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例多次输血者弱抗体的产生过程及其对输血效果的影响

2020-06-15 07:13黄娴李彤彤种靖慧解金辉天津市血液中心免疫血液学研究室天津300110
临床检验杂志 2020年5期
关键词:抗人盐水试剂

黄娴,李彤彤,种靖慧,解金辉(天津市血液中心免疫血液学研究室,天津300110)

为保证输血安全和有效,输血前需要筛查患者的不规则抗体,以使患者输注配合的血液。漏检低效价的弱抗体会导致血液输注无效,甚至导致溶血性输血反应[1]。本实验室遇到1例因多次输血致产生弱的不规则抗体的病例,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及资料 患儿,女,9岁,既往无输血史,怀疑药物导致贫血,血型鉴定为A型,RhD阳性。2017年5月11日入院,15 d内输血12次,输血效果不佳。本实验室全程受医院委托进行交叉配血,第12次输血前检出抗E抗体,回顾性检测该抗体的产生过程,分析其对输血效果的影响。

1.2主要试剂和仪器 筛选细胞和谱细胞购自荷兰Sanquin公司,抗人球蛋白卡购自美国Bio-Rad公司,凝聚胺、聚乙二醇(polyethylene glycol,PEG)试剂购自长春博德公司,酸放散试剂购自珠海贝索生物技术公司,木瓜酶粉剂、抗E、抗e、抗C、抗c均购自上海血液生物医药公司,所有试剂均在有效期内使用。KA-2200型离心机(日本久保田公司),试剂卡孵育箱和离心机、数字显示式恒温水浴箱、可调移液器(美国Bio-Rad公司)。

1.3不规则抗体鉴定 盐水法、凝聚胺法、微柱凝集法(microcolumn gel test,MGT)3种常用血型血清学试验方法和酸放散试验均按试剂说明书操作,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采用MGT。

1.4PEG-MGT 在试管中加入100 μL患者血浆、200 μL PEG试剂和50 μL 2%~5%红细胞,37 ℃温育15 min后用盐水洗涤4次,配制成合适浓度的悬液。由于本试验中试管抗人球蛋白法检测PEG处理后的细胞凝集强度很弱,为便于判读,将处理后的细胞配成合适浓度的悬液,加入IgG单抗的凝胶卡并离心,记录凝集强度。

1.5酶-MGT 采用2步酶法,将筛选细胞和谱细胞用盐水洗涤3次后配成2%~3%浓度,加入等量的木瓜蛋白酶,37 ℃温育10 min后用盐水洗涤3次。由于试管抗人球法检测木瓜酶处理后的红细胞与患者血浆凝集强度太弱无法判读,将酶处理红细胞配制成1%浓度的低离子悬液,加入抗IgG+C3d的凝胶卡,再加入患者血浆,37 ℃温育后离心,记录凝集强度。

2 结果

2.1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 见表1。第1次输血前患者红细胞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呈2+,第2次呈1+,第3次和第4次呈w+,第5次至第12次输血前样本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全为阴性。

2.2抗体筛查 第1至4次输血前抗筛盐水法、凝聚胺法、MGT均为阴性,由于此时患者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为避免自身抗体干扰未进行PEG-MGT和酶-MGT试验。第5至8次输血前抗筛盐水法、凝聚胺法、MGT、PEG-MGT和酶-MGT均为阴性。第9次输血前酶-MGT检出不规则抗体,第12次输血前酶-MGT与PEG-MGT均检出不规则抗体,谱细胞格局符合抗E抗体(篇幅所限未列出谱细胞格局表),患者Rh分型为CCDee。历次抗筛结果见表1。另外,第1次和第12次输血前抗筛盐水法室温下为阴性,2次的血清4 ℃温育10 min后抗筛细胞和自身对照均凝集且强度均为3+,均含有自身冷抗体。

表1 患者历次抗筛结果和供者RhE抗原

注:抗筛凝集强度为患者血浆与EE纯合子细胞的凝集强度。

2.3抗体性质 第12次输血前的患者血清经2-Me处理30 min后,酶-MGT法检测抗筛变为阴性,证实抗E抗体为IgM性质。

2.4酸放散试验 第1次和第12次输血前的患者样本分别进行酸放散试验,第1次的红细胞放散液未检出特异性抗体,第12次的红细胞放散液采用酶-MGT法检出抗E抗体。

2.5抗体对输血有效性的影响 血红蛋白量随天数变化的曲线见图1。结合图1和表1结果发现,从第13天开始检测到抗E抗体,第6天、12天、15天输注不含E抗原的血液,均使血红蛋白提高。而第5天、9天、10天、14天仅输注含有E抗原的血液,均未能提高血红蛋白水平。

图1 患者血红蛋白变化曲线

3 讨论

盐水法、凝聚胺法、MGT、酶法是常见的不规则抗体筛查方法,凝聚胺法、MGT、酶法对于检测Rh系统的常见IgG类抗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而IgM类抗体通常采用盐水法筛查,部分IgM抗体可由MGT检测到[3]。本例弱IgM抗E抗体伴随自身冷抗体,室温盐水法阴性,4 ℃盐水法由于冷抗体无法鉴定特异性抗体,PEG-试管抗人球蛋白法(PEG-IAT)和酶-试管抗人球蛋白法(酶-IAT)亦因凝集强度太弱而不易判读。采用酶-MGT,患者直抗阴性,37 ℃温育排除冷抗体的干扰,使用含有多种抗人球蛋白的凝胶卡检测血浆,具有更高的灵敏度且结果直观,为鉴定弱IgM型不规则抗体提供了可选方法。为避免补体C3结合自身抗体的干扰,PEG-MGT使用IgG单抗卡,该方法在本例弱抗体检测过程中的灵敏度不及酶-MGT。本研究中患者输注不含相应抗原的血液,血红蛋白水平得到提升,而含有相应抗原的血液不能提高血红蛋白水平,证明该抗体具有临床意义。

受血者产生不规则抗体与输血次数密切相关,当输血次数大于6次,不规则抗体的发生频率可达89.7%[4]。在我国最常见的不规则抗体是抗E抗体[5],本研究中患者15 d输血12次,出现输注无效,经鉴定产生抗E抗体。对于多次受血者可检测E抗原,输注E同型或相容的血液,降低多次受血者产生不规则抗体的概率,减少其输注无效和发生输血反应的频率,从而提升输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猜你喜欢
抗人盐水试剂
抗人球蛋白检测卡行业标准的研究
国产新型冠状病毒检测试剂注册数据分析
盐水质量有多少
环境监测实验中有害试剂的使用与处理
非配套脂蛋白试剂的使用性能验证
泉水与盐水
当冷盐水遇见温淡水
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患者交叉配血方法探讨
一次盐水技改总结
观察微柱凝胶技术在临床配血标本检测及临床输血中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