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中国”的“少年运动”

2020-06-13 07:30文李大钊
初中生世界 2020年22期
关键词:灵肉演讲词李大钊

文李大钊

我们的理想,是在创造一个“少年中国”。

“少年中国”能不能创造成立,全看我们的“少年运动”如何。

我们“少年中国”的理想,不是死板的模型,是自由的创造;不是铸定的偶像,是活动的生活。我想我们“少年中国”的少年,人人理想中必定都有一个他自己所欲创造而且正在创造的“少年中国”。你理想中的“少年中国”,和我理想中的“少年中国”不必相同;我理想中的“少年中国”,又和他理想中的“少年中国”未必一致。可是我们的同志,我们的朋友,毕竟都在携手同行,沿着那一线清新的曙光,向光明方面走。那光明里,一定有我们的“少年中国”在。我们各个不同的“少年中国”的理想,一定都集中在那光明里成一个结晶,那就是我们共同创造的“少年中国”。仿佛像一部洁白未曾写过的历史空页,我们大家你写一页,我写一页,才完成了这一部“少年中国”史。

我现在只说我自己理想中的“少年中国”。

我所理想的“少年中国”,是由物质和精神两面改造而成的“少年中国”,是灵肉一致的“少年中国”。

为创造我们理想的“少年中国”,我很希望这一班与我们理想相同的少年好友,大家都把自己的少年精神拿出来,努力去做我们的“少年运动”。我们“少年运动”的第一步,就是要做两种的文化运动:一个是精神改造的运动,一个是物质改造的运动。

精神改造的运动,就是本着人道主义的精神,宣传“互助”“博爱”的道理,改造现代堕落的人心,使人人都把“人”的面目拿出来对他的同胞;把那占据的冲动,变为创造的冲动;把那残杀的生活,变为友爱的生活;把那侵夺的习惯,变为同劳的习惯;把那私营的心理,变为公善的心理。这个精神的改造,实在是要与物质的改造一致进行,而在物质的改造开始的时期,更是要紧。

物质改造的运动,就是本着勤工主义的精神,创造一种“劳工神圣”的组织,改造现代游惰本位、掠夺主义的经济制度,把那劳工的生活从这种制度下解放出来,使人人都须做工,做工的人都能吃饭。因为经济组织没有改变,精神的改造很难成功。

“少年中国”的少年好友呵!我们的一生生涯,是向“少年中国”进行的一条长路程。我们为达到这条路程的终点,应该把这两种文化运动,当作车的两轮,鸟的双翼,用全生涯的努力鼓舞着向前进行,向前飞跃。

我们“少年中国”的少年好友啊,我们既然是20 世纪的少年,就该把眼光放得远些,不要受腐败家庭的束缚,不要受狭隘爱国心的拘牵。我们的新生活,小到完成我的个性,大到企图世界的幸福。我们的家庭范围,已经扩充到全世界了,其余都是进化轨道上的遗迹,都该打破。我们应该拿世界的生活做家庭的生活,我们应该承认爱人的运动比爱国的运动更重。我们的“少年中国”观,绝不是要把中国这个国家做少年的舞台,去在列国竞争场里争个胜负,乃是要把中国这个地域,当作世界的一部分,由我们居住这个地域的少年朋友们下手改造,以尽我们对于世界改造一部分的责任。我们“少年运动”的范围,绝不止于中国:有时与其他亚细亚的少年握手,做亚细亚少年的共同运动;有时与世界的少年握手,做世界少年的共同运动,也都是我们“少年中国主义”分内的事。

总结几句话,就是:我所希望的“少年中国”的“少年运动”,是物心两面改造的运动,是灵肉一致改造的运动,是打破知识阶级的运动,是加入劳工团体的运动,是以村落为基础建立小组织的运动,是以世界为家庭扩充大联合的运动。

“少年中国”的少年呵!“少年中国”的运动,就是世界改造的运动;“少年中国”的少年,都应该是世界的少年!

演讲总是带有个人情感和个人风格的。细读本文和闻一多的《最后一次讲演》,我们可以深切感受到两篇演讲词的不同风格。本文更多的是理性分析,而《最后一次讲演》更多的是情感宣泄。两篇文章在表达技巧上也是不同的:本文逻辑严谨,论证有力,说理透彻,深刻地诠释了“少年中国”和“少年运动”;《最后一次讲演》感情强烈,善用设问、反问、反复等修辞,富有战斗力和感染力。

1.请概括李大钊在这篇演讲词中提出的主要观点。

2.如何理解李大钊所说的“少年运动”?

猜你喜欢
灵肉演讲词李大钊
李大钊《青春》
与李大钊一起就义的路友于烈士
“活动·探究”:实现演讲词的教学价值
李大钊
中共早期领导人李大钊英勇就义前后
《道连·葛雷的画像》:灵肉斗争中的道德精神
杨抱槐
存在与超越:《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与《骆驼祥子》的艺术比较
灵与肉的迷离恍惚
从图式理论角度分析演讲词的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