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研究

2020-06-17 03:11
剧影月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传播方式载体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是实现文化传承与保护的重要内容,是新时期文化事业繁荣发展的重要保障。在传统单一的传播路径之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效能不足,难以适应新媒体时代的发展进程。为此,以新媒体为载体,搭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的新路径,符合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发展。通过新平台、新技术的运用,在传播模式的创新构建中,更好地发挥新媒体的载体功能,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事业的健康发展。本文从新媒体的视角出发,就新媒体时代如何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构建,做了如下阐述。

一、新媒体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中的优势

在新媒体时代,多样化的媒介传播载体,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提供了良好平台。新媒体依托便捷、互动、交融的优势,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创造了优势条件,进一步推进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具体而言,新媒体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中的优势,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

1、拓展传播平台,实现传播内容具象化

在传统传播路径之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视域狭窄,并且传播平台单一,难以形成良好的传播效果。为此,在新媒体的应用中,拓展了传播平台,将抽象的非物质文化元素,在新媒体平台具象化,能够更好地提高传播效果。首先,新媒体拓展了传播平台,在多样化的传播路径之下,更好地保障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效能;其次,新媒体平台实现了传播内容的具象化,通过VR 技术、物联网技术等的应用,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具象化的传播中,走进大众的视野,转变了传统传播形态;再次,以新媒体为载体,在微信、抖音等社交媒体平台,创建传播新空间,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提供了新的平台,充分体现了新媒体的传播优势。

2、创新传播方式,实现“指尖式”传播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传播方式的转变,要求传播路径的创新,在与新媒体的联营中,实现“指尖式”传播。一方面,为更好地适应新的媒体环境,主动与新媒体联姻,在新媒体平台上,创新传播方式,通过手机APP等终端,让大众在指尖上实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知与了解;二是以新媒体为平台,在信息推送等方面,积极发挥新媒体的重要作用,并且基于个人兴趣爱好,实现个性化新媒体传播,更好地契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需求;三是搭建新媒体传播空间,在低成本、高效率的传播视域之下,将线上、线下一体化传播作为传播方式,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质量。

3、以新媒体为载体,促进传播交互化

新媒体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载体,可以依托其交互性的媒体功能,将传统单向的传播模式向交互性的双向传播转变。因此,在新媒体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构建,能够以新媒体为载体,在交互性的传播空间,实现大众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互动交流,能够更好地引导民众走进非物质遗产,提高传播的实效性。与此同时,面对新的环境条件,受众对信息的需求日益多元化,在交互性的传播路径之下,能够在微信、抖音及微博的互动空间,了解大众所需,进而更好地改进文化遗产的传播方式及内容,更好地契合大众,让非物质文化传播更好地走进大众的生活之中。例如,戏剧作为我国非物质文化的重要元素,在戏剧文化的传播中,运用抖音、在线网络终端等新媒体,将戏剧文化以多样化的形式传播,能更好地渗透至现代年轻人的生活之中。

二、新媒体时代非物质遗产的传播策略

新媒体时代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应转变传统思维模式,在开放式多元化的视域空间,搭建传播空间、拓展传播平台,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提供有力支撑。在笔者看来,新媒体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应着力于以下几个方面:

1、运用新媒体平台,创建多样化传播路径

新媒体平台的多样性,为传播路径的搭建创造了有力条件。为此,在新媒体视域之下,应积极运用新媒体平台,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提供有力支撑。一是与微信、抖音等社交媒体相结合,通过在线传播平台,向公众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知识及物品,进而更好地将传播延伸至大众的生活之中;二是将新媒体的载体功能,在多样化的传播路径之下,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平台进行拓展,通过与网络游戏相结合等方式,更好地满足不同群体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需求。当前,我国网络游戏用户已超过4亿,庞大的群体,可以作为非物质文化传播的契入点。通过非物质文化题材的游戏开发,更好地契合年轻群体的需求,能够形成更好地传播效果。因此,运用新媒体平台,能够更好地创建多样化的传播路径,进而满足不同群体的传播需求。

2、与新技术融合,实现与VR技术相结合

新技术的应用,也是构建非物质文化遗产新传播路径的重要基础。当前,VR技术的发展迅速,并且在诸多领域得到有效应用。通过与VR 技术的融合,能够更好地创新传播路径,满足新的时代发展需求。在VR 技术的运用中,能够在数字化技术的作用之下,实现与数字化非物质文化的“亲密接触”。可听、可触、可观的传播方式,能够更好地展现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也以新的传播方式,满足不同群体的实际需求。在VR技术之下,能够让大众在体验中,以第一视角走进非物质文化,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因此,新媒体时代,实现了与新技术的融合,特别是与VR技术的结合,更好地创新了传播方式,提升了非物质文化传播效能。

3、运用新平台,提高非物质文化传播效能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媒体直播成为传播的重要平台,网络互联网平台,成为非物质文化传播的重要路径。在移动终端,通过在线网络直播,可以足不出户,跟随主持人领域非物质文化风采,进而更好地提高传播效率。传统传播方式单一,并且缺乏创新元素的融入,在新平台的运用中,可以更好地将文化传播与现实生活有机结合,拉近大众与非物质文化之间的距离。网络在线直播,可以实现传播的交互性构建,在专业性的传播导出中,更好地引导大众了解非物质文化,拓展传播面。因此,新平台的运用,是对非物质文化传播的有益拓展,能够在文化传播中,更好地提升非物质文化的时代价值。如,在抖音等直播平台,以现代方式将传统戏剧文化在互动中导入到现代人的休闲生活之中,引导大众更好地了解戏剧。

综上所述,非物质文化的传播构建,应从新的时代视域,搭建新媒体传播空间,以更好地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新媒体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中,具有独特的优势,传播载体的多样性、交互性,能够更好地提升传播效能。通过新媒体平台的运用,以及与新媒体IDE 融合,能够更好地发挥新媒体的载体功能,实现非物质文化传播的新发展。

猜你喜欢
传播方式载体文化遗产
创新举措强载体 为侨服务加速跑
World Heritage Day 世界遗产日
Task 3
以多媒体信息为载体,展数学课堂魅力
以几何画板为载体,探究等腰三角形的存在性问题
带刺的苍耳
Tough Nut to Crack
以学习故事为载体 提升教师察析幼儿学习行为的能力
中国古代文学的传播方式探讨
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的异同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