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图书馆与书香城市建设

2020-06-11 00:46张小雅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20年4期
关键词:文化建设公共图书馆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书香城市;文化建设

摘 要:公共图书馆承载着城市的记忆与文明,一个民族、一个城市的文化自信,很大程度体现在拥有藏书丰富、服务优良的图书馆上。文章以洛阳市图书馆为例,通过列举分析该馆在城市书房建设、服务方式创新、服务效能与职能提升等经验做法,探讨了公共图书馆应如何在文化服务和书香城市建设中发挥引领作用。

中图分类号:G25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20)04-0011-03

1 书香城市的建设背景

近年来,全民阅读推广和书香城市建设工作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2012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关于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中提到“开展全民阅读活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1]。2018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正式施行,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关注,使新时代的各级公共图书馆找准了自身的定位,其应勇于担当使命,强化社会责任,大力构建高效、平等的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全方位提升自身的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引领全民阅读,努力为国家文化发展、城市现代化建设提供思想保证、智力支持和文化支撑。

2 公共图书馆在建设书香城市中的作用

2.1 公共图书馆在全民阅读推广上具有引领作用

公共图书馆既是全民阅读推广的主阵地,也是书香城市建设的重要力量,有着得天独厚的馆藏资源优势和浓厚的读书氛围,能够方便地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在针对老年人、残障人士等特殊群体的阅读推广上,公共图书馆也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公共图书馆在阅读推广方面具有专业性和长期性等特点,能够按照书香城市建设的各项指标进行阅读推广工作,对书香城市建设具有引领作用。

2.2 公共图书馆对城市文化建设具有促进作用

公共图书馆承担着社会教育的职能,在城市居民的学习、文化氛围的营造、文化的交流和传承等方面具有优势,对促进城市文化建设的作用不可估量。公共图书馆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文化最具代表性的载体,是城市发展继往开来的重要文化资源基础[2]。作为公共文化空间,公共图书馆不仅是信息和知识资源的宝库,也是人们进行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为城市中不同阶层、年龄、职业的居民提供了重要的文化服务与交流场所。公共图书馆通过举办讲座、图书展览、猜谜等多种文化活动,吸引读者参与阅读交流,在与古今中外圣贤的“对话”中、对公共话题的探讨交流中、对文化知识的学习中和对艺术作品的参观鉴赏中,使市民的文化修养和知识层次不断提高,使整个城市的文化氛围逐渐浓厚。

3 洛阳市图书馆在书香城市建设中的主要举措

3.1 延伸公共阅读服务,构建相关服务体系,推动书香城市建设

3.1.1 建设高标准城市书房,打造“15分钟阅读文化圈”。书房能给家庭带来温馨的氛围,但很多人没有条件配置自己的家庭书房,城市书房则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开放的阅读场所。城市书房是一种新型的阅读场所与阅读模式,致力于满足人们的个性阅读需求,更加讲究定向服务,是公共图书馆服务的延伸,对全民阅读有良好的推动作用。2017年以来,洛阳市图书馆在主管部门的领导部署和有关单位的配合下,按照统一名称、统一标识、统一开放时间、统一配置、统一服务标准等“八統一”的管理要求,遵循“均衡布局、集约节约、便民利民、突出特色”的原则,在群众生活休闲的核心区域,选择交通方便、环境相对安静的街区,大力加强城市书房建设。城市书房内统一配备自助办证机、自助借还机等设备,在无人值守的情况下也可实现正常运转,且管理后台能够实时掌握进馆人次、图书借阅量等信息。所有城市书房均设置了《党的十九大报告》《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等党建理论书籍专区,还设置了儿童阅读区、成人阅读区、历史文化区、文创产品展示区等特色区域。在开展借阅服务的同时,城市书房还开展了丰富的阅读推广活动,如“弘扬优秀家风 打造书香家庭”活动、“夕阳红”读书会、健康知识讲座、插花艺术讲座、亲子故事会等品牌活动,让群众在参与体验中增强自身文化获得感。为了提升城市书房的服务效能,提高城市书房管理员的业务能力和管理水平,洛阳市图书馆辅导部已举办了五期城市书房管理员培训班,授课内容丰富,针对性强,从图书分类排架、设备维护和保养、系统操作流程、人员应急救护、消防安全等多个方面对城市书房管理员进行培训。目前,洛阳市已建成并面向公众开放的“河洛书苑”城市书房共161座。2019年前三季度,全市“河洛书苑”城市书房共接待读者647.95万人次,借出图书176.7万册次,举办各类阅读推广活动2,420场,参与活动的群众共10.4万人次。2019年8月8日,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走遍中国》栏目播出了“城市书房”专题节目,聚焦洛阳市城市书房建设,突出展示了书香洛阳的发展成就。如今,遍地开花的城市书房已成为古都洛阳的文化地标,“15分钟阅读文化圈”让浓厚的书香氛围在全市弥漫开来,掀起了新时代全民阅读的新热潮。

3.1.2 不断拓展阅读场所,阅读服务方式灵活多样。洛阳市图书馆配备了流动服务车,定期送书到社区、部队、学校、宾馆、医院等人员流动大的场所,打破了图书馆公共阅读服务仅限于馆内的传统观念,为市民读书提供了全方位、多渠道的服务。2019年,为践行助残扶残的社会责任,洛阳市图书馆精心采购了一批最新版的盲文图书,共600多种、700余册,送至特教学校的视障孩子们手中,让书香陪伴他们快乐成长。

3.2 充分发挥社会教育职能,调动读者参与文化学习的积极性,营造书香城市氛围

3.2.1 大型活动与日常活动相结合,提高读者的阅读品位。在2018年“世界读书日”到来之前,为进一步营造全民阅读的文化氛围,洛阳市图书馆承办和启动了首届书香洛阳“牡丹杯”经典诵读大赛,来自全市的各级党政机关、厂矿学校、科研院所及社会各界诵读爱好者广泛报名参与,人数达20,000余人。全市累计选送参赛作品188个,作品的选择、服装、配乐都经过精心策划准备。此次经典诵读活动展示了古都洛阳的人文风采,为全市人民奉献了一场流光溢彩的诗词文化盛宴,激发了全市人民的读书热情。洛阳市图书馆还利用场地和馆藏优势,加大宣传力度,创新推广方式,举办了形式多样的阅读推广活动,如:每年4月23日“世界读书日”期间的新书展阅活动,母亲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举办的专题朗诵会活动,亲子读书活动及迎新春猜灯谜活动,关于艺术品鉴赏、音乐欣赏、经典文学作品赏析等内容的讲座及文明礼仪知识竞赛活动等。

3.2.2 有针对性地开展读者活动。洛阳市图书馆针对残障读者设计了专门的残疾人阅览室,为他们提供阅读辅助设施及专业的服务,定期举行“好时光手语沙龙”活动,帮助残障人士进行阅读及日常交流。洛阳市图书馆还针对行动不便的老年读者开展了送书上门、读书会等阅读推广活动,帮助他们走近阅读[3];在定期举办的“咱爸咱妈老友俱乐部”活动中,老年读者们除在活动中学会了使用智能手机,享受随身阅读的乐趣外,还学习了手工钩编、剪窗花、做蛋糕等既有艺术性又有趣味性的技能。

3.3 加強软、硬件建设,不断提升服务效能

洛阳市图书馆自2015年上半年起,构建了覆盖全市九县六区、城乡一体、功能完备、管理规范的“总分馆制统一业务管理平台”,实现了本地区公共图书馆图书的通借通还、馆藏文献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等。先后进入“洛阳市图书馆联盟云服务平台”的馆藏书目超过100万册,有效缓解了单一公共图书馆馆藏文献不足及读者借还不便的问题,推进了全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进程。为了有效解决老馆面积不足、服务能力有限、设施陈旧等问题,洛阳市图书馆于2017年下半年启动了洛阳市中心图书馆建设工程,并于2019年3月31日建成开馆。洛阳市中心图书馆由原洛阳师范学院安乐校区图书馆改建而成,总建筑面积近3.2万平方米,设计藏书容量200余万册,阅览坐席2,400个,日接待读者可达3,000人次。洛阳市中心图书馆采用了现代流行的模数化设计理念和无间隔功能区的设计原则,全馆共五层,自下而上分别设置了综合服务区、报刊服务区、特殊群体服务区、会议中心、数字阅览区、数字视听区、社会科学文献借阅区、专题文献阅览区、自然科学文献阅览区、古籍保护与展示区、艺术品展览区等功能区,还设置了休闲书吧等新型阅读体验设施,集图书借阅、信息查询、数字资源下载、网络信息多媒体点播、文化休闲等功能于一体。洛阳市中心图书馆的建成更好地满足了全市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为建设书香洛阳提供了坚实的资源保障和智力支持。

3.4 适应数字时代要求,积极创新服务方式,提升服务水平

为应对互联网对传统阅读方式的冲击,洛阳市图书馆不断进行服务创新,采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相结合的方式,在继续推广纸质文献的基础上加大对电子阅读资源的分享和推广力度。目前,洛阳市图书馆已实现馆内无线网络全覆盖,还开通了微信公众号和新浪微博等平台账号,在线发布最新图书信息、馆藏动态和阅读活动安排等,为读者提供在线阅读、资料下载、延期借阅、咨询留言等服务,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方便读者随时随地进行阅读。

4 结语

书香城市建设的宗旨是以高质量的文化供给增强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与幸福感,公共图书馆是建设书香城市重要的主体之一,在城市中起到的文化传播作用是任何机构都无法替代的。借助公共图书馆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进而助力我国文化的发展,这种良性互动需要政府、市民和公共图书馆的共同推动[4]。

参考文献:

[1] 张章.公共图书馆与书香城市建设[J].图书馆学刊,2016(7):7-10.

[2] 周宽华.谈公共图书馆对城市文化建设的意义[J].东方文化周刊,2014(4):1-2.

[3] 张小雅.数字时代图书馆阅读推广的探索与创新:以洛阳市图书馆为例[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8(8):5-6,9.

[4] 陈慰.“文化之都”建设推进城市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之刍议[J].图书与情报,2019(1):41-47.

(编校:冯 耕)

猜你喜欢
文化建设公共图书馆
纽约州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政策研究
基于图书奖评选的公共图书馆采访创新研究
MOOC时代公共图书馆服务探索研究
农村社区廉政文化建设实施方案探究
浅论基层群众文化紧跟时代步伐
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及其现实意义
加强基层文化建设满足群众文化生活需求
公共图书馆延伸服务的实践与思考
谈公共图书馆如何建立自助服务推广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