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民刊《群岛文学》:海洋文学的实验文本

2020-06-15 06:28谷顿
鸭绿江·华夏诗歌 2020年4期
关键词:群岛海岛海洋

谷顿

谷频,本名李国平,浙江舟山群岛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群岛文学》杂志主编。著有诗文集《水是最好的》《简单的场景》《散步》等,诗作被选入多部年度诗歌选本。

岱山位处浙江舟山群岛中部,长江、钱塘江的交汇处,千百年来似镶嵌在东海洋面上的一颗珍珠,孕天地之精气,怀万物之萃华,山岛绰约,港湾绵延,成为多元文化的交汇点。《群岛》民刊正孕于此、长于此,虽隅居一地,却浴风耕海、吐故纳新,将敢立潮头、海纳百川的海洋精神诠释得奇妙无比!

《作品》从2020年第2期起新设了“内刊之星”栏目,在封二、封三以彩页形式,每期展示两本优秀文学内刊,为读者了解当下地方文学生态提供重要的窗口。《群岛》民刊,在数以千计的全国文学内刊中脱颖而出,被该刊作为首家内刊推介。2019年12月,由中国作家出版集团主办、中国作家网承办的2019全国文学内刊年会在北京举办,包括《群岛》民刊在内的全国各地50家文学内刊主编应邀参会。为何这本生长于偏远海岛县的文学内刊能够坚持35年,且引起文坛广泛关注呢?

《群岛》民刊具海洋、海岛文化独立内核

《群岛》民刊创办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由舟山诗人谷频、朱涛、孙海义、厉敏、李越等自发创办。现任主编谷频。《群岛》民刊以岱山岛为基点,覆盖了整个舟山群岛,团结、吸引了一批舟山独立写作的诗人、作家。因其地理特点,《群岛》民刊从一开始就将海洋、海岛作为文本选稿的重要素材和精神依托,地域环境注定了这家民刊与海洋文学之间有着不可切分的缘分。

在《群岛》民刊看来,海洋文学在题材上是以海洋、海岛为内核的,既展现大海的风貌与气质,又浸透着海洋精神;在审美取向、风格特征上,海洋文学区别于山水田园诗、禅诗、军旅诗、打工诗等等其它文学类型。事实上,在《群岛》民刊诞生前,已有舟山作家将海洋、海岛作为创作的主要关注点。千百年来,舟山先民一面靠海吃海,一面与大风大浪搏斗,这种既依赖于大海又颠簸于大海的复杂文化心理,使得舟山作家们对历史、对现实的观照糅合交缠在一起,加上对海洋文学内蕴、创作技巧和审美精神的不断探索,由此构成了群岛文学创作繁复绮丽的诗意景观。

尤其是以岱山诗人为代表的舟山群岛诗群作为海洋诗歌的探索者,海岛的生存形态和生活方式正是他们熟悉并深深沉浸其中的,岛屿的孤独、忧患意识,从生存经验向诗性观念转化,他们有相当自觉的价值认知。30多年来,他们凭着团结、忍耐、执着的精神,立足海岛,坚持特色,不懈探索,终有所成。特别是他们在海洋诗的创作上,勇于探索,敢于超越,用不同的视角,从不同的层面,驾驭各自的语言技巧,展现了多姿多彩的诗的海洋。舟山群岛诗群不仅提出了许多海洋诗创作的理论主张,而且不断拓展海洋诗歌的生存空间,从而使《群岛》逐渐呈现出海洋实验文本的独特面孔。

《群岛》民刊见证岱山海洋文学发展历史

自1985年4月创刊起,《群岛》民刊就以独立的姿态在东海汪洋之上立身,海纳百川,博采众长,自成一家;以独立、开放、海洋、新锐的理念,一直保持对人和海洋关系发展变化的关注,努力挖掘海洋文化中的人性深度,致力于打造一份国内优秀的海洋文学实验文本。这本浸淫着海腥味的刊物,始终见证着中国大地上海洋文学成长道路上的不平凡轨迹;而这种30多年来顽强的文学坚守,从整个海洋文学的历史来讲,也见证了中国当代文学百花园里那一片独特、富有个性的风景。

其实,在《群岛》民刊最初办刊过程中也是极其艰辛的。不同于地方文联直接主管的刊物,民刊多是势单力薄、资金匮乏、没有专职编辑等等,一直处在诸多困顿和渴望生存的夹缝中。岱山是舟山群岛的一隅,远离大陆,交通不便,岛域不大,不太为外界所关注和熟悉。《群岛》民刊从四处寻求办刊资助开始,到后来引起社会的关注和政府的重视支持,随着民刊转内刊的蜕变,形成了立足本岛,面向舟山,辐射全国作者的发展体系。从一定程度上来讲,《群岛》民刊坎坷曲折的办刊经历,其实也是一部岱山经济腾飞和海洋文学创作繁荣的发展史。

诗人柯平称赞群岛诗人“为诗歌做善事”

《群岛》目前为季刊,至今出版172期,每期页码保持在114页。栏目设置有“入海口”“大潮汛”“经纬度”“左舵盘”“蓬莱志”“山海经”等,海洋、海岛的那种地域标签十分鲜明。每期除少量邀约稿外,《群岛》大量采纳全国各地自然来稿。《群岛》还创办了“群岛文学论坛”和“群岛文学公众号”,公众号目前正以上升态势吸引着数以十万计的注册会员。

自2007年起,作为一种文学延伸,《群岛》汇聚了来自五湖四海的数千位诗人,历年雅集“群岛诗年卷”,已出版的有《潮水奏鸣曲》《时光书》《春天的岛上》《黎明前》《岛屿记》等13本。这13本诗年卷集中体现了群岛诗歌的写作高度与精神取向。目前,《群岛》《群岛小小说》《群岛诗年卷》已经成为颇具地域特色的海洋文学品牌,形成群岛文学“三驾马车”齐头并进之势,成为建构地域文学空间的重要力量。

2016年,文汇出版社出版了《群岛2016诗年卷——浙江诗人地理》一书。此书收录浙江11地市163位诗人作品和11篇各地市诗歌写作综论文章,几乎涵盖了当前活跃在浙江诗坛上的全体诗人。浙江省作协诗创委主任、著名诗人柯平称赞道:“舟山群岛的几位诗人默默地做了一件好事,说得准确点是善事,这自然是地域文化的良性影响……尤其设计上的周到和别出心裁,各地市特约相关诗人主持或不鲜见,均配以由主持人撰写的有关本地区诗坛的文章,或介绍诗群概貌,或讨论诗艺,或评点新作,让人耳目一新。”(柯平《已经很高,还能更高》)

自然,《群岛》在全国的知名度无法与那些依托名家、标新立异的民刊一争高下。与内陆地区相比而言,岛屿所带来的隔绝与封闭状态,使得群岛的诗人少与各种主义、思想潮流接触,显示出孤独的写作姿态,但从积极的意义上说,这种隔离与孤独状态也使得他们较少受到外来文化、文学思潮的裹挟与冲击,没有了取舍选择上的摇摆困惑,或者投机心态,可以潜下心来,最大限度地按照自己的内心进行创作。

35年的质朴赢得丰硕的成果

35年来,坚守在海岛边缘的这份民刊,质地更显纯朴。多年的探索实践,《群岛》已经汇入这片岛屿的历史文化之中,成为舟山海洋文学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1989年,群岛诗群及其民刊在《诗歌报》“1989中国现代诗集团展示”初次亮相。

1995年8月,《萌芽》率先推出“群岛诗歌”,集中选载群岛作品。

此后,国内十数家文学刊物先后推介《群岛》,其中包括《诗歌报月刊》(1997年、1998年)、《诗刊》(1998年、2010年)、《诗歌月刊》(2001年、2007年、2010年、2012年、2014年、2019年)、《诗选刊》(2002年、2003年、2008年)、《文学港》(2007年、2008年)、《青年文学》(2008年)、《诗江南》(2009年)、《时代文学》(2015年)、《诗潮》(2016年)等,其中《中国诗歌》“民刊专号”自2013年起,已连续7年选载《群岛》多人诗作。

在群岛诗人眼里,“水是最辽阔的道路”

激荡的波浪、漂泊的鱼族、辽阔的洋面,让群岛诗人直接受孕于海域风物与岛民的日常生活,并获得丰沛的想象和灵感。而《群岛》营造的和谐氛围,通过不间断的文学沙龙活动和作品研讨会,与各地诗友开展思想与艺术的多向交流和批评,充分尊重作者各自的个性与艺术趣味,也正是这份民刊得以坚持与壮大的重要前提。

35年来,《群岛》以海洋文学作为共同的精神纽带,始终保持旺盛的创作活力。在这里,写作不只是个体才情在纸页上的驰骋,更是美好地生活下去的一种精神力量,是证明自己的人生不断超越的鲜明路标。或者说,已内化为一种别样的生存方式。在一个物欲肆意扩张的消费主义时代,在一个机械和工具理性日益强大地宰制心灵、人性不断被遮蔽的时代,《群岛》始终坚守着自己的文學家园,坚守着自己的精神高地,这不能不令人感动与敬佩。

在群岛诗人们的眼中,“水是最辽阔的道路”,这道路通向他们的心灵深处,更将生命带向了辽阔海平线的前方。

猜你喜欢
群岛海岛海洋
智慧群岛
冰与火共存的海岛
在海岛度假
爱的海洋
第一章 向海洋出发
神奇的海岛
高山海岛踏歌行(一组)
被困哈哈马群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