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产业关联特征的静态结构分解研究

2020-06-10 12:01金春鹏
生产力研究 2020年5期
关键词:产业部门乘数第二产业

金春鹏

(江苏省战略与发展研究中心,江苏 南京 210013)

一、问题的提出

我国经济已经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其中加快推进新旧动能转换是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必然要求和关键举措。近年来,我国加快推进新旧动能转换,但成效如何,从理论研究的视角,需要用相关数据进行科学验证。随着最新全国投入产出表数据的发布,为开展相关研究提供了便利。利用2017 年全国138 个产业部门的投入产出表数据,开展感应度影响力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深入开展基于静态投入产出结构分解技术的产业关联特征研究,能够发现我国占主导地位的产业部门新旧转换的规律和特征,在判明新旧动能转换成效同时,指出新旧动能转换和产业转型升级的方向和路径。

二、产业感应度和影响力研究

感应度系数和影响力系数是反映产业关联特征的重要指标,也是判断区域主导产业的重要指标。一般而言,感应度和影响力都高于全社会平均水平的产业,即可作为区域主导产业。利用2017 年全国投入产出表,测算138 个产业部门的感应度系数和影响力系数,如表1 所示。在2017 年我国投入产出表的138 个产业部门中,感应度和影响力都较高(感应度系数>1,影响力系数>1)的产业部门有16 个,分别是电子元器件、输配电及控制设备、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化学纤维制品、塑料制品、有色金属压延加工品、其他通用设备、棉化纤纺织及印染精加工品、专用化学产品和炸药火工焰火产品、金属制品、合成材料、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品、基础化学原料、造纸和纸制品、有色金属及其合金、钢压延产品;感应度较高、影响力较低(感应度系数>1,影响力系数<1)的产业部门有17 个;感应度较低、影响力较高(感应度系数<1,影响力系数>1)的产业部门有58 个;感应度和影响力都较低(感应度系数<1,影响力系数<1)的产业部门有47 个。其中,产业关联度高(感应度系数>1,影响力系数>1)的16 个产业部门都属于第二产业。总体而言,我国主导产业并没有发生显著变化,电子元器件、输配电及控制设备、汽车零部件以及化工、有色金属等仍是支撑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部门。从这一趋势分析,我国新旧动能转换的成效并不明显。

三、产业静态结构分解研究

对列昂惕夫逆矩阵进行结构分解,得到:

表1 2017 年我国产业感应度和影响力综合情况

表2 是三次产业层面的产业关联效应计算结果。据此,2017 年,我国138 个产业部门的乘数效应总和为154.149,反馈效应为1.029,溢出效应为240.842,乘数效应贡献占比为38.92%,反馈效应为0.26%,溢出效应为60.82%,可见,我国经济增长最重要来源是产业关联作用。从2017 年三次产业间各种效应的比较来看,在自身发展能力上,第二产业> 第一产业> 第三产业;在反馈能力上,第二产业> 第一产业> 第三产业;在感应能力上,第一产业> 第三产业> 第二产业;而在影响力方面,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第一产业。从三次产业内部的各种效应来看,2017 年,我国第一产业的乘数效应为1.075,反馈效应为0.007,溢出效应I 为3.349,溢出效应II 为0.983;第二产业的乘数效应为1.146,反馈效应为0.008,溢出效应I 为1.641,溢出效应II为1.976;第三产业的乘数效应为1.046,反馈效应为0.007,溢出效应I 为1.803,溢出效应II 为1.230。综合来看,第二产业除溢出效应I 以外,各种效应值均处于全社会平均水平之上;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除溢出效应I 以外,均处于全社会平均水平之下;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相比,第一产业的溢出效应I 更大,第三产业的溢出效应II 更大。对比可见,第二产业的自身发展能力较强,同时对其他产业发展的带动作用较大;第三产业自身发展能力仍需提升,对其他产业发展的带动作用偏弱,但具有一定的发展潜力;第一产业发展急需强有力的产业带动。

表2 2017 年我国三次产业的关联效应

从我国138 个产业部门的产业关联效应计算结果来看,(由于篇幅关系,计算详细结果略,只报告结论)。当每个产业部门最终需求增加1 亿元时,因各产业部门的关联特征差异,各产业部门的总产出效应存在较大差距。最高者批发和零售可以获得14.153 亿元的产出增量,而最低者房屋建筑、土木工程建筑、建筑安装、社会工作等4 个产业部门仅有1 亿元的产出增量。在1 亿元最终需求刺激下,全社会产出增量的平均水平为2.870 亿元。高于社会平均水平的产业部门有33 个,其中,第一产业2 个、第二产业23 个、第三产业8 个。

在乘数效应上,2017 年有电子元器件等55 个产业部门的乘数效应高于社会平均水平,其中,第二产业52 个,第三产业3 个。乘数效应高于社会平均水平的产业部门,其产业自身发展能力一般较高。可见,自身发展能力较强的产业部门以第二产业为主。

反馈效应对产出增长的促进作用普遍偏低,2017 年反馈效应最大的产业部门是电子元器件,其效应值为0.061,占总效应的0.49%;而反馈效应占总效应比例最高的饲料加工品,也仅为0.61%,其效应值为0.015。总体而言,产业反馈效应都偏弱。

溢出效应I 高出社会平均水平的产业部门有批发和零售等34 个,其中,第一产业2 个,第二产业23 个,第三产业9 个。这些产业部门的敏感度较高,很容易在外部需求刺激下,实现产出的快速提升。

溢出效应II 高出社会平均水平的产业部门有计算机等75 个,其中,第二产业73 个,第三产业2个。这些产业部门的影响力较高,对其他产业发展的带动作用较大。总体上看,第二产业的产业带动作用更强。

同时,可根据不同效应的取值情况对138 个产业进行简单分类。在分类过程中,因反馈效应普遍不明显,因此没有将其纳入考虑范围。按照低乘数效应、低溢出效应I、低溢出效应II 高低情况,分成低-低-低、低-低-高、低-高-低、低-高-高、高-低-低、高-低-高、高-高-低、高-高-高8 类。

第一产业的林产品、渔产品、农林牧渔服务产品3 个产业部门属于“三低”产业类型,即表明产业的成长性和关联性都较差;农产品、畜牧产品等2个产业部门属于“低-高-低”产业类型,产业自身能力和对其他产业发展的影响力都比较差,但具有一定感应能力。因此,对于第一产业而言,要进一步建立完善产业发展机制,提升产业创新发展水平,优化农业内部产业结构,进而提升第一产业整体自身发展水平。

在第二产业中,产业关联的差异性比较大。水的生产和供应、糖及糖制品、非金属矿采选产品、煤炭加工品、耐火材料制品、谷物磨制品、水产加工品、铁及铁合金产品、水泥石灰和石膏等9 个行业属于第一类,产业成长性较差,产业关联性较弱,这些产业的独立性比较强,产业链条相对较短,产业关联的特征不显著。蔬菜水果坚果和其他农副食品加工品、开采辅助活动和其他采矿产品、钢、饲料加工品、调味品发酵制品、饮料和精制茶加工业、砖瓦石材等建筑材料、石膏水泥制品及类似制品、陶瓷制品、其他食品、日用化学产品、建筑装饰装修和其他建筑服务、方便食品、印刷和记录媒介复制品、房屋建筑、土木工程建筑、建筑安装、其他制造产品、家具、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汽车整车、电线电缆光缆及电工器材、其他电子设备、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服务、电机、纺织服装服饰、纺织制成品、其他电气机械和器材、针织或钩针编织及其制品、文化办公用机械、广播电视设备和雷达及配套设备、视听设备等32 个行业属于第二类,产业成长性较差,但产业对外溢出效应较强,即这些产业对其他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对这类产业必须从产业发展机制入手,引入竞争机制,增强产业的活力。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产品、精炼石油和核燃料加工品、有色金属矿采选产品等3 个行业属于第三类,这类产业具有较强的产业感应能力,对其他产业的需求变化较为敏感,但产业自身能力和对其他产业发展的影响力都比较差,因此,对这类产业要促进产业自身能力的提升,并加强与其他产业的协调发展,这是对这类产业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的重点举措。钢压延产品属于第四类,产业具有强关联的产业特征,但自身能力较差。烟草制品、燃气生产和供应、酒精和酒、植物油加工品、医药制品、石墨及其他非金属矿物制品等6 个行业属于第五类,产业自身能力较强,但关联性弱。乳制品、麻丝绢纺织及加工品、屠宰及肉类加工品、玻璃和玻璃制品、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肥料、橡胶制品、毛纺织及染整精加工品、锅炉及原动设备、化工木材非金属加工专用设备、金属加工机械、农药、泵阀门压缩机及类似机械、仪器仪表、其他专用设备、采矿冶金建筑专用设备、涂料油墨颜料及类似产品、船舶及相关装置、鞋、其他交通运输设备、铁路运输和城市轨道交通设备、农林牧渔专用机械、物料搬运设备、电池、家用器具、通信设备、计算机等27 个行业属于第六类,产业自身能力较强,对其他产业的发展也具有较大的影响力,但产业感应能力比较差。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品、煤炭开采和洗选产品、黑色金属矿采选产品、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造纸和纸制品、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品等6 个行业属于第七类,这类产业具有较高的成长性,但是对外溢出能力不强。棉化纤纺织及印染精加工品、有色金属及其合金、基础化学原料、电子元器件、合成材料、金属制品、汽车零部件及配件、专用化学产品和炸药火工焰火产品、化学纤维制品、塑料制品、其他通用设备、有色金属压延加工品、输配电及控制设备等13 个行业属于第八类,这类产业成长性强,关联性高,是具有“承上启下”特征的“中场产业”,这些产业发展对提升江苏产业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

在第三产业中,社会保障、资本市场服务、教育、社会工作、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居民服务、娱乐、体育、文化艺术、铁路旅客运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广播电视电影和影视录音制作、保险、管道运输、邮政、租赁、住宿、水利管理、公共设施及土地管理、水上旅客运输、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卫生、研究和试验发展等23 个行业属于第一类;新闻和出版、科技推广和应用服务等2 个行业属于第二类;房地产、批发和零售、货币金融和其他金融服务、装卸搬运运输代理和仓储、城市公共交通及公路客运、其他服务、餐饮、商务服务等8 个行业属于第三类;专业技术服务、航空旅客运输等2 个行业属于第五类;电信和其他信息传输服务属于第七类。总体上,第三产业对其他产业的影响力都较弱,并且很多行业的成长性和关联性都较差。因此,第三产业要完善自身机制,提升自身发展能力;同时要通过产业内部结构优化和产业功能升级,建立和强化产业技术经济联系,发挥产业关联效应。

四、简要结论

通过感应度影响力研究以及静态结果分解研究,得出以下结论:第一,棉化纤纺织及印染精加工品、有色金属及其合金、基础化学原料、电子元器件、合成材料、金属制品、汽车零部件及配件、专用化学产品和炸药火工焰火产品、化学纤维制品、塑料制品、其他通用设备、有色金属压延加工品、输配电及控制设备等产业部门的溢出效应和乘数效应都较高,感应度影响力水平都较高,是我国占主导地位的产业部门。但这些产业部门大多属于传统产业,表明新旧动能转换成效不够理想。第二,溢出效应、乘数效应、反馈效应的经济增长贡献递减,表明我国产业关联作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最大,其次为产业自身发展能力,产业反馈作用的影响最弱。第三,产业关联度高的产业部门都集中在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和第一产业相对滞后。综上,建议进一步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传统产业技术升级和创新发展。根据产业关联特征,有针对的制定产业发展政策,提高产业竞争力。

猜你喜欢
产业部门乘数第二产业
唐山市氮代谢过程分析
山西省产业部门“能—水—碳”耦合研究
看错了数字
转化,让计算更简便
产业部门碳排放关联网络研究
——以陕西省为例
国内生产总值指数
我国第三产业发展研究
我国第三产业发展研究
生产性服务业与第二产业之间的互动机制
理性认知西藏投资乘数小于1问题:以1996—2014年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