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密度电阻率法探测某基岩滑坡应用及其特征分析

2020-06-15 05:57杰,李
工程与建设 2020年4期
关键词:滑面电法测线

杨 杰,李 玥

(湖北省交通规划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湖北 武汉 430050)

0 引 言

滑坡是公路建设过程中常见的一种地质灾害,影响公路的施工和正常运营,大型滑坡灾害严重危害周围建筑物和居民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准确判断滑坡体的工程地质条件,为滑坡的治理设计提供可靠依据尤为重要。相比传统的勘察手段,物探方法因其方便快捷、无损等优势在滑坡灾害的勘察中广泛应用。滑坡勘察中常用的物探方法有:高密度电法[1-3]、探地雷达法[4]、瑞雷面波法[5]、AMT法[6]等。其中高密度电法具有效率高、成本低、精度大、测量范围广的特点应用最为广泛,在不同类型滑坡中均得到较好的验证。

本文以某公路岩质滑坡为例,采用高密度电法探测,结合现场勘察资料,从而为滑坡滑面的空间位置判断提供依据。

1 工程概况与地质地球物理特征

1.1 工程概况

滑坡体位于某拟建高速公路互通处,如图1所示。该滑坡周界较清晰,主滑方向为330°,近平行于线路滑动;滑体上偶见有倾斜树木等滑坡地貌特征,滑坡体中下部三道干砌片石挡墙均已产生明显滑移破坏,说明该滑坡近年仍在活动。

图1 滑坡平面示意图

1.2 地质地球物理特征

1.2.1 地层岩性及地质条件

据现场地质调查及勘探孔揭露,滑坡体物质为(Qel+dl)碎石土及强-中风化泥岩,下部稳定地层为(S2f)中风化泥质粉砂岩。

地下水主要分两大类:第四系堆积层孔隙潜水及基岩裂隙水。第四系堆积层孔隙潜水零星分布于地表浅层残坡积土中。基岩裂隙水主要赋存于泥岩节理裂隙中,岩体破碎段中含基岩裂隙水,局部具承压性,受上部地下水下渗及区域地下水侧渗补给。

1.2.2 地球物理特征

根据现场测试及区域经验,该场地各地层电阻率分布情况见表1。

表1 测试场地各地层电阻率

场地的碎石土、强-中风化泥岩、中风化泥质粉砂岩都具有不同的电阻率属性。同时,由于含水特征的不同,滑动带、裂隙、岩体破碎区等与完整岩体的电阻率有明显的差别,这为用高密度电阻率法研究该滑坡提供了良好的地质-地球物理前提。

2 方法原理与数据采集分析

2.1 高密度电法原理

高密度电法属直流电阻率法。将直流电送入地下,建立起人工电场。根据电场的分布规律推断地下电性不均匀体的空间分布特征,从而达到解决地质问题的目的[7]。其工作流程如图2所示。

图2 高密度电法工作流程图

2.2 数据采集

野外数据采集以温纳装置(wenner array)、3m为最小电极距为参数进行数据采集工作。共布设7条测线,其中L1-L5自坡顶向坡底平行推测滑动方向布置、L6-L7垂直L1-L5布置,总长1749m。各测线平面布置示意图如图3所示。

图3 测线布置示意图

2.3 成果分析解释

2.3.1 测线L1

所测断面内整体电阻率值较低,一般小于500 Ω·m;断面内存在两处带状低阻异常区,异常带近垂向且稍向坡脚倾斜,范围如图4所示,异常区内电阻率值一般小于50 Ω·m,推测异常区带附近岩体破碎、节理裂隙发育、完整性差。推测异常带为滑坡滑面反映,所测剖面内推测发育有三处裂隙或潜在滑面,滑面位置如图所示;推测39 m和90 m处裂隙或滑面向深部延伸,推测90 m处上部滑面深度为0~10 m。

图4 测线L1高密度电法解释断面图

2.3.2 测线L2

所测断面内电阻率值高低不均、变化较大,断面后段及坡顶局部电阻率值大于500Ω·m;断面内存在三处带状低阻异常区,异常带两处近垂向分布、一处近水平分布,范围如图5所示,异常区内电阻率值一般小于80Ω·m,推测异常区带附近岩体破碎、节理裂隙发育、完整性差。推测异常带为滑坡滑面反映,滑面位置如图所示,推测滑面深度为0~16 m。

图5 测线L2高密度电法解释断面图

2.3.3 测线L3

所测断面内整体电阻率值低,一般小于260 Ω·m,断面内岩体完整性较差,推测断面内碎石土及强-中风化泥岩厚度约1.5~13 m;该断面坡顶下方存在一处低阻异常区,范围如图6所示,异常区内电阻率值一般小于50 Ω·m,推测异常区附近岩体破碎、节理裂隙发育、完整性差。推测异常带为滑坡滑面反映,推测滑面深度为0~13 m。

图6 测线L3高密度电法解释断面图

2.3.4 测线L4

所测断面内电阻率值高低不均、变化较大;断面内存在一处近平行坡向异常带,其范围如图7所示,坡体上部异常区电阻率值一般小于50 Ω·m,坡体下部异常区电阻率值一般小于260 Ω·m,推测异常区带附近岩体破碎、节理裂隙发育、完整性差。推测异常带为滑坡滑面反映,推测滑面深度为0~14 m。

图7 测线L4高密度电法解释断面图

2.3.5 测线L5

所测断面内电阻率值高低不均、变化较大;断面内存在两处低阻异常带,其范围如图8所示,坡体上部异常近水平分布、坡体下部异常近平行坡向分布,两处异常区内电阻率值一般小于50 Ω·m,推测异常区带附近岩体破碎、节理裂隙发育、完整性差。推测异常带为滑坡滑面反映,推测滑面深度为0~13 m。

图8 测线L5高密度电法解释断面图

2.3.6 测线L6

所测断面内电阻率值高低不均、变化较大;断面内存在一处近水平异常带,异常带中部相对较厚较深、两侧相对较薄较浅,其范围如图9所示,异常区电阻率值一般小于120 Ω·m,推测异常区带附近岩体破碎、节理裂隙发育、完整性差。推测异常带为滑坡滑面反映,推测滑面深度为0~24 m。

图9 测线L6高密度电法解释断面图

2.3.7 测线L7

所测断面内整体电阻率值较低,一般小于500 Ω·m;断面内存在一处近水平异常带,其范围如图10所示,异常区电阻率值一般小于50 Ω·m,推测异常区带附近岩体破碎、节理裂隙发育、完整性差。推测异常带为滑坡滑面反映,推测滑面深度为0~30 m。

图10 测线L7高密度电法解释断面图

通过对各测线电阻率剖面进行分析,并与钻孔资料进行对比,二者成果一致性较好。

例如:钻孔LSZK06位于测线L2的94 m处,同时也位于测线L6的103 m处,钻孔深度0~2.9 m为碎石土、2.9~8.7 m为泥岩、8.7~9.3 m为滑带、9.3~35 m为砂岩。对应的,L2测线横向94 m、竖向9 m附近恰见一低阻带,其阻值约25 Ω·m,推测为滑面反映;L6测线横向103 m、竖向9 m附近可见电阻率拐点,其上部电阻率值较高、下部电阻率值较均匀,该处电阻率突变亦可推测为滑面反映。测线L2和L6剖面对应点竖向电阻率特征均与钻孔LSZK06资料吻合。

此外,测线L1、L2、L4-L7电阻率剖面整体均显示有高-低-高的竖向电阻率变化特征,该特征与滑坡体的基岩滑体、滑动面、稳定基岩的地层变化特征一致。

3 结 论

(1) 本次各测线高密度电法成果异常区电阻率与背景电阻率有明显差异,目标地质体反应明显。通过与其他勘查成果对比,本次高密度电法探测成果与现场调查及钻孔资料成果吻合度较好。

说明高密度电阻率法对于基岩滑坡滑面的探查具有较好的准确性,高密度电阻率法是一种针对基岩滑坡勘察的有效探测方法。

(2) 通过对该滑坡的各横、纵测线的电阻率剖面进行分析归纳,并结合对比地质钻孔及地质调查资料,认为基岩滑坡的电阻率剖面特征不同于传统认识的土质滑坡特征。土质滑坡的电阻率特征一般对应滑体-稳定基岩呈低-高显示[8],而此基岩滑坡的电阻率剖面分别对应基岩滑体-滑动面-稳定基岩竖向反映为高-低-高的电阻率特征规律。

猜你喜欢
滑面电法测线
高密度电法在断裂构造探测中的应用
高密度电法在建筑用石料勘查区遴选中的应用
高密度电法在水库选址断层破碎带勘探中的应用
地震勘探野外工作方法
大疆精灵4RTK参数设置对航测绘效率影响的分析
基于滑面正应力修正的锚固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
高密度电法在寻找地下水中的应用
平面应变条件下含孔洞土样受内压作用的变形破坏过程
基于矢量和法的三维边坡滑面搜索研究
高密度电法在寻找泥石流堆积体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