,医患关系模式的改变对医德教育的影响。我国传统朴素的医学整体观使医患关系主要表现为直接性、稳定性和依赖性三个特点,随着医学事业的发展和医学模式的转变,当代医患关系转变为民主化、法制化、商业化的特点,这也使医患关系的人道主义传统受到冲击,淡化了医务人员的责任感和神圣使命感。

2.学校内部因素。第一,学校方面。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外部环境下,学校医学教育也带有功利色彩,大多重视医学知识的获取和操作技能的练习,忽视了医学道德的养成与培育,课程设置大多以自然科学为主,而医德人文素质相关课程较少,导致医德信念缺乏系统地培养。医学类课程德育元素挖掘不充分,没有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医德教育模式较单一,教育缺乏系统性,教学方式主要以理论讲授为主,影响医德教育效果。第二,教师方面。医德教育师资力量较薄弱,未能形成学术群体,权威性不强。在“思想政治教育专职教师(如思政教师、辅导员)是否向学生讲授医德方面的知识”选项中,虽然有78.66%的学生选择了“有”,但其医德教育专业知识仍有欠缺。在临床实践教育环节中,一些教师侧重于传授医疗知识及临床技能,忽视了对学生进行医德教育。第三,学生方面。医学院校由于学科背景较为单一,专业学习任务较重,受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的影响,学生中普遍存在着重专业、轻人文,重医技训练、轻人格养成问题,忽视了自身医德素质的养成。很多学生医德教育内化不足,自我评价和自我调节能力不佳,又受到医疗服务实践中不良事例的影响,容易产生认识上的冲突及道德选择上的迷失,从而忽视医德教育的重要性。

三、加强医学生医德教育的对策建议

1.构建和完善“三全育人”体系。“三全育人”教育理念提倡从全员、全方位、全过程三个方面统筹育人力量,齐抓共管,共同协作[4]。第一,构建全过程医德教育。实际工作中注重顶层设计、科学规划、分类指导,开展具有年级特色的医德教育。可以积极探索入学时的专业思想教育、二年级学生的医德理论教育、三年级学生的医德实践见习、实习生的职业思想教育、毕业生的从业行为规范教育的连续性医德教育模式,将医德教育融入医学专业教育的全过程。第二,构建全方位医德教育。优化课程设置,改进创新课堂教学方法,增强医德教育的实效性,同时寓医德教育于医学伦理学外的其他课程课堂教学,加强医德情感培养,使其他课程与医德教育同向同行;充分搭建“三下乡”、义诊活动、医疗扶贫等社会实践平台,使医德教育在实践中升华;通过增加名医画像、名医名言等措施优化校园环境,突出医德教育环境氛围;举办以医德讲座、知识竞赛、演讲比赛等活动为载体的医德文化节,加强医德情感熏陶;积极开展医学生宣誓、为遗体捐赠者或实验动物默哀、授帽仪式等活动,增强医德教育的仪式感;主动占领网络新阵地,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增强医德教育时代性。第三,构建全员医德教育。优化医德教育师资队伍,拓宽完善教师的知识结构,充分发挥专业课教师及思政课教师、辅导员、党政干部等各自的特长,构成多元化、丰富化的医德教育主体,从而全方位地提高医德教育水平;在学校教育的同时,学校还应发挥纽带作用,将医德教育同社会、家庭紧密联系起来。广泛开展校地、校企合作,充分整合学校附属医院、社区、社会实践基地、扶贫对口帮扶单位、公益组织等社会力量,为医德教育的可行性运作和有效性开展提供保障。通过邀请医院领导或名医作医德医风讲座、加强临床带习医生的医德传教意识等方式强化医教协同。要建立家校联系机制,做到及时沟通,家长要在做好自身教育引导工作的同时积极配合支持学校开展工作,双方共同努力,形成良好互动。

2.加强传统医德文化的传承与现代转化。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全面肯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地位及价值,明确要求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国传统医德孕育于中国传统文化之中,形成了“医乃仁术”的基本医学价值观和“大医精诚”的医学职业理念,它是“中国古代医学道德和医学伦理思想的总称”[5]。传承传统医德文化不仅要总结历代名医的学术思想与仁者风范,还要学以致用,加以借鉴,将中国传统医德文化融入医德教育。张志枫[6]等认为,实施中国传统医德教育,对培育中医院校学生的民族精神和人文精神,继承和发扬中国伦理医德的优良传统,牢固树立学生的专业思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李艳[7]认为,我国传统的医德教育方法,如医学生人品的选拔,老师言传身教,徒弟满师传统等对于培养现代医学生关爱病人、救死扶伤的医德风范仍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魏锦京等[8]则认为弘扬中国古代医家的优良医德要从弘扬中国传统“医乃仁术”的医德精华,弘扬古代医家的活学的品德,弘扬古代医家清廉正直的医德品质,弘扬古代医家尊重同道的医德传统,弘扬古代医家文雅端庄的医德作风五方面着手。

传统医德文化在传承的同时应当注重现代转化。中国传统医德中的“仁爱”、“精”、“诚”等思想跨越千年,是千百年来古代医学家行医的基本道德规范。然而,社会经济文化的变迁及医学技术的发展使传统医德的传承和发展面临诸多困境,这就要求传统医德要顺应当前社会经济文化及医疗状况发生的变化,与当代社会道德建设和医学发展的需要相结合,这样才能在当代社会条件下更好地发挥作用。张艳清[9]提出,将传统医德思想与现代社会的权利意识、法制观念相结合,将传统的美德伦理与现代的规范伦理相结合正是实现传统医德现代转化的基本路径。侯艳[10]认为,继承和发扬中国优良医德传统,应积极探索中国传统医德的时代价值并进行现代转化,渗透到医德教育体系中,让医务人员接受中国传统医德的熏陶,感悟中国传统医德中的内涵和价值。◆

猜你喜欢
医德医学生选项
医学生颈痛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健康中国视域下医学生医德教育目标优化研究*
跟踪导练(四)
阅读理解
跟踪导练(5)
单项填空精选练习100道
新媒体视域下医学类高职生医德教育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加强护理人员医德医风建设的途径与策略
人文教育要给医学生另一种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