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怕输时,他最希望你这样做

2020-06-11 00:41郁郁青青
37°女人 2020年6期
关键词:爱马小号冰淇淋

郁郁青青

孩子怕输是一种正常现象,从两岁起自我独立意识逐渐萌芽,总希望比别人强,获得关注和赞赏,一不如人就伤心失落。孩子“去自我中心化”需要一个过程,期间父母的理解和引导尤为重要。

怕输的孩子,到底在怕什么

在郑州一次平衡车比赛现场,一个两岁女童因为跑了倒数,忍不住掉泪,妈妈连拉带拽把她拖下场。

“你有什么脸好哭?全程在那遛弯,你想什么呢?”

看着暴跳如雷的妈妈,小女孩弱弱地保证:“我下次好好跑。”

妈妈不但没有罢休,还拉着孩子的衣服前后推搡,甚至“啪”地打在她的头上。小女孩茫然无措地站在那里,哭得上气不接下气。旁人都看不下去了,纷纷上前安慰。

只有两岁的她,关于输赢上的第一课就是:不能输,只能赢。妈妈的目的达到了,孩子之后更怕输了,她怕的不是输掉比赛,而是输了妈妈的爱。小小的心灵感受到的可能是:妈妈爱的是她的成绩,只有表现好,才能得到妈妈的笑和拥抱。

这种有条件的爱,会让孩子时刻处于被抛弃的恐惧中,无法构建起稳定的安全感和归属感。这种意识会在孩子心里扎了根,赢是为了讨好,比享受过程的乐趣,收获什么更重要。

13岁的晓晓是个不折不扣的学霸,顺利考入了一所名牌初中。

在一次单元测试中,考了全班第五,她就认为这简直是人生的“污點”,甚至失去斗志,不想上学。

一向严厉的母亲更是雪上加霜,狠狠批评了她一顿。

“我不想活了。”晓晓一气之下想到了自杀。她拿起美工刀割伤了自己的手臂,幸好没有生命危险。

她哭诉道:“亲戚的孩子,我爸妈朋友的孩子,全是尖子生,他们一见面就拿成绩做比较,我怎么能不拼命学?”

沉重的压力让她无法接受比别人差,输了之后得到的不是安慰和鼓励,而是斥责和打击。

输不起的孩子,输在哪里

在《儿童发展心理学》中讲过一个案例。

“你是一个明星,Jake,你是胜利者。”一对父母每天都这样夸奖10岁的儿子。

Jake也想成为父母的骄傲,可是,写作对他来说太难了,他开始慢慢懈怠;他击球不错,但当教练提醒他提高防守时,Jake含糊地说了声谢谢,就不再尝试了;当音乐老师觉得小号不适Jake,建议他尝试另一种乐器时。Jake从此不再吹小号了,也没再学其他乐器。但他仍然每天带着小号上学,因为不想让父母知道他们的“明星“再次失败了。

斯坦福大学一项心理学研究表明:从小被夸聪明的孩子,在成长中会表现出强烈的竞争意识,同时也更容易在困难时不接受任何挑战。原因是害怕失败了,别人会怀疑自己不聪明,所以选择不尝试。

赢的反面是什么?或许不是输,是恐惧和逃避。孩子怕输,有时只是单纯畏惧,更多时候是缺乏底气。

父母够强大,孩子输得起

一位爸爸带着3个孩子去吃冰淇淋,孩子们直勾勾地盯着冰淇淋狂叫。其中一个男孩满怀期待地问爸爸:“我可以吃草莓口味的吗?”

爸爸却一口拒绝:“你害我们输了比赛,没资格吃。”男孩立即紧张地道歉,爸爸冷冰冰地指责他是个没用的家伙。

男孩眼眶泛红地走到一边,低着头解释:“我已经尽力了。”

旁边一位顾客把一切都看在眼里,他请求这位爸爸给男孩买冰淇淋,甚至愿意自己出钱。“人生本来就充满挫折和挑战,他早晚会体会到这件事,他现在需要知道爸爸是他永远的精神支柱。你是他人生中最重要的一部分,请买冰淇淋给他吧。”

孩子需要知道,失败的他没有被丢下,这才是越来越强大的铠甲。

前不久,马伊女儿爱马参加第29届全国体育舞蹈锦标赛。作为曾经的业余组单人拉丁舞一等奖得主,自然是志在必得。然而,意外的是她止步于48强,冠军大门早早地关闭了。爸爸文章什么也没说,让女儿坐在自己腿上,默默撕掉背后的号码牌,陪着她度过最失落的时刻。这样温情的安慰何尝不是一种力量。接下来,爱马在双人舞比赛中摘得桂冠。

强大的父母,允许孩子输,看得见孩子的情绪,用柔软和信任为孩子赋能,教会他做真正的强者。用成长的、发展的眼光看待孩子,一时输赢不会放大到影响整个人生。

努力赢,也积极面对输,所有的经历都是财富,所有的努力终有回报。

愿你有输得起的胸襟,也有赢得起的自信。

猜你喜欢
爱马小号冰淇淋
爱马思艺术中心
简析小号的演奏风格
小号的K-1 宾得KP
早期——文艺复兴时期小号的演奏和室内乐发展
现代小号的演奏艺术分析
冰淇淋
冰淇淋True or False?
冰淇淋True or False?
爱马的人儿
冰淇淋的夏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