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甲虫蒲螨在小线角木蠹蛾防治中的应用

2020-06-17 01:14李霞
防护林科技 2020年2期
关键词:沧州市甲虫防治效果

李霞

(沧州市园林绿化局,河北 沧州 061001)

小线角木蠹蛾(HolcocerusinsularisStaudinger)属鳞翅目木蠹蛾科线角木蠹蛾属蛀干害虫,具有世代重叠、寄主广泛、危害隐蔽等特征。在沧州地区2年发生一代(跨3个年度)。木蠹蛾幼虫一般群聚在蛀道内为害(图1、图2),少则几十头,多则几百头,蛀道贯通相连,致使树干内部被严重蛀空,与天牛为害状有显著差别(天牛1蛀道1虫)。如不及时加以控制,一至两年便会造成树木枝干折断。每年3-11月幼虫为害期,小龄幼虫与老龄幼虫均在树内蛀道内越冬。老龄幼虫在第3年初于5月下旬化蛹。成虫羽化时,蛹壳半露在羽化孔外,且羽化时间很不整齐。近年在沧州市园林植物上普遍发生,防治异常困难,采用蛀道注药、树干打孔注药等常规防治手段效果不佳。截至2019年,沧州市区有超过50%以上的速生白蜡行道树及防护林遭受小线角木蠹蛾的侵害,公园及庭院的速生白蜡也有30%以上受到小线角木蠹蛾的危害,遭遇大风天气枝干折断现象时有发生,危害严重的直接导致树木逐渐死亡,严重影响城市绿化美化效果。为此,开展了利用天敌蒲螨~中华甲虫蒲螨(Pyemoteszhonghuajia)对其进行生物防治的试验,以期获得对该虫害进行有效防治的技术措施。

中华甲虫蒲螨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新的仅分布于我国的天敌蒲螨,能寄生小蠹虫、天牛、长蠹、吉丁虫、象甲等钻蛀性害虫,被称为“蛀虫杀手”[1]。中华甲虫蒲螨生活周期较短,在相对湿度75%、温度25 ℃的条件下,大约7d蒲螨幼体就能发育成性成熟的蒲螨膨腹体。中华甲虫蒲螨发育起点温度为10.00~10.49 ℃,最适繁殖温区为19~22 ℃[2]。从母体刚产出的幼螨全为有性雌螨,在母体内均已完成交配,雄螨具有多态现象,雌螨不寄生成虫,仅寄生寄主的幼体和蛹。有性螨在寄主体内,靠吸取寄主的血淋巴为养料逐渐发育成为膨腹体,直到产出下一代幼螨[3]。已有研究表明,蒲螨的毒力很强, 一只雌成螨可麻痹重达自身体重166 000倍的昆虫[4]。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天敌与昆虫

中华甲虫蒲螨于2018年4月从武汉市科发园林绿化有限公司引进;在野外剖开被小线角木蠹蛾严重危害的树木枝干,采集小线角木蠹蛾幼虫带回,进行室内寄生观测。

1.2 室内防治试验

将小线角木蠹蛾幼虫移入到中华甲虫蒲螨玻璃试管中,每管1头试虫。在25 ℃温箱内观察蒲螨从原寄主黄粉虫逐渐向小线角木蠹蛾幼虫转移并寄生的过程。

1.3 室外防治试验

释放时间为4月下旬至5月中旬。以受小线角木蠹蛾严重危害的沧州市永安南大道行道树速生白蜡为调查对象进行取样试验,选取树干及树枝上具有被小线角木蠹蛾为害典型特征的白蜡树18株,干径10~20 cm。根据胸径大小20 000头cm-1采取淹没性释放策略。分别采取高密度60万头株-1、中密度40万头株-1、低密度20万头株-1三种处理方式进行试验。每个处理方式选取2棵树作为标准株进行观测,重复3次。以不释放蒲螨的树为空白对照。在释放蒲螨后每隔10 d对小线角木蠹蛾的排粪情况进行一次观测,记录有新粪排出的排粪孔数,与对照相比,计算防治效果。发现排粪孔不再有新鲜粪便排出,视为被寄生致死。

2 结果与分析

2.1 蒲螨对小线角木蠹蛾的寄生习性

蒲螨从原寄主黄粉虫逐渐向小线角木蠹蛾幼虫转移,爬到小线角木蠹蛾幼虫身上并叮刺,将毒素注射入木蠹蛾幼虫体内;小线角木蠹蛾幼虫受到叮刺后反应较为剧烈,不停的扭动挣扎;但是随着大量的蒲螨爬到小线角木蠹蛾幼虫身上,注入的毒素越来越多,使得小线角木蠹蛾幼虫的麻痹程度不断加深,逐渐停止不动。一般24 h后, 蒲螨已稳定寄生于小线角木蠹蛾幼虫体上,不再转移(图3)。每头小线角木蠹蛾幼虫身上约有100余头螨寄生。从取食到产生后代,在25 ℃的温箱内需7 d左右。蒲螨膨腹体球形,最大直径1.1 mm,平均直径0.5~0.6 mm。被蒲螨寄生致死后变成黑色, 体瘪平(图4)。

图3

2.2 蒲螨对小线角木蠹蛾的室内寄生效果

室内寄生试验(表1)表明,中华甲虫蒲螨对小线角木蠹蛾幼虫有较强的寄生致死效果。且对同一寄主不同龄期幼虫有明显选择性,倾向于选择龄期较低、表皮硬度低、活动能力低的幼虫。对低龄幼虫的寄生效果好于高龄幼虫,对低龄幼虫致死效果最佳,可达100%; 但是对老熟幼虫致死效果较差, 但也达到50%。

表1 中华甲虫蒲螨寄生小线角木蠹蛾幼虫情况

2.3 蒲螨对小线角木蠹蛾的室外控制效果

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淹没式策略释放蒲螨的方法,采取高密度60万头株-1、中密度40万头株-1、低密度20万头株-1三种处理方式,在释放后分别在20、30、40 d时进行了三次调查,发现平均防效并没有明显差异,3个处理方式防效基本相当,平均防效在81.93%~87.10%,表明应用中华甲虫蒲螨能够有效的控制小线角木蠹蛾的危害。因此,基本可以将经济释放量确定为20万头蒲螨株-1。

防治效果(%)=

表2 释放中华甲虫蒲螨防治小线角木蠹蛾试验结果统计

3 讨论

本研究利用中华甲虫蒲螨防治小线角木蠹蛾幼虫危害试验。鉴于本次试验中的处理量相对偏少,要获取更准确的数据,科学评价中华甲虫蒲螨的防治效果,还应进一步扩大试验规模,继续完善试验方法,来获取更为精确的数据,为今后开展生物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沧州市应选择4月下旬至5月中旬释放中华甲虫蒲螨是最理想的时间,即日平均气温达到20 ℃以上时,温度条件适合蒲螨寻找寄主,可利用较少的释放量,尽早开展防治工作,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释放后60 d又进行了1次调查,发现调查结果与释放后40 d的结果基本一致,亦表明小线角木蠹蛾为害没有继续发展。综上所述,应用中华甲虫蒲螨采取淹没式释放方式进行一次性释放控制小线角木蠹蛾,可以有效地降低其对速生白蜡的为害,方法简便易操作, 防治效果较好, 在释放技术成熟后可以广泛地推广和应用。

猜你喜欢
沧州市甲虫防治效果
用料不当致牛病 如何防治效果好
吓人的小甲虫
双环磺草酮与吡嘧磺隆混用对稻稗的防治效果试验
苦参碱对小麦虫害的防治效果试验分析
我的新伙伴
我爱我的家乡
河北省沧州市北队小学学生书画作品
甲虫有身铁布衫
酷甲虫“屎”里逃生
330 g/L二甲戊灵EC、36%异恶草松SC对直播稻田杂草防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