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切”在曹保平影像中的功能意义

2020-06-17 03:11
剧影月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保平省略时空

所谓“跳切”,是指一种无技巧剪辑手法,以较大幅度的跳跃性组接为主。这种剪辑技术最早运用在戈达尔的电影《筋疲力尽》中,戈达尔突破了好莱坞传统剪辑模式应遵循的动作和时空的连续性,以故事内容与角色内心情感变化的内在联系为依据。跳切是反传统的影像革命,它显示出独特影像艺术魅力。曹保平导演继承了戈达尔的影像革命,在其目前执导的《光荣的愤怒》《李米的猜想》《烈日灼心》《追凶者也》《狗十三》五部影片中,均出现了同机位同景别跳切剪辑手法的运用,这种快速的、破碎的、跳跃的动作集合,对于人物的塑造、时空的转换、节奏的渲染起到了重要作用。曹保平导演出生于1968年,经历过八九十年代的时代变迁,目睹并深切感受巨大的社会变革对于传统的反叛,所以在他的影像中,“跳切”剪辑手法的运用,是他最为直观的反传统表述。目前还没有学者单独对曹保平的电影做“跳切”剪辑的分析,本文将对于影像中“跳切”所形成的动作跳跃进行抽离,找到能表达其特殊含义最突出的部分,分析它产生的独特艺术效果,以及对于影像建构的作用。具体来说,在曹保平的电影中,“跳切”的使用主要有以下三种作用:

一、“跳切”有助于人物的塑造

人物的塑造是电影叙事表达的关键,人物的塑造分为内部塑造和外部塑造两种,内部塑造主要诉诸于人物的动作、独白和对白等,属于有形的直接塑造;外部塑造诉诸于环境、道具、镜头剪辑等,属于无形的间接塑造。“跳切”手法的运用,间接的可以让人物的性格、生存状态的表达更突出、更立体、更鲜明。

例如,影片《光荣的愤怒》开场,村长熊老三把二卵的治保主任撤了,二卵气冲冲地去找熊老三讨个说法的这一场戏中,二卵在巷子中穿梭、和熊老三对话、在屋内被打的场景,像是拍摄了一个长镜头,中间强制断裂开来,整个动作过程是断裂的、跳跃的,是一种同机位同景别的跳切,中间出现了多次。跳切所带来的的画面跳动感,把二卵慌张生气的人物状态表现得更彻底。人物的状态和性格特征通过演员表演活动第一次表现,跳切剪辑的运用则是第二次的间接表现,跳切服务于人物表演活动,让人物的塑造更突出、更立体、更鲜明。

曹保平导演突破传统的的视觉流畅的叙事方式,采用同机位同景别的镜头跳切,恰恰是为了更好的呈现人物卑微的生存状态,视觉上直观的跳跃和断裂,直接地反映了二卵被压迫后的内心愤怒与无助。

图1-1-1

图1-1-2

图1-2-1

图1-2-2

影片《李米的猜想》开始的一场戏,周迅扮演的李米在出租车中的自喃自语,用四组同机位同景别的跳切手法表现出来,把她的神经质,为了寻觅失踪男友近乎癫狂的一面表现的淋漓尽致。跳切的使用正迎合了曹保平导演所说“(《李米的猜想》)我想传达的是人们对于爱恋对象不可自拔的沉迷和执着,在为爱所苦、为爱所伤时,那种巨大的撕裂感和震撼力。”

图1-3-1

图1-3-2

图1-3-3

图1-3-4

曹保平导演大胆采用了反传统的视觉表述,运用同机位同景别的镜头跳切所形成的视觉跳跃感和破碎感,形象地诉说了底层小人物的生存状态和内心挣扎。跳切像一套隐性视听语言,通过外部间接塑造人物的手段,迅速向观众阐明电影人物角色所处的时代、心理状态、以及人物的命运。尤其是在刻画普通人生活的现实主义电影中,把人物角色的心理活动刻画得淋漓尽致。这两部电影都在开场的时候使用了跳切的剪辑手法,让观众在一开始观看影片时就感受到慌张和不安,这也暗示着影片的情节在后续发展过程中的波澜起伏和动荡不安。

无论是去找熊老三讨个说法的二卵,还是为了寻找男友近乎癫狂的李米,跳切所营造的视觉跳动感与曹保平影片中的人物生存状态相吻合,“跳切”手法的运用对于人物塑造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跳切”有助于时空的转换

电影中时空关系的处理,一直是电影创作者们最关注的问题。时间和空间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彼此是辩证统一,互为依存的。如果说电影中的长镜头是“完整”的艺术,具有完整的时空结构,那么跳切就是“省略”的艺术,具有不完整的时空结构。完整与不完整区别于是否对于时间和空间的跨越,跳切这种“省略”的艺术虽然具有不完整的时空结构,但是通过这种方式加快了电影时间、省略了叙事、促进了剧情的发展,而且这种转换时空的方式和利用转场转换时空是完全不同的,前者的转换具有明显的“柔和感”,使观众不自觉的带入到剧情的发展中去;后者跳切是对于时空的“硬切”,时空是有明显的断裂感。例如在《试论电影剪辑》里,周传基说:“传统剪辑也要把故事无关的中间阶段删掉,但是为了造成动作流畅连续的幻觉,就在两个主要镜头之间插入一个与动作没有直接关系的切出或切入镜头,暂时分散一下观众的注意力,以代表时间的流逝。”这就是传统剪辑对于时空的转换,跳切则是把镜头之间的切出或切入镜头去掉,造成动作不流畅不连续,就是这种不连续所造成的断裂感,带给观众的是一种耳目一新的新奇感。本文将跳切分为直接省略和间接省略,直接省略是跳切带来时间和空间的大幅度变化,间接省略带来的时间和空间的变化很小,但是在融合其他场景镜头的剪辑时,加快了时间和空间的变化,一般来说,直接省略中包含间接省略,间接省略中也包含直接省略,直接省略融合其他场景也会加快时空变化,间接省略也和直接省略一样造成时空的断裂,仅仅是二者在程度上的不同。

例如,还是电影《李米的猜想》开始主人公喃喃自语的这一场戏,在这一段戏中跳切是间接省略,融合其他场景镜头的剪辑时加快时空转换,人物是变换的,时空是流动的。同机位同景别的跳切虽然打破时空连续性,但是人物却始终限制在出租车这一时间和空间里,直接方面对于时空的断裂是很少的,但是在间接方面,配上其他场景的段落,也就是和后座的不同乘客剪辑在一起,车未动,主人公未动,乘客的变换营造出的时空是流动的,跳切的间接省略让时空的变换是剧烈的。

图2-1-1

图2-1-2

图2-2-1

图2-2-2

电影《烈日灼心》中,有一段是直接省略时空,时空的断裂感是非常强的。在这一段落,用了两次跳切表现完背老奶奶、下楼梯、打开车门,动作一气呵成,简洁而不拖沓,时空转换迅速而彻底。

图2-3-1

图2-3-2

图2 -3-3

时空省略存在于任何电影叙事中,电影不会把某一事件的前因后果和细节过程全部展现出来,跳切直接省略和间接省略的运用,使事件发展的时间伸缩,有助于电影时空的转换,进而突出了情节。

三、“跳切”有助于节奏的渲染

电影中的节奏可以分为内部节奏与外部节奏,两者也是互为包含的关系,统一于电影的叙事表达之中。所谓内部节奏,主要诉诸于剧情发展的内在矛盾冲突和人物内心的情感诉求,它往往以人物戏剧表演动作、人物内心活动等来显示。而外部节奏,是画面剪辑及镜头本身的运动所形成的节奏,它往往以镜头运动、蒙太奇等形式来体现。跳切遵循的是外部节奏服从内部节奏的原则,实际上,就是跳切所表达的节奏与电影人物内心活动、情节发展相契合。

例如,影片《追凶者也》中宋老二追逐王友全的这场戏中,故事情节紧张的节奏氛围与跳切结合在一起,加上镜头的晃动,形成了“快”“紧张”的节奏氛围,与人物心理状态相契合。跳切剪辑手法使得外部节奏与内部节奏相统一,可以使两种节奏形成化学反应,从而强化了影片戏剧段落和整体的节奏。“跳切”呈现的跳跃性的影像剪接恰恰契合了内部节奏,使影片节奏更快、更刺激。

图3-1-1

图3-1-2

图3-2-1

图3-2-2

影片《狗十三》中,李玩为寻找丢失的小狗“爱因斯坦”的这场戏,跳切剪辑对李玩奔跑的镜头进行处理,也得到了淋漓尽致得展现。李玩为寻找小狗四处奔跑,短短的过程中就进行了多次同机位同景别的“跳切”,有效地加快了奔跑的节奏,跳切剪辑所营造的外部节奏和李玩无奈、慌张不安的心理状态契合在一起,更加有力地烘托和揭示了影片的主题。

图3-3-1

图3-3-2

图3-4-1

图3-4-2

电影节奏贯穿一部影片的始终,是各种电影艺术元素有机统一的产物。节奏是多种视听语言结合的产物,它是存在于影片整体或叙事段落整体中的,影片的整体节奏源于不同的戏剧段落产生的不同节奏。跳切的外部节奏服务内部节奏,把电影的各个元素碎片化地整合在一起,渲染出独特的节奏氛围。

一部好的影片在内容与形式上都有所追求,曹保平导演的作品显然做到了这两点的统一。他的电影充满了对底层小人物生存状态的关照,更有对于人物心灵深处挣扎与惶恐的细致描摹。通过跳切的剪辑手法让这些内容的表达更加精彩,同机位同景别的“跳切”剪辑打破了传统影像叙事方式,在电影人物塑造中,跳切的外部塑造服务于内部塑造;在时空转换中,跳切的直接转换和间接转换共同作用于电影叙事;在节奏渲染中,跳切的外部节奏服务于内部节奏。运用跳切使得多时空碎片式叙事的影片具有浓郁的风格化特征,但是无论运用何种剪辑方法,都要根据影像的内容、情节、风格采用适合的剪辑手段,为影像的整体艺术风格服务。特别是运用“跳切”剪辑时,必须发挥高超的艺术技巧,技术为艺术服务,从而满足观众越来越高的观影需求。

猜你喜欢
保平省略时空
跨越时空的相遇
“省略”讲解与训练
好人范保平
曹保平:拍电影,终极是拍一种氛围
玩一次时空大“穿越”
时空守护者之宇宙空间站
时空之门
高考英语中的省略现象探究
省略
省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