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再创价值
——跨界多维度设计思路的探索

2020-06-16 08:16郭俊杰邓承添
广东土木与建筑 2020年6期
关键词:江滨多维度商业

郭俊杰,邓承添

(广东省建科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 广州510145)

0 前言

近年来,国内经济快速发展,城市规模迅速扩大,新旧城市发展不协调,旧城问题日益凸显,交通拥堵,环境恶化。为了使旧城重新焕发生机与活力,城市管理者在积极寻求更好的解决方案。由于国内城市问题的复杂性,涉及到的因素方方面面,对规划及相关设计行业带来极大的挑战,同时也带来新的机遇。2017~2018 年间,笔者有幸参与了重庆某商业转型升级策划方案的国际方案竞赛,并最终获得了第一名。

这个方案竞赛对设计行业提出了新的要求,区别于传统的单一商业策划案或者规划设计方案,标书明确要求是既要有商业策划,又有规划设计,还要有品牌推广等多维度的一揽子解决方案(见图1)。

1 模式探索

目前市场上专业分工越来越细,做商业策划的有各类策划咨询公司;规划设计的有各大设计公司;品牌推广的有各种广告公司等。为了参加这个方案竞赛,我们找了几家业内有实力的公司组成联合体,提出了一个“策划+规划+品牌推广”的多维度设计思路。

鉴于规划项目问题的复杂性,对设计行业提出新的要求,对项目多角度剖析找出问题的本质,从多领域进行创新设计,寻找最合理的解决方案。每一个联合体成员在各自的细分行业里实力和业绩都很好,但组合在一起就一定能形成强大的战斗力吗?经过无数次的辩论、修改、妥协,最后达成一个多维度的共识,这个过程是艰辛的,但也痛并快乐着。不同专业之间的碰撞,把各自专业里原有的理想原理模型搅得越来越不纯粹,让设计师那些固有的孤芳自赏脾气被撕得粉碎,最终,一个越来越理性的立体方案浮出水面,就像一个具有多个图层的CAD 图形一样,单独的每个层都是完整的一个子项体系,而所有层叠加一起就构建成一个立体的、体现多维度解决方案的图形。

图1 总平面图Fig.1 General Layout

竞赛项目中规划设计的内容主要是对区域商业网点进行规划梳理,让功能分区的定位与商业升级策划相吻合;优化区域内的交通环境,主动为商业提升提供支撑;同时兼顾好城市景观与延展旅游资源等。本文从交通系统方面进行切入,综合分析并积极寻求解决方案。

2 南滨路交通现状及存在问题

⑴区域连接外部的交通条件较好,但区域内的交通网络级配不合理。目前南滨路更多是被作为一条过境性质的主干道使用。[1]

⑵各类公共交通的接驳不便,主要站点的交通枢纽功能弱。由于原始地形的限制,目前的轨道交通站点与南滨路的公交站点距离较远、高差较大,无法便捷换乘。[2]

⑶慢行交通不连续,不成体系,可达性差。江滨的绿道被宽阔道路完全隔断,缺少人车分流的通道,而南山的旅游资源也不能有效延续到滨江。[3]

⑷缺少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停车位的统筹利用率低,交通疏导不畅。排队进车库的车队经常严重影响正常的交通通行。

⑸交通系统与商业业态的关系缺少有机规划,资源不能有效匹配。由于原来的交通规划与商业网点布局并不同步进行,各做各的,商业都是分散布点,缺乏有效的交通组织。

3 南滨路商业提升交通系统升级改造的目的

针对南滨路交通系统问题,要转变传统交通规划的思维模式,从多维度切入,建立完善综合交通规划体系,使综合交通系统与商业业态相结合,促进交通与城市空间的协调发展[4]。

⑴满足南滨路商业业态整体升级后的交通需求,交通的组织及网络也同时形成区域商业布局的动线。

⑵通过交通系统升级改造,改善现存的交通问题,构建一种立体化、全方位、多层次的无缝对接智慧交通体系,助力南滨路的持续发展。

4 交通优化主要思路

4.1 立足南滨路现有交通资源,通过改善交通设施来优化交通体系

⑴通过对现有公交站点的优化,使站点更有机地与轨道交通、集中商业、旅游景点等相连接,提升便捷交通的体验感[5]。

⑵配合原有市政规划,打通部分连接南山路与涂山路之间的断头路,使交通网格化,道路密度更趋合理(见图2)。

⑶增加短途循环小巴,增进南滨路与涂山路之间的交通流量,扩大居民的活动范围,促进商业的消费活力。

图2 疏通原有规划道路Fig.2 Dredging the Original Planned Road

⑶引入智慧交通管理系统协助疏导交通。利用大数据采集和发布,引导停车和疏导车流流量,充分利用好交通资源(见图3)。

图3 循环小巴串联商圈Fig.3 Circular Minibus Series Business District

4.2 引入新型的交通工具及系统,增强交通的可达性与客户体验感,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出行品质

4.2.1 引入滨江有轨电车线路

参考如广州珠江南岸的江滨有轨电车案例。[6]有轨电车的定位是:一体化公共交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系统的补充、延伸与加密,弥补地铁系统与公共汽电车系统之间的级配层次,成为绿色生态、节能环保,展现重庆特色风貌的新型公交系统。[7]江滨有轨电车(见图4)的优势如下:

⑴可利用现有江滨公共空间,无需额外增加建设用地(线路只需6 m,对景观影响不大,同时有轨电车也形成新的景观)。

⑵与地铁相比建设成本较低,工期较短。

图4 引入有轨电车Fig.4 Introduction of Tram

广州有轨电车海珠试验段平均造价1.04 亿元∕正线公里(项目可研阶段的造价),有轨电车的造价是地铁的1∕6。[6]

⑶使用站台充电模式,响应国家绿色节能环保的政策要求。

⑷是慢行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升文旅观光的消费体验。

⑸串联南滨路各项目节点之间的人流运输,提高各城市节点的可达性,使南滨路上商业动线更便捷,更舒适。

⑹车厢内外均可作为文化传播与品牌推广的有利载体,自成一条南滨路上新的风景线。[8]

4.2.2 引入类似高线公园的慢行交通系统

参考如新加坡南部山脊的高线公园等案例,在南滨路江滨与各住宅区、商业网点之间构建一个慢行交通系统。这既是一个慢行交通系统,一个生态绿色长廊,同时也是一条串联商业网点的动线,一条历史文化旅游的线路。[9]

这条慢行交通系统同时具有社会性、经济性、交通性与生态性4种属性。社会性是指通过慢行交通长廊促进人们的交流、互动,增进邻里关系;经济性是指把原来散状的商业网点有机联系起来、扩展了商业界面,为重新梳理塑造商业业态扩大了规模效应,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交通性是指通过慢行长廊实现人车分流,步行的可达性和便捷性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同时提高了车流量的通过效率;生态性是指通过慢行长廊,连接南山与滨江之间的生态空间,形成生态通廊,把南山的绿色延续到江滨。

引导绿色出行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交通战略,营造良好的绿色出行环境是提升绿色出行比例的有效措施。慢行交通系统作为城市道路系统的组成部分,是构建连续慢行网络的重要空间,其环境品质对引导市民绿色出行有显著作用,对提高路网组织灵活性和慢行交通可达性有着重要意义。[10]

5 四态融合,创造设计新价值

采用四态融合的方式解决南滨路城市发展问题,以多维设计寻求解决城市发展问题的思路(见图5)。“优化业态、美化形态、提升文态、完善生态”,这是标书的总体要求。如何把这四态融合好,让四态之间能相互发酵产生复合的价值,这是一直引导联合体创作的主旋律。滨江有轨电车、连接南山至滨江的高线公园等这些都是以四态融合为出发点构思出来方案,不是最新的理念,但作为一个载体,融合承载了四态的体系,并且让四态再相互迸发出新的发展。为重庆创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和“全国商旅服务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两大工作奠定了技术基础,这就是设计创造了新价值。

图5 四态融合Fig.5 Four State Fusion

6 结语

⑴多维设计寻求解决城市发展之道。本次项目的联合体组合,包括商业策划公司、规划设计公司、品牌推广公司,多个领域的专家联合起来,多维度地审视项目,一体化解决综合复杂的项目问题。

⑵多维设计强调项目的落地性及实操性。避免过往策划、规划设计与招商运营不协调的问题。强调三者的目的性一致,相辅相成。

⑶跨行业(专业)的资源整合,为业主提供更多优质资源。

联合体不但可以从不同维度切入寻求最佳的综合方案,同时能够充分利用联合体的行业资源,发挥最大优势。

⑷跨界多维设计,可以突破行业壁垒。联合体从商业环境、规划设计、招商运营、品牌推广等多个维度进行综合分析,找出城市发展的痛症所在,采取针对性措施。因此,本文对某商业转型升级策划方案的探索,可为城市规划发展及城市更新提供一定的现实参考意义。

猜你喜欢
江滨多维度商业
空间角与距离的多维度解法
“多维度评改”方法初探
休妻用狠招
吃虾记
商业前沿
商业前沿
商业前沿
多维度市南
商业遥感已到瓜熟蒂落时?
暗恋桃花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