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班列长安号(西安)常态化稳定开行

2020-06-12 11:36摄影报道马宁唐振江黄鑫王暑天庄敬平
陕西画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港务班列中欧

摄影报道/马宁 唐振江 黄鑫 王暑天 庄敬平

中欧班列长安号:打造“一带一路”新平台

从首列中欧班列长安号开通到高频次、高质量开行,再到打造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建设陆海(西安)联运大通道,中欧班列长安号不断激发陕西“内联外畅”新活力,构筑对外开放新高地,积蓄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成为我省发展“三个经济”、打造内陆改革开放新高地的生动样本。如今,中欧班列长安号覆盖全、效率高、服务优的品牌优势加速显现。

内联外畅 引领对外开放大格局

西安地处中国几何中心,到全国各大城市的平均距离最短、平均成本最低,有着承东启西、连接南北、集散八方、辐射全国的独特区位优势,物流贸易枢纽地位不可替代。

通道向西连接重要沿边口岸,利用中欧班列实现与中亚及欧洲腹地的高效连通;向东与沿海港口紧密衔接,打通直达日韩、东南亚的跨境新通道。同时,通道跨越太平洋,将中国腹地与美洲、大洋洲大陆连接;向北通过多式联运连接中蒙俄经济走廊;向南实现铁海、公海联运至东盟各国并进一步辐射全球。

△工作人员正在认真执行作业命令 摄影/唐振江

△2020年中欧班列(西安)去程班列突破1万车 摄影/黄鑫

中欧班列长安号复兴陆上丝路、陆海联运联结海上丝路。西安港与天津、青岛、宁波、上海、深圳等沿海港口城市合作开行了陆海联运班列,通过紧密合作,将“通道优势”转化为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枢纽优势”。

“ 襄 西 欧 ”“ 徐 西 欧 ”“ 蚌 西 欧 ”“ 冀西欧”等国际货运班列常态化运行;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建设织线成网,加速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对外开放大格局,为降低班列运营成本,可持续、市场化开行奠定基础。

共享共赢 谱写“三个经济”发展新篇章

西安国际港务区管委会主任孙艺民表示,西安国际港务区以加工贸易产业转移承接中心落户为契机,将西安港打造成承接东南沿海产业,面向“一带一路”的加工贸易基地,为陕西发展“三个经济”,做大做强做优加工贸易产业集群和外向型经济跨越发展注入新动能。

浩渺行无极,扬帆但信风。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引领下,依托中欧班列长安号,陕西正加快谱写发展“三个经济”,打造内陆改革开放新高地的华丽乐章!

3月11日,伴随着清脆的汽笛声,一列中欧班列长安号从西安国际港务区新筑车站开出,满载服装、电子配件、电器等货品,一路向西,驶向最终目的地德国曼海姆。

截至3月11日,中国铁路西安局集团有限公司已累计开行中欧班列(西安)405列,同比增长104.1%,其中去程230列,发送车数突破1万车大关。开行量、重载率、货运量3项核心指标稳居全国第一。疫情防控期间,集团公司充分发挥新筑物流基地码头作用,开辟绿色通道,快速查验、快速装车,充分利用新筑物流基地优势,为返程班列货物提供充足存放场所。今年以来,中欧班列(西安)运送货物37.2万吨,是去年同期的1.5倍。

△鸟瞰集装箱货场 摄影/王暑天

覆盖全、效率高、服务优的“黄金通道”

中欧班列长安号逆风驰骋,离不开一条贯穿始终的运营理念:推动中欧班列长安号更高质量发展,助推西安打造全国中欧班列物流效率“高地”与物流成本“洼地”。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全国的企业生产、公路运输都受到很大影响,“流通”的价值愈发彰显。中欧班列长安号有其“独特性”,一方面依托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的优势,可承东启西、连接南北、集散八方、辐射全国;另一方面,部分线路属全国唯一。

△工作人员正在指挥中欧班列集装箱装卸作业 摄影/唐振江

要保持常态化稳定开行,货源是关键。疫情发生后,西安国际港务区进一步强化与铁路部门的合作,加大货物运输组织,把欧洲返程货物在西安聚集分拨,全力打造“铁铁联运”快速集货分拨中心,实现回程货物大幅度增长。

同时,依托西安铁路集装箱中心站,把国内其他中心站因疫情滞留的货物通过“公铁联运”汇集到西安,推动全国各类货物在西安国际港务区内通过铁路集散,并发挥西安国际港务区指定进口口岸及跨境电商综试区等功能,拓展开发粮食、汽车、板材、电器等回程稳定货源,为班列常态化开行提供了货源保障。

疫情期间,中欧班列长安号日均开行4到5列。其中,西安往返德国穆克兰、俄罗斯莫斯科等路线保持了日均2班的高频次运行,西安往返匈牙利布达佩斯、比利时根特等路线保持日均1班的运行时效。中欧班列长安号织线成网、内联外畅,有力保障了疫情防控物资运输和企业的生产加工贸易。

打出“组合拳” 发挥政策叠加优势

西安多部门创新工作举措,联动发力,打出一套“组合拳”,让政策叠加优势得到最大限度发挥。

西安国际港务区联合海关、铁路等部门创新推出绿色通道,货车从西安绕城高速公路新筑收费站专用通道驶出,全程有执法车辆导航,在收费站、港务大道交通查控点和西安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场站外,进行防疫消杀和信息核对,全程货车不停留、司机不离舱、站外零等待,每个集装箱的集结成本降低约800元。

中国铁路西安局集团公司发挥新筑物流基地“码头”作用,开辟绿色通道,快速查验、快速装车,并为返程班列货物提供充足存放场所。同时进一步优化班列运输方案,缩短列车装卸组织及挂运等待时间。

“疫情防控期间,西安海关设立专门受理窗口,开辟7×24小时预约服务和绿色通道,第一时间为相关物资办理通关手续,对进口捐赠的疫情防控物资实施即到即放,保证‘零延时’。同时推行‘非接触式办公’,企业人员无需到场即可在网上办理报备手续,利用智能卡口设备,实现全流程高效无纸、无人自动验放作业,保障疫情防控期间货物顺利通关。”西安海关副关长应小莉说。

△集装箱货场一角 摄影/马宁

△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西安国际港务区 摄影/马宁

同时,立足中欧班列长安号发展实际,西安海关还提出“五个促进”目标,细化了16条具体措施,促进通关便利化,利用中欧班列长安号开展跨境电商、快件运输业务,深化国际物流大通道建设合作,形成贯通南北、连接东西的物流新枢纽,发挥“班列+保税”政策叠加作用,进一步简化流程,提升通关效率,加强科技创新支撑,提升“长安号”智能化通关水平,进一步为班列运营保驾护航。

创新体制机制 锻造长安号“硬核”实力

开通中欧班列运营史上首次跨越里海且穿越海底隧道的中欧班列长安号(西安—安卡拉),推行“一单到底”,创新推出发车时间固定、全程运行时间稳定、费用较低中欧班列长安号公共班列……近年来,西安国际港务区致力于探索创新体制机制,锻造中欧班列长安号的“硬核”实力。2019年,中欧班列长安号蝉联中欧班列运输协调委员会秘书处全国中欧班列质量评价第一。

此外,西安国际港务区还通过多种方式降成本、增效益、优服务,建立“线上订仓”平台,提高了中欧班列长安号运行效率;通过“舱单归并”帮助企业节省了成本;“北斗在途监测系统”的投入使用,实现了对货物运送情况的实时掌控;在全国中欧班列之中首创的“延误险”,保障了客户利益。

▷西安海关副关长应小莉介绍疫情防控期间西安海关全力保障中欧班列长安号运营情况摄影/马宁

3月11日,西安出台21条政策大力支持发展“三个经济”,鼓励在西安国际港务区、西咸新区空港新城建设1万平方米以上的标准化物流仓储库;对全市航空口岸、铁路口岸、海关特殊监管区内的软硬件升级、基础设施建设、公用设备购置、卡口功能提升等建设项目,按实际投资总额的30%,给予最高1000万元的一次性补助。

“面对疫情,中欧班列长安号经受住了大考,并将在政策持续利好下加速奔跑。我们将进一步提升西安港的基础设施水平,开拓中欧班列长安号新线路,加大对行业龙头和央企等的招商和合作力度,特别是与国外货代企业合作,提升中欧班列长安号集货、分拨能力和国际影响力,推动‘三个经济’发展。”西安国际港务区管委会副主任苏国峰说。

3月15日,在西安国际港务区内的铁路集装箱中心站里,装载着84个集装箱共1848吨面粉的中欧班列正在等待卸货。这是疫情期间中欧班列“长安号”开行的首趟面粉专列,将哈萨克斯坦的优质面粉送上西安人的餐桌。

作为陕西省和西安市首批生活物资保障重点企业,西安爱菊粮油工业集团1月27日复工重启了“哈萨克斯坦-阿拉山口-西安国际港务区”三大农产品物流加工园区。在哈萨克斯坦生产的2万吨面粉和4万吨油脂正陆续通过中欧班列“长安号”运回至中国。

疫情防控期间,在空运、海运多方受阻的情况下,中欧班列“长安号”常态化开行,成为一条高效的国际运输“黄金通道”,有力保障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货物运输畅通。

据西安国际港务区管委会副主任苏国峰介绍,疫情期间,西安国际港务区加强与铁路部门的合作,通过“铁铁联运”“公铁联运”,将西安铁路集装箱中心站打造成为货物聚集分拨中心,把区位优势转化为货源优势。防疫所需的一次性防护服和注射器、人民生活必备的粮油、产业链上的原材料等物资,都搭载“长安号”往返于亚欧大陆再分发至各地。

“当运送货物的集卡车进出西安铁路集装箱中心站时,通过西安国际港务区联合海关、铁路等部门推出绿色通道,可以实现全程不停留、司机不出舱、装卸零等待,确保了疫情期间集卡车运输的安全。目前已有2500多辆集卡车通过了绿色通道。”西安自贸港建设运营公司总经理袁小军说。

△中欧班列“长安号”成疫情期间物流运输“黄金通道” 摄影/唐振江

得益于高质量运行,“长安号”已深度融入全球产业供应链。陕西思赢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加工生产电脑液晶显示器的企业,客户主要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2月复工以来,来自哈萨克斯坦的3700台订单已全部完成,并由“长安号”运输交付。此外,瑞典的利乐包装、比利时的食品添加剂、意大利的塑胶跑道都在疫情期间由海运转陆运,搭上了“长安号”。

△西安港铁路口岸国际货运查验监管区 摄影/马宁

苏国峰说:“疫情给物流运输带来巨大考验,促使我们提升了管理服务、运能和市场开拓水平。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强化与海关、铁路、企业的合作,推动运产结合,加快融入国际物流链和产业链。”

据了解,在西安《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推进枢纽经济门户经济流动经济发展工作方案(2020—2022年)》的指导下,下一步,西安自贸港建设运营有限公司将按照“高质量、市场化、可持续”的发展思路,进一步加强境外服务能力、优化线路和网络,加大力度拓展国际市场,加大与行业龙头和央企合作,推动长安号班列高质量发展,助力我省外向型经济主体做大做强。

猜你喜欢
港务班列中欧
新时期港口石油化工企业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
对福建省沿海港口整合的思考
宁波舟山港港务翻译语料库的建设及应用
中欧班列运营及发展情况
中欧班列累计开行2 000列
建筑师行迹中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