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领导干部法治思维能力提升法治环境

2020-06-15 06:26于现忠
各界·下半月 2020年5期
关键词:提升优化

于现忠

摘要:领导干部作为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其法治思维水平及其运用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全面依法治国战略能否顺利推进。要从三个角度全面理解法治思维的内涵,本文在此基础上,仅从外因就优化领导干部法治思维能力提升的法治环境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法治思维能力;法治环境;优化;提升

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领域的一场深刻革命,作为“关键少数”的领导干部是关键。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各级党和国家机关以及领导干部要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应对风险的能力。”法治思维,是党中央提出并多次强调的一个新命题、新理论。提升领导干部的法治思维能力对常规状态下国家和社会治理意义重大,对非常状态下应对疫情防控等重大公共安全事件作用同样不可忽视。

一、理解法治思维内涵的三个逻辑

(一)法治思维的历史逻辑

“法治兴则国家兴,法治衰则国家乱。”中华民族拥有数千年的悠久历史,改朝换代的戏码不断上演,但总逃不过一个规律,法治昌明则国泰民安,法治松弛则国乱民怨。历史是最好的清醒剂,要以史为鉴,不能忘记历史的经验和教训。“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对于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而言,从

“关键少数”的领导干部抓起,不仅符合事物发展规律,更合乎中国人的思维习惯和历史逻辑。实际上领导干部对法治的态度,影响和决定着社会大众对法治的态度。领导干部只有身先士卒,以身作则、以上率下,才能带动社会尊法和守法。从国际视野看,对各级官员特别是高级官员法治思维的高度重视与推崇是遵循政治文明发展规律的必然选择。随着一个社会的转型和发展,领导干部的主要专业背景也会随之渐渐演变。当一个社会如此大规模地选拔具备法律背景的人才担任领导人时,其背后一定折射着这个社会对法律的一种深刻的需求。换句话说,这个社会看中的是这些领导人身上所具备的深刻的法治思维。

(二)法治思维的理论逻辑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一个系统完备的科学理论体系,思想内涵极其丰富,既包括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政治保证等各方面的基本问题,也包括对经济、政治、法治等等各领域作出的理论分析和政策指导。特别是法治思维理论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也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指明了方向。

(三)法治思维的实践逻辑

在伦敦海格特公墓的马克思墓碑上,镌刻着马克思的一句名言:“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这句镌刻在马克思墓碑上的名言既准确表达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理论品格,也阐释了马克思主义永葆青春活力的原因所在。当前习近平同志关于法治以及法治思维的重要论述具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和问题导向,展现出强大的实践逻辑。新时代,在深化全面依法治国实践中,领导干部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关键。领导干部具体行使党的执政权和国家立法权、行政权、监察权、司法权,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关键。领导干部必须带头尊崇法治、敬畏法律,了解法律、掌握法律,遵纪守法、捍卫法治,厉行法治、依法办事,不断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以实际行动带动全社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绝大多数落马官员忏悔时都说自己不懂党纪国法。为什么党内这么多高级干部走上犯罪的道路?根本原因在于理想信念动摇了,但对党纪国法没有敬畏之心也是一個重要原因。”当前,提升领导干部法治思维能力具有现实性与紧迫性,领导干部要带头提高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

二、优化领导干部法治思维能力提升的法治环境

领导干部提升法治思维能力,离不开自身观念的转变、不懈的学习、长期工作实践的磨炼。此外,从外因层面分析,一个良性的法治环境会极大地影响和促进其法治思维能力提升的。比如,法律法规的丰富与完善、多种体制机制的创新与改变、强化执法的刚性、增强监督的实效性等等,这些举措的有效推进与实施必然会减轻领导干部工作中的压力,增加运用法治思维与法治方式的动力,会以法治的增量助力领导干部轻装上阵,增加社会公平正义的砝码。

(一)加强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为法治中国导航

最为重要的是,“大道至简,有权不可任性”。也唯有用法律约束权力,才能让权力不再任性。作为国家的一项重要权力,立法权同样需要法律规范与约束。2015年修改的《立法法》,就使立法程序更加规范,内容更加科学,也完全能够约束地方和部门的权力任性。诸如车牌限购、房产限购等,不再单由政府说了算,而务必经过地方人大的立法,避免了动辄以法律之名行权力之私。下一步的建议主要考虑了以下几点:一是完善立法顶层设计和战略规划。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立法顶层设计和战略规划的目标是良法善治。良法的出台是法治思维的体现,而现代法治思维又催生更多良法的出台。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强调指出:法治建设规划,事关全面依法治国工作全局。改革开放40年的经验告诉我们,做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离不开法治,改革开放越深入越要强调法治。完善立法顶层设计和战略规划将为推进改革发展稳定工作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二是推动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以良法促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法治应是良法之治。2019年9月1日起,国务院公布的《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暂行条例》正式施行。该《条例》系统规范了政府重大行政决策的事项范围、决策程序、调整程序、责任追究等内容。规范重大行政决策是法治政府建设的重点,是将权力装进制度笼子的必然结果,是严格要求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用权的具体体现,必将有力推动重大行政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进程。三是用好地方立法权,推动基层治理民主化、科学化、法治化。赋予设区的市地方立法权,是推进国家和地方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对设区的市在“城市建设与管理、环境保护、历史文化保护”等方面的事项赋予立法权,这不仅是客观要求、现实需要、发展使然,更为深远的意义在于促进全社会更好地树立法治思维,增强法治意识,善于运用法治方式推动工作,加快推进国家和地方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二)立好“风向标”,用好“指挥棒”,完善激励引导机制

立好法治导向的考察“风向标”,优先提拔和使用法治素养和法治能力强的领导干部。“把能不能遵守法律、依法办事作为考察干部重要内容,在相同条件下,优先提拔使用法治素养好、依法办事能力强的干部”。2019年4月1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制定的

《法治政府建设与责任落实督察工作规定》开始施行,《规定》也指出:坚持重视法治素养和法治能力的用人导向,把遵守法律、依法办事情况作为考察干部的重要内容,相同条件下优先提拔使用法治素养好、依法办事能力强的干部,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因此,要注意改变传统领导干部考察标准,将领导干部法治绩效纳入考察指标体系当中,增加群众的话语权,实践中做到干部提拔或免职等工作的信息公开透明,树立起鲜明的时代用人导向。用好法治导向的考核“指挥棒”。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强调,“把法治建设成效作为衡量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实绩重要内容,纳入政绩考核指标体系”。针对法治考核,一是制定科学的法治考核指标体系,比如法治考核的赋分、法治年度考核中个人评价、单位评价、社会评价等诸要素的分值占比等等,二是加强平时考核与年度考核的监督力度,使考核不流于形式,三是加大对法治考核结果的运用力度,让能者上庸者下。

(三)念好“紧箍咒”,督促领导干部依法依规用权

严格的制度约束才是提升领导干部法治思维能力的重要保障,以更严的党纪国法督促党员干部依法用权、依法办事。领导干部法治思维的培养不仅需要其主动学习培养,也需要被动的法律鞭策,目前存在违法违纪等腐败行为的很大一个原因就是缺乏强有力的制度监督约束。下一步要从以下四方面努力:一是建立健全权力结构和监督制度。加强对公共权力的制约监督,防止权力越界和失控是科学配置权力。对于一个单位,主要是侧重对“一把手”权力的分解。二是加强人大权力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进一步推动人大对行政工作的监督,施行行政机构定期向人大报告工作制度,强化人大对政府工作完成情况的监督,定期组织开展人大代表视察检查活动,注重人大监督的实际效果。政协的民主监督要着力解决民主监督弱化中的问题。完善正式监督体制机制,增强监督“刚性”。三是深化政务公开,建立健全各项监督制度。自觉落实“以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要求,坚持决策公开、执行公开、管理公开、服务公开、结果公开,倒逼权力法治化运转。当前,在监督体制机制建设方面要找准短板,突出问题导向,畅通群众诉求沟通与反映渠道,充分调动媒体、群众等主体的监督积极性与主动性,强化监督实效,彰显法治的尊严与权威。四是力推阳光问政,实现干部与群众良性互动。通过“阳光问政”问出干部好能力,问出干部好思维,问出干部好作风,让更多的干部群众参与进来,让各职能部门更好地履职尽责,给广大人民群众更好的服务。

【参考文献】

[1]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全文公布[N].中国商务新闻网,2019.

[2]习近平.加强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J].求是,2019(4).

[3]完善法治建設规划 提高立法工作质量效率[N].中国新闻网,2019.

[4]编辑部.法治政府建设与责任落实督察工作规定[N].光明日报,2019.

猜你喜欢
提升优化
优化问题设计
营商环境五方面持续优化
优化英语课堂教学策略的探索
促进学生认识发展 优化初中化学复习
论新形势下政工干部的修养
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效率的策略与方法
提升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有效策略
如何提升公民生态意识
如何提升高职院校语文教学质量
后进生转化和提升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