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介生态环境下电视民生新闻文化传播路径

2020-06-11 08:48胡敬恩
声屏世界 2020年5期
关键词:电视民生新闻新媒介生态环境

胡敬恩

摘要:民生问题是国家与社会重点关注的问题,有关民生的新闻也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新媒体也在不断发展与完善,电视媒体也逐渐成了新闻信息传播的主要途径。此外,受到新媒介生态环境的影响,电视媒体的发展呈现多元化趋势,同时也面临着更大的挑战。本研究就新媒介生态环境下电视民生新闻传播路径的相关内容进行阐述与探析,为未来该领域的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新媒介 生态环境 电视民生新闻 文化传播路径

前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与壮大,新媒体也逐渐发展与完善,与此同时,媒介生态环境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网络传播使得新闻报道的媒介不断更新与扩展,这对传统媒体而言是一种挑战与压力。传播渠道的快速更新与扩展,使得新媒体的关注群体更加年轻化。在这样的新环境下,如何将民生新闻有效地向广大人民群众传播是媒介与社会需要考虑的问题。自从2002年电视民生新闻兴起以来,因为其报道的形式与内容更加贴近人民的生活,所以容易被人民所接纳,但是,内容的同质化、琐碎化、娱乐化等对电视民生新闻的发展也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本研究就新媒介生态环境下电视民生新闻文化传播路径进行分析,旨在对电视民生新闻的正确发展路径具有一定的理论参考价值。

相关概念

新媒介生态环境。新媒介生态环境的概念最早由加拿大学者麦克卢汉于1967年提出,其在《The Media is the Massage:an inventory of effects》一书中指出,新媒介生态环境的概念,即以环境作为特定的比喻,帮助人们理解传媒技术以及媒介对于文化在深度与广度方面所引起的生态式影响。随后,美国的一位学者波兹曼在自己的一段演讲中又进一步地对生态媒介的相关概念进行了阐述,其对媒介生态学进行了新的定义,即将媒介作为环境,并对其进行相关研究。自此之后,媒介生态便作为新闻传播学的重要领域受到学者的广泛关注。虽然麦克卢汉与波兹曼对于新媒介生态环境都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但是二者统一的关注点是媒介发展的技术对人类文化产生的影响。

现如今,随着社会经济水平与技术的不断提高,媒介生态环境逐渐转为新媒介生态环境,这里的“新”主要指人们会运用先进的网络设备等对媒体进行相关操作,通过电视、微信、手机、广播等社交平台进行传播,改变了传统媒介的传播形式。此外,在此种新媒介的生态环境下,人们不单单是信息的接收者,同时也是信息的发布者与分享者。

电视民生新闻。“民生”一词具有很强的人文关怀色彩,而民生新闻顾名思义就是反映百姓日常生活的新闻,是社会新闻的重要组成部分。 民生新闻从广义说属于社会新闻,与人民的生计以及人民的生活联系紧密。民生新闻最主要的思想是民本思想,换言之,民生新闻需要处处从老百姓的角度出发,时刻体现老百姓的生活。民生新闻报道的范围可以很广,但是报道的题材大多来源于人民群众的生活点滴。民生新闻要注重“三民”,即“民情”“民生”以及“民意”。民生新闻的主体对象为老百姓,所以,其报道的内容也多围绕老百姓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等。

电视民生新闻的相关作用

电视民生新闻遵循了党与国家的思想宗旨,即一切为了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将人民的福祉与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民生新聞并不是对西方新闻传播的照搬,而是我国的新闻工作者结合我国国情、媒体行业的发展情况以及在长期工作与实践当中总结出的理论。民生新闻的相关题材都来源于人民的日常生活,构建与发展民生新闻有助于传承与发扬区域文化。因为文化本身便是社会现象和内在精神的总和,电视民生新闻文化可以提高电视新闻的宣传效果,从而发挥实际的意义。电视民生新闻的传播对于电视民生新闻文化的传播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因为其“本土化”的特点使得民生新闻能够更加有力地进行传播和发扬。

新媒介生态环境下电视民生新闻文化的发展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新闻媒介行业也在不断地进步与完善,各种新设备也给媒介的传播与发展带来了很大的改变,而这些变化对媒介生态环境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新媒介生态环境中,信息传播不再局限于以往传统的方式,观众既可以接受信息,也可以发布与共享信息。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影响很广,电视民生新闻也因互联网行业的飞速发展而获得了更为广泛的平台,为其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动力。民生新闻的本土化、社会化特点,对构建传统文化有重要的意义。

新媒介生态环境下电视民生新闻文化有效传播的路径

塑造文化共同内涵。电视面向的群体是大众,所以其表达与宣传的内容极为重要,需要陶冶群众的心灵,避免不良信息的传达。而电视民生新闻的内容立足于老百姓的衣食住行等,一方面贴近群众的生活,可以使其产生共鸣;另一方面也可以展现更深层次的社会文化与意识,从而达到精神洗礼。电视民生新闻的涵养作用与文化的传播紧紧相连,中国文化的主要内容是文治教化,而西方文化的相关内涵也是关于教育与培育,二者异曲同工。因此,古今中外,文化传播的共同宗旨是教育人、培育人,塑造真善美的内心,并且对社会的和谐稳定作出一定的贡献。电视民生新闻节目是老百姓高度关注的节目,在对百姓日常生活事件进行报道的同时,也要遵循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社会价值观的传播,努力营造美好和谐的社会大环境。

进行多渠道的融合。随着新媒介生态环境的不断完善,电视民生新闻文化传播路径也被拓宽。加强电视民生新闻相关文化的传播,就需要与时俱进,在节目制作过程中进行多渠道的融合。如电视民生新闻节目在制作过程中可以考虑借助互联网技术获得更好发展。相关数据表明,截至2018年年底,我国上网公民的数量已经超过了8亿,年轻人使用互联网的时间远超过电视,所以,正确恰当地运用网络平台对增强民生新闻的传播有很好的正向作用。此外,电视民生新闻在发展过程中,也可以运用新型的移动电子设备进行传播。这样,一方面可以顺应时代发展的趋势,将电视民生新闻与互联网的发展优势相结合,使得电视民生新闻做得更好;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互联网传播广、传播快的特点扩大民生新闻文化传播的范围,例如,通过微信、微博等新兴媒体,可以让人们更加快捷方便地了解信息,还可以进行相关的互动。此外,也可以做成车载音频的形式,使人们在开车过程中能随时随地地获取所要知道的相关信息。

扩大受众群体。由于传统媒介的不断发展,电视民生新闻的受众群体年龄悬殊较大,但大多数为年龄较大的群体,年轻人所占的比例较少,多数年轻人对于相关的新闻并不是很重视,甚至存在厌烦心理。相关调查研究表明,电视媒体受众当中,只有65岁以上的群体属于逐渐上升的趋势,而15岁至24岁、25岁至34岁的群体处于不断下降的趋势。此种情况对电视民生新闻相关文化的传播产生了很大的限制,导致传播群体分布不均匀,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因此,在新媒介生态环境下,电视民生新闻在发展过程中需要从受众群体的角度出发,不断扩大受众范围并进行完善。例如,在新闻传播过程中,民生新闻可以对相关内容进行细化分类,并按照受众情况,对相关信息进行有创意的策划,针对不同的群体利用不同的媒介,使其能够更为广泛地传播。

充分利用新兴传播途径。随着计算机技术以及电子产品技术的不断发展,目前,电视新闻节目传播的途径主要为三种,即网站传播、手机媒体传播、博客微博等的传播。我国互联网用户数量持续上升,电视民生新闻文化也需要不断丰富传播内容,巧妙运用图片、文字、Flash等多种媒体形式,给人们提供很好的视觉体验。微博与博客也是目前较为流行的传播途径,大众可以方便、快捷地了解到电视民生新闻的相关内容,并且可以进行线上的互动。当今,智能手机普及,人们通过随身携带的手机可以随时随地了解最新民生新闻,同时,开通了彩信功能的用户还可以通过彩信收到动态的民生新闻的相关信息。(作者单位:荆楚理工学院)

参考文献:

1.蔡玲萍:《以受众为本的电视新闻“再创作”初探——基于地方电视新闻编辑业务的研究视角》,《东南传播》,2016(4)。

2.石蓬勃,李 敏,高雪升:《新媒介生态环境下地方电视新闻节目传播策略分析》,《新闻界》,2010(3)。

3.郝志红:《民生新闻人性化报道探讨》,《中国传媒科技》,2013(6)。

猜你喜欢
电视民生新闻新媒介生态环境
少数民族地区电视民生类新闻采访策略分析
新媒介在工艺美术绘画中的应用
媒介融合下电视民生新闻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浅析传统媒介与新媒介的协调发展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体系研究
对媒体融合生态环境中出版教育的思考
我国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的研究
如何强化我国生态环境监察工作
浅谈电视民生新闻的优势、问题与发展前景
从“杂货铺”到“精品店”:电视民生新闻的定位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