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探技术在煤峪口矿406盘区防治水的实施

2020-06-11 02:00
山西冶金 2020年2期
关键词:峪口高密度物探

张 泱

(同煤集团煤峪口矿地测科, 山西 大同 037041)

要做好煤矿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就要尽早地解决在煤矿开采中隐藏的水害问题,目前我国已有多种先进的探测手段对煤矿水害问题进行探测,物探技术作为最直观有效的方法而被广泛使用,以此来减少煤矿水害问题的发生。

大同煤业股份有限公司煤峪口矿共有煤层20余层,目前大部分的煤层已全部开采完毕,其中,14-2 号煤层以上的含水层都连通成统一的含水体,矿井中的水大部分是通过地裂缝或采动裂缝,将大气降水和地表洪水灌入其中,使煤层出现“三带”现象,而破坏了矿井的含水层,使地下水比较容易进入到矿井中,然后被排出,导致在低地势处出现大量的采空区积水[1]。为顺利的开采15 号煤层406 盘区,提前消除水患,对406 盘区顶板层方向的采空区积水情况进行物探技术探测,调查盘区上方采空区的赋水情况,现场探测深度控制在140 m 之内,为开采的总体布局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

1 盘区地质及水文概况

15 号煤层是大同组中最底下的煤层,406 盘区在煤峪口矿的井田中部,北部与矿界煤柱相隔,与忻州窑矿相接,南部是900 大巷,西部是408 盘区,不可采界限是0.8 m,东部不可采界限是14 号煤层。整个盘区内可开采的面积是比较规整的,从东到西的长度大约为2 510 m,从北到南的长度为890 m,面积约2 365 797 m2。盘区中部的煤层厚度是最大的,煤层有上下两层之分,上层是0.94~1.40 m 厚,下层是 0.40~4.35 m 厚,上下层的间距是 0.80~1.83 m,煤层的东中部较厚,向两侧逐渐变薄,且结构较为简单,只有局部的1~2 层有夹石,煤层厚度是0~9.27 m,平均厚度大约2.21 m。主要岩性为伪顶层,有0.10~0.50 m 厚,属灰~灰黑色粉砂岩,直接顶层,有2.0~4.0 m 厚,属浅灰色、灰色细砂岩或中粒砂岩,老顶层,有8.0~11.0 m 厚,属灰白色中、粗粒砂岩,底板层,有1.0~2.0 m 厚,属灰~灰黑色粉砂岩或细砂岩。目前正在开采的巷道位于15 号煤层底板层岩石中,采用暗斜井和暗竖井相互连接各层。

406 盘区的水文地质情况如下,积水主要集中在14 号煤层盘区的中东部,东部到底斜坑断层边界,北部到可采边界。在已经开采了的3 号、9 号、11号和14 号煤层采空区低地势处均有积水[2],具体的采空区积水情况数据如表1 所示。

表1 406 盘区上采空积水情况

2 物探技术的实施策略

2.1 设计方案

根据被测层的岩性分析,粉砂岩的电阻率一般为 n×10 Ω·m~n×102Ω·m,砂岩的电阻率一般为 n×10 Ω·m~n×103Ω·m,煤层的电阻率一般为 n×10 Ω·m。当采空区是中空时,在空的和非采空区域中,整个层的电性会非常不同,表现出较高的电阻异常。

由于采空区的不规则性,采用物探技术可以快速、准确地找出采空区的位置及范围大小,为排出采空区的积水提供依据。在这里主要用高密度电阻率法和瞬变电磁法相结合的物探方法,对盘区内的积水进行探测,根据探测结果,基本探明了采空区位置与规模和积水情况。

406 盘区的采空区积水主要来自3 号、9 号、11号和14 号煤层,在开采前,需要探测在盘区的前方、上方以及两侧,是否在一定范围内存在采空区积水情况。主要采用瞬变电磁法进行探测,加以高密度电阻率法辅助探测,利用瞬变电磁法首先找到采空异常区后,再根据高密度电阻率法的探测结果进一步确定采空区积水情况,按照由北向南,由东向西的原则均匀分布测量线和测量点,点距为10 m,线距为200 m,由北向南设有1—6 线,由东向西设有1—11 号点。

2.2 探测作业

采用矿用瞬变电磁仪YCS2000A 型进行探测,发射机的最大电流为4.5A,在探测之前确保仪器充满电,运行状况良好,且不存在防爆不完好等情况,同时,设计师亲自到煤层盘区了解作业环境,以给出多种备选方案,及时对不利因素进行整改[3]。确保盘区的迎头停止工作,挖掘机向后退30 m,将迎头的积水排出后,除必要的监控仪器设备外,切断盘区内其他电器和电缆的电源,确保工作环境安全后开始进行探测作业。

2.3 结果分析

如果采空区中有大量的积水,就会在多测道电压剖面图上表现出高电压异常情况,在视电阻率断面图上表现出低电阻异常情况。等电压平面图[4]是反映地质变化的规律的,利用某一测道的电压变化值,根据对各测道等压平面图的分析,来判断所开采是煤层是否存在异常。

图2 多测道剖面图

图3 视电阻率断面图

从图2 上看出在测点2 号、5 号测点出现高电压异常,且幅度较大,9 号测点出现低电压异常。从图3 上看出在标高1 400~1 450 mm 上2-3 号测点、标高1 450~1 500 mm 上5-6 号测点出现低电阻异常,标高1 550~1 600 mm 上8-10 号测点出现高电阻异常。通过对瞬变电磁法和高密度电阻率法探测资料的综合分析,确定了2 处范围较大的采空积水区,积水高度3~6 m,为排除水质灾害对开采带来的威胁,对探测出的积水区进行钻探试验验证。

2.4 钻探验证

为保证探放水的安全,经总工程师及相关人员研究决定,首先在2 号和5 号测点施工两个钻孔对14 号煤层采空区进行探测,若有积水排出,则先对其进行探放排出积水以减小压力,若没有积水排出,则对下一个测点进行探测。通过对这两个孔的钻探,确定14 号煤层采空区累计排水约57 000 m3。

3 结论

在防治煤矿地质灾害中,提出采用物探技术对煤层上采空区的积水情况进行探测并验证,结论如下:

1)根据煤峪口矿15 号煤层406 盘区的地质和水文概况,采用瞬变电磁法和高密度电阻率法探测的综合探测,及时做好对井下防治水的预防和控制,维护矿井的安全生产。

2)根据对15 号煤层406 盘区上采空区积水的探测结果,对406 盘区上的2 号和5 号测点进行钻探验证,2 个钻孔共排水57 000 m3,因而确定15 号煤层406 盘区可安全进行开采。

猜你喜欢
峪口高密度物探
中海石油化学拟挂牌出售大峪口股权
高密度养殖南美白对虾或者更容易成功
高密度电法在断裂构造探测中的应用
横波技术在工程物探中的应用分析
薛根元:小芦笋做成大产业
峪口禽业的“中国芯”
——掀起中国肉鸡市场风云
探讨物探技术在地质找矿及勘探中的应用
城市高密度环境下的建筑学探讨
两种物探方法在观音岩隧道勘察中的应用
物探技术在某船厂路面脱空探查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