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基层政府公信力的路径探析

2020-06-15 06:26罗辉
各界·下半月 2020年5期
关键词:基层政府公信力服务型

罗辉

摘要: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精简机构,提升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基层政府公信力是指获得群众信任的能力,反映的是群众满意度、信任度,是政府正确履职确保政令畅通的关键。近年来,我国政府公信力水平总体有所改观,但基层政府在公信力建设上还存在许多问题,本文提出了提升基层政府公信力的六大对策。

关键词:基层政府;服务型;公信力;研究

基层政府公信力是指基层政府获得群众信任的程度,包括群众对政府或干部的评价和认可,也体现在政府或干部的行为及制定的政策得到群众的理解、响应、支持和参与的程度,反映的是群众满意度、信任度,也是政府正确履职,确保政令畅通的关键。在新时代,“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勇于自我革命,深入推进简政放权,加快转职能、提效能,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更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是基层政府的奋斗目标。因此,提升基层政府公信力尤为重要和急迫。

一、基层政府公信力缺失的原因

十八大以来,随着社会治理的不断推进,我国政府的公信力建设总体水平有所改观,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决定》,基层政府中“塔西佗陷阱”的存量越来越少。但随着新媒体的不断兴起和城镇化建设的推进,公众对基层政府的社会治理能力、公信力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群众对基层政府兑现承诺、落实政策、廉洁自律以及政府负面新闻的频繁曝光等方面的质疑,都说明我们在公信力建设上还存在许多问题,这不利于服务型政府的建设,更不利于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

(一)基层政府的职能职责不清

长期以来,基层政府习惯于用管理的思维方式来进行社会治理和维持社会稳定。“党中央的政策是好的,但是到地方就变了”,这说明政府公信力水平是自上而下层层递减的,层级就越低,公信力越低。在一些乡镇,许多工作很繁杂、很具体、很紧迫,直接面对广大人民群众,“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当前,很多村一级的事务管理主要是乡镇向各村派出干部参与村务处理,村级组织执行着乡镇政府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小政府、大社会”的现代治理模式在基层还有差距。在公权力行使过程中,基层政府如果出现了一些负面报道,公众就会把责任归咎于基层政府而不是上级政府,就会遭遇严重的信用危机。

(二)基层政府的行政理念存在偏差

自古以来,“官本位”思想在一些基层干部身上较为明显,个别干部宗旨意识比较淡化,责任意识比较淡薄,遵循的是“好人主义”“不出事”的逻辑,认为端的是“铁饭碗”,就可以“得过且过”;在个别

“老油条”身上,也存在“上上网、聊聊天、看大片、读微信、扯闲篇”的现象;还有个别干部在执行政策中随意性大,朝令夕改,缺乏稳定性和长期性,虚报瞒报、弄虚作假、投机取巧等行为就会出现。长此以往,政府的形象会受到影响,政府的信誉度会被降低,严重削弱了党和政府的执政根基,败坏了党风、政风、民风和社会风气。

(三)基层政府的行政行为存在问题

当前,上级组织对基层政府的考评体系还不科学,多数是用政绩和完成行政任务来评价,这就导致了一些基层政府过多地充当了市场经济领导者的角色,基层干部把主要精力、财力、人力放在完成各类经济指标任务上,疲于应对上级的各项检查评比上。少数基层干部为了完成上级交代的考核任务,经常会牺牲基层大众利益而换取眼前利益。在实际工作中方法简单、粗暴,习惯于行政命令、大包大揽、越俎代庖,忽视群众的主体地位,不尊重群众的意愿,甚至个别基层干部不讲信用,只对上级领导负责,不对群众负责,群众是非常反感的,这严重影响了基层政府的执行力和公信力。

(四)基层政府的信息公开还不充分

随着自媒体的飞速发展,群众对政府信息公开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实际工作中,基层政府对外宣传成绩的多,对内解读具体操作政策的少,通过新闻媒体、张贴标语的多,与基层群众面对面、心情舒畅的沟通少。在基层民主公开方面,仍然是“讲在嘴上、写在纸上、挂在墙上”,没有平等、畅通的沟通和民主、透明的公开,群众不了解和不能参与政策制定和落实的过程中,好的政策往往不能得到群众的理解,容易产生误解,甚至有人表示质疑、公开唱反调,总是以“乡镇干部没有一个是好的”的心态来看待和评价政府,有时与基层政府毫无瓜葛的事情,基层政府也会躺着中枪,挨上莫须有的骂名,这严重损害了基层政府在群众中号召力和权威。

(五)基层政府对多元利益诉求的處置能力欠缺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群众的需求也越来越多样化,对政府的期望也会不断提高。在农村税费改革后,乡镇经济实力薄弱,财力和权力是十分有限,必须依靠上级部门的拨款和综合调度来解决实际问题。群众在需要政府“帮助”或“满足要求”时,如果得不到预期的支持,群众就会认为政府没有负起应有的责任。但很多时候公众往往都是站在自身的角度出发,没有从大局出发看待问题,这时政府如果没有及时回应,那就容易引发社会危机或公共事件,这实际上是对基层政府治理能力的综合考验,也是对基层政府公信力的评判。

二、新时代提升基层政府公信力的路径

(一)加强党的领导和以人民为中心是提升基层政府公信力的前提

1.全面加强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是最高的政治力量。“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在这场突如其来的严重疫情面前,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党政军民学迅速行动,东西南北中快速集中,打响了这场声势浩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中国共产党成为疫情防控中扭转形势的定海神针。因此,作为基层干部,一定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来武装头脑,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保持坚定的政治定力,提高善于驾驭复杂政治局面的本领,增强有效防范政治风险的能力。

2.以人民为中心。“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求我们基层政府、基层干部要自觉站在人民的立场,深入基层,带着感情、带着责任,搭建党群、干群“连心桥”,放下架子、扑下身子,深入实际、深入群众调研,真正了解群众的需求和困难,顺应民意、集中民智、维护民利、赢得民心,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政府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最大限度地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人民群众不断增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二)树立为民意识和端正服务态度是提升基层政府公信力的基础

1.树立服务意识。基层政府、基层干部处在改革的前沿,是党和国家联系群众的纽带,是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组织者、实践者。因此,各级政府要按为民、便民、利民的标准,打造优质的服务品牌,所有政府工作人员都要树立公仆意识、服务意识、奉献意识,忽视人民的利益就是政府的失职,就是对人民的犯罪。

2.端正服务态度。政府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害苦了群众,群众对干部的腐败行为是深恶痛绝的。这就要求干部队伍加强政风建设,转变工作作风,改变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现象,坚决纠正官老爷作风,把党的惠民政策落到实处,为群众做好事实事,坚决反对劳民伤财的“政绩工程”“形象工程”,让基层百姓真正体会到党和政府的温暖,从而树立党和政府的良好形象,增强党的凝聚力,提升政府的公信力。

(三)发展地方经济和健全基层民主是提升基层政府公信力的根本

1.大力发展地方经济。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发展是硬道理。没有经济实力的政府谈何为民服务?谈何公信力?基层政府在发展经济时,一定要遵循市场经济的原则,摆脱“全能政府”的困境,努力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氛围,激发全社会的创新活力,因地制宜制定科学发展规划,抓住发展机遇,选准发展项目,精准施策。在产业结构调整、乡村振兴、精准扶贫、招商引资、民营企业发展等方面要加大力度,让老百姓尽快富起来;在百姓关注的农村电网改造、乡村道路硬化、精准扶贫等方面,政府要大力伸出援助之手,努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福祉,促进社会全面进步。

2.健全基层民主。从一定意义上讲,基层民主化程度是基层政府公信力强弱的标志。如何发展基层民主?最根本的就是科学构建以党建为统领的自治法治德治

“三治融合”的基层治理体系。党的建设是灵魂,必须将基层党组织建设贯穿于“三治融合”的全过程。自治是重要基础,必须以基层协商民主为切入点坚持村

(居)民自治,强化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法治是根本保障,必须以宪法为核心加强法治建设,坚持依宪行政、依法行政;德治是内生动力,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强化德治建设,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和特色地域文化,全方位提升广大干部群众的道德文化素质。

(四)完善政务公开和建立信用机制是提升基层政府公信力的关键

1.完善政务公开。政府的权力必须在阳光下合法运行。基层政府可以通过电视广播、门户网站、新闻发布会、报纸杂志、公告栏(墙)、短信平台、便民手册等多种渠道发布。在一些民生问题上,政府决不能“犹抱琵琶半遮面”,隐藏是最大的败笔,要主动公开,政府工作人员要秉公执法、清正廉洁、无私无畏,让百姓知道办事的程序、流程、条件;对一些重点项目、重大措施、重要方案,大力推行电子政务,实现网上咨询、缴费、审批,健全公开听证、公示等制度,拓宽群众参与决策、监督、批评的路径,对群众的意见、建议、要求、期待要及时反馈和回应,实现网络民意与政府公信力的双赢互动。

2.建立信用机制。老子曰:“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国无信则衰”。一个人的人品,决定一个人的高度。对政府官员而言,要把诚信落实在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中,要用规范的言行来约束自己的权力,用实际行动来获得谅解,用事实来获得信任;对政府而言,政府的诚信行为可以引导社会诚信文化的建设,政府要做诚信社会的榜样,要建立失信惩戒和责任追究纠错机制,使政府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对没有履行承诺的,要做出补偿和赔偿,对履职失误造成后果的,必须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行政责任或法律责任。

(五)完善目标机制和健全考核制度是提升基层政府公信力的保障

1.完善目标机制。基层政府在制定年初计划(规划)、工作任务、激励目标、考核方式时,一定要結合自己的实际,太高、太低都不可取,不搞花架子,不搞形象工程,做到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同时呼吁上级政府多给基层政府减压,少搞多如牛毛的“第一责任”,各职能部门也不要将责任全部压到基层干部身上,多给基层干部纾解工作压力,让基层政府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管理和服务职能上,把财政投入的重心转移到教育、医疗、养老、扶贫、基层设施等民生领域上,切实解决好老百姓关心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

2.健全考核制度。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说过,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这句话堪称新时代为政之要的点睛之笔。因此,要构建多元化的干部考核体系,以政府服务承诺为考核内容,以人民群众满意、公共利益的实现指标为依据,引入政绩成本的科学评价制度,惩治慵懒,激励先进,考核考察不带“有色眼镜”,选拔任用“一碗水端平”;要不断完善政府内外的监督体系,对基层政府的政策落实、行政履职、行政效能、诚信行为等方面进行监督和考核,把诚信作为干部评先评优、晋职晋级的一个依据,杜绝失信行为,提高失信成本,重塑基层政府良好形象,从而提升基层政府的公信力。

(六)改进工作方法和增强服务本领是提升基层政府公信力的法宝

1.改进工作方法。正确的工作方法是做好群众工作的保障。在新时代,对基层政府的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提出了新要求,要充分发挥法治的引领和保障作用,善于运用法治思维谋划基层工作,运用法治方式化解矛盾、维护稳定、推动发展。在具体的工作中,基层政府干部必须紧紧依靠基层党组织,学会运用群众工作方法,大力开展法治文化进乡村,引导村民学法、懂法、守法、用法,使敬畏法律、信仰法律、尊重司法成为百姓的价值取向,为乡村振兴营造一个良好的法治环境。

2.增强服务本领。十八大以来,新一届政府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和勇气坚持问题导向,把简政放权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先手棋”。当前,各级政府部门要以全新的工作思路,加快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着力整治

“红顶中介”。特别是在大数据情况下,基层干部必须克服本领恐慌,提高服务技能,增强服务本领,学会“互联网+政务管理”的行政模式,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逐步实现“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路”的目标,为基层百姓提供更多的优质公共产品和服务,不断将“放管服”改革向纵深推进。

【基金项目:2019年重庆市长寿区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专项课题“服务型政府视阈下提升基层政府公信力对策研究”】

【参考文献】

[1]苏曼丽.提升我国基层政府公信力探讨见[J].经济与社会,2018(1).

[2]张威龙.我国基层政府公信力提升[D].长春工业大学,2017.

[3]宋计岚等.我国基层政府公信力建设研究[J].管理观察,2015(8).

猜你喜欢
基层政府公信力服务型
高等教育第三方评估机构公信力探析
教学服务型大学研究的回溯与镜鉴
“人性化”服务型机器人
完善仲裁制度 彰显仲裁公信力
工信部副部长: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推进服务型制造
检察机关执法公信力建设路径浅析
创新行政管理方法 提高基层政府管理能力
社会管理创新过程中基层政府责任建设问题探讨
推进基层政府依法行政的问题研究
大数据时代高校如何利用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管理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