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圣手刘德海

2020-06-17 05:49满瑞兴
乐器 2020年5期
关键词:春蚕琵琶大赛

文/满瑞兴

刘德海在半个世纪的艰辛跋涉中,把自己的一切和琵琶艺术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他锲而不舍、殚精竭虑、成就卓然,尤其他的创新精神为琵琶界树立了榜样,他的艺术成就已成为当今琵琶艺术的主流。

刘德海发展并创新了很多的演奏技巧,不论是对传统曲目还是新编的曲目的演奏,都使其更加光彩更加新颖。他的演奏水平早已超越了前人,从他指尖流淌出来的旋律是那样的优美动听,沁人肺腑,听他的演奏如饮甘泉,如酌佳酿。刘德海把琵琶艺术推展到了一个全新的时代。多年的教学经验,使他形成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科学方法,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艺术人才,他们现已成为琵琶艺术界的中流砥柱。

刘德海曾经创作了许多充满哲理的琵琶作品。《老童》倡导“人生易老,心莫老”,笑对人生、热爱生活的意念;《不倒翁》宣扬一种坚忍不拔的刚毅精神,要经得起任何曲折与坎坷,否则将一事无成;《喜庆罗汉》使人感悟:“淡薄名利,喜庆有余”的道理,勤奋努力于自身工作,莫要患得患失,才有无穷的乐趣。《春蚕》以其优美动听的旋律和极富教育的思想内涵,广为流传。春蚕的无私奉献精神,为世代所赞颂,这种奉献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灵魂和美德,也是强国富民的思想基础。经济发展到今天,人民得到了实惠,伴之而来的种种丑恶现象,沉渣泛起,因此以《春蚕》琵琶乐曲来进一步弘扬无私奉献的精神,就愈发显得必要。《春蚕》也是对贪婪无度、吸食民脂民膏的那些人的无情鞭挞,也是切合时宜的经典之作。《天鹅》一曲有常听常新、百听不厌的强大魅力,同时它又能给人以无限想象的空间,以生动的音乐形象,把你带入大自然中。当演奏者轻轻拍动四条琴弦,所发出的声音,酷似天鹅徐徐飞起、缓缓落下的效果时,使人自然地联想到一群天鹅在广袤无垠的原野里,在清澈如镜的湖畔的美丽倩影,它们在追逐、嬉戏、觅食、交颈小息。此时一副《天鹅》谐趣图便自然的浮现在脑海,使人心旷神怡。

刘德海无论是改编的传统曲目还是新创作的作品,早已深入人心,成为近些年许多琵琶大赛中人们首选的作品,尽管比赛的规则中常有必弹某版本的硬性规定,但人们还是对此不屑一顾。在江阴琵琶大赛中,规定了《霸王卸甲》的某一版本,但有人统计在九个选手中,有七人选用了刘德海改编过的《卸甲》,这实际上是对硬性规定的一种极大讽刺。今年《金钟杯》琵琶赛事上,旧景重现。早在宁波琵琶大赛上,也曾发生过显见的趣闻。参赛者为取得好成绩,临时“全锅”,现趸现卖。规定的必弹曲目《十面埋伏》的必用版本,但弹奏进行到一半时,又串回到原来学习的刘德海改编的《十面》中去了,可见,强摘的瓜是不会甜的,曲子的精妙与否,要经得起人们的检验和推巧。优存劣汰是一切事物的必然规律。

刘德海作品的无穷魅力是多年心血的结晶,如果把他多年如一日的艰苦奋斗比作一首畅想曲,我们看到的是许多华彩而没有一个休止符的乐章。常和他接近的人讲,他是一个闲不住的人,与他相邻的人讲总能听到他的弹琴声,可见聪明加勤奋是他取得成就的秘诀。事实就是这样,我们经历了两个非常时期:一个是十年劫难。当人们感到无限厌倦,而进开始了无所事事打发日子的无聊生活,有人养花、养鱼、打扑克,此时的刘德海依然是手不离琴,同时还练就了打戏曲板鼓的过硬本领。京剧的鼓套子数不胜数,打出水平实在不易,但就是这情况下,他很快驾驭了它,竟能打一出繁难的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中的《打虎上山》一折。另一个是非典时期,疫情骤降的北京城,呼啸而过的救护车,使人惊恐万状。此时的刘德海则利用这清闲静下心来,撰写了多篇文章,来总结他每一艺术驿站的心得体会。其中有一篇谈到对京剧武生张世麟的精彩武打,对其疾徐有秩,起伏多变的节奏的浓烈兴趣。此事已远隔多年,却记忆犹新,说明了此事对他此后的创作所产生的必然影响。刘德海还对其它戏曲进行过深入的研究,对评弹、昆曲、京剧乃至河北梆子都有极大的兴趣,广采博收,才能厚积薄发。他曾演奏河北梆子《三娘教子》的成套唱段,其娴熟的技巧、流畅逼真的旋律,征服了多年从事河北梆子演奏的专业人士。

刘德海历来关心琵琶的质量,他多次以极高的热情,参加全国各厂家、乡镇企业、集体企业乃至个体户的质量鉴定会,在北京乐器研究所组织的一次全国性琵琶鉴定会上,他是抱病参加的,使在场的人无不为之感动,十几家的产品几十把琴,他不厌其烦地仔细检查认真评点,发现问题一一指出。和善的态度风趣的语言,加上形象的比喻,使在场的人们不时地发出会意笑声。人们领略了艺术大师的语言艺术和工作方法的艺术,会议始终笼罩在融融的气氛中。会后人们议论刘德海还是一个高明的“医生”以良药不苦口,解剖不觉疼的高超医术给人治病。

北京的琵琶曾有过几度辉煌,早在20世纪30年代,西打磨场“宝音斋”的琵琶,曾获得过“巴拿马”金奖,1962年全国民族乐器制作比赛,北京民族乐器厂的琵琶一举夺魁,只是在以后的年月里,长期徘徊不前,仅获轻工部的部级优质产品。其中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文革”十年隔断了与琵琶界的往来,听不到来自用户的反馈;二是人为因素。如今我的琵琶终于走出了低谷,得到市场应有的位置,其中主要原因是加强了与琵琶界的联系,特别在与刘德海的交往中获益颇多,彼此常有不谋而合的共识。每有一些改动必请他鉴定,他也总是直抒己见,言无不尽,毫无保留的提出自己的看法。他的见解独到、具体,中肯而精辟,往往有点睛之妙。尤其是刘德海弹琴的音色,对我产生极大的影响,在不断的往来中,头脑中有了琵琶优美音色的概念,使改进有了明确的方向,抓住这一根本问题,反复试验,使琵琶质量不断提高,普遍受到专业人士的欢迎。在前几年,文化部主办的民族乐器大赛琵琶一项比赛中,我制作的琵琶使用率高达百分之八十,在今年4月“龙音杯”琵琶大赛上,进入决赛的青年组及少年组共20名选手中,18人用的都是我亲手制作的琵琶。今年11月28号,在中央音乐学院举行的刘德海及其三弟子的音乐会及2003年刘德海从艺50周年的四场音乐会,所用琵琶也都出自我手,可以无愧地讲这种情况是琵琶制作史上前所未有的。我的琵琶能有今天,是和刘德海分不开的,琵琶质量的提高凝聚了双方的心血。

盛世出英才,英才逢盛世。刘德海开启了琵琶艺术的新纪元,琵琶艺术进入了刘德海时代,刘德海是时代的骄傲,更是民族音乐界的骄傲,他的功绩将彪炳千秋万代,我们祝愿他艺术青春永驻,生活幸福,再创琵琶艺术的辉煌!

猜你喜欢
春蚕琵琶大赛
插秧大赛
琵琶老店琵琶声
渔歌子·咏春蚕
一两江湖之 琵琶误[连载七]
春蚕
春蚕1~2龄颗粒饲料育试验初报
春蚕
我的“反弹琵琶”
说谎大赛
琵琶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