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奥运战略的中国滑板队训练现状

2020-06-18 13:24戴剑松
中国体育教练员 2020年2期
关键词:滑板选材运动员

田 杨, 戴剑松

(南京体育学院,江苏 南京 210014)

滑板运动自20世纪50年代开展以来,受到西方国家的追捧,发展迅速。由于经济、文化的差异,起初滑板运动在我国仅是滑板爱好者的街头文化,发展小众且受限;但随着滑板成为2020年东京奥运会比赛项目,开始受到广泛关注。为了更好地发展该运动,国家体育总局已在全国开展滑板运动员选材、组建国家滑板集训队等工作,并选择南京龙江训练基地作为中国滑板队集训基地。奥运备战工作是我国竞技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展示竞技体育实力、实现为国争光的基础,做好奥运备战工作对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1]。本文通过对国家滑板南京(龙江)训练基地进行实地调研,分析奥运战略背景下中国滑板队的训练现状,针对滑板训练效果、场地条件、运动员选材等提出相关建议,为中国滑板队奥运备战工作提供参考。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国家滑板南京(龙江)训练基地的中国滑板队为研究对象。青少年是推动滑板运动发展的主力,是极限运动的代表者[2],中国滑板队运动员的年龄在15岁左右(表1)。2020年东京奥运会并未对滑板项目参赛运动员的年龄作出限定,未来中国滑板队如何选择最合适的参赛年龄梯队值得探讨。

表1 滑板运动员基本信息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以奥运战略、中国滑板队、滑板训练、训练现状等为关键词,通过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等进行文献查找,为本研究夯实理论基础。

1.2.2 问卷调查法

根据调查所需,结合相关专家的建议,自编《基于奥运战略的中国滑板队训练现状调查问卷》,问卷主要涉及生源、训练效果、场地设施等方面。问卷在训练基地统一发放,由笔者进行现场监督,确保问卷独立自主填写,并及时回收。问卷发放46份,回收有效问卷46份。

1.2.3 访谈法

对国家滑板南京(龙江)训练基地的滑板教练员、运动员、相关技术人员进行现场访谈并记录,后期进行归纳整理。

1.2.4 数理统计法

通过Excel对问卷进行录入,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中国滑板队选材

2.1.1 运动员来源

统计显示,中国滑板队的广西生源占比最多(占26%),贵州省和云南省占比较少(均占7%)。其原因可能是:各省对发展滑板运动的重视程度有所不同,导致滑板运动在各省的开展存在差距;各省滑板运动基础设施存在差异,致使滑板运动发展不一;各省的滑板运动推广方式不同,造成参与滑板运动的人群也不同[3]。

2.1.2 运动员选拔

我国滑板运动员多从其他项目转项而来,其中,武术项目最多,占滑板队总人数的46%,体操项目次之,占23%,散打和拳击项目均占8%。武术、体操运动员身体形态适宜、身体机能出色、人才储备较为充分,便于跨界选材[4]。从事灵巧类项目的运动员,在学习滑板腾空技术动作时,敢于完成空中翻滚动作,从而能快速掌握滑板技术。此外,中学生将滑板运动融入日常生活中,使其成为体育锻炼的一种方式。凭借一定的滑板基础,中学生在赛道上能迅速掌握滑行的节奏感。可见,灵巧类项目运动员和中学生是滑板项目的首选对象。

2.1.3 运动员训练动机

调查发现,在滑板运动员中,将响应国家号召和实现个人理想作为训练动机者各占31%,兴趣爱好者占23%,机缘巧合者占15%。参加奥运会是每个运动员的追求,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是每个运动员的使命,取得奥运奖牌是运动员参训的重要原动力。正确、适宜的训练动机会增大训练效果,提高运动水平,继而提高比赛成绩[5]。另外,由于运动训练的长期性和艰苦性,教练员应不断激励、正确引导运动员的训练动机。

2.2 中国滑板队训练现状

2.2.1 训练内容

滑板运动员不仅要进行滑板技术训练,还要进行系统的专项体能训练。高频率的滑板技术训练能够保障跨界选材运动员熟练掌握滑板技术动作。专项体能训练可增加运动员的肌肉力量和下肢爆发力,促进心肺功能和身体能力的提升,同时,缓解滑板训练对运动员带来的疲劳感和枯燥感,为运动员进行滑板训练提供基础保障。

调查可知,就当前中国滑板队的训练而言,多数运动员认为运动负荷强度适中,少数认为强度较大;同时77%的运动员主观感觉较累,23%的运动员感觉较为轻松,说明滑板训练的频率和时间可以满足大部分运动员的需求。

2.2.2 滑板训练阶段

通常,滑板训练分为基础技术动作学习阶段、街式技术动作学习阶段和U型池技术动作学习阶段。调查发现,我国滑板运动员处于基础技术动作训练阶段的人数最多,占54%,街式技术动作训练阶段的人数占38%,U型池技术动作训练阶段的人数占8%。由于大多数运动员来自其他项目,没有接触过系统的滑板技术训练,都从基础动作开始练习。街式和U型池技术动作是在基础技术动作熟练掌握之后进行的,U型池技术动作受到场地设施和技术难度的限制。因此,U型池技术动作学习的人数较少。

2.2.3 滑板训练难点

如表2所示,运动员训练年限较短暂是第一难点,第二难点是技术难度较高,第三难点是自身素质欠缺,第四难点是参加比赛少,第五难点是缺乏高水平教练员指导。值得注意的是,自身素质欠缺也是运动员的训练难点之一,其可通过训练得到显著提升。

表2 滑板运动员训练难点排序统计 %

2.3 中国滑板队运动损伤情况

2.3.1 训练损伤部位

调查显示,滑板运动员发生运动损伤的主要部位是足踝、膝、腕及肘、肩、头及躯干,分别占受伤总数的62%、58%、50%、31%、16%。其主要原因是:第一,当滑板运动员跌倒时,足踝部是着地主要支撑部位,若双脚跳离滑板往往导致损伤的发生;第二,当身体随惯性向前跌倒时,运动员的手指、手腕、膝关节部位会先着地,如果没有佩戴护腕和护膝等,会导致损伤;第三,当身体向后跌倒时,运动员的肘部、臀部会先着地,如果没有佩戴护肘和护臀等会发生损伤;第四,当身体向侧方跌倒时,运动员的头部、肩部、足踝会先着地,如果没有佩戴护具,会导致损伤的发生。因此,如何有效预防和降低运动损伤的发生,是滑板运动员面临的重要问题。

2.3.2 运动损伤等级

统计可知,滑板运动员发生的运动损伤主要有肌肉拉伤、骨折、韧带损伤、关节损伤、其他损伤,分别占受伤总数的46%、38%、30%、30%、8%。可见,滑板运动员的运动损伤以急性损伤为主。

2.3.3 损伤原因

由表3可知,运动损伤发生的主要原因依次是技术动作不熟练、场地器材因素、训练负荷强度大、训练注意力分散、准备活动不充分,占比分别为46.4%、23.8%、23.0%、15.3%、13.0%,护具使用不正确和其他因素造成的损伤分别占9.7%,5.8%。当滑板运动员完成较高难度的技术动作时,滑板与肢体动作的位置不正确,导致运动损伤。运动员在高低起伏的赛道上,未能有效控制滑行速度,导致运动损伤的发生。在长期的高强度训练下,青少年滑板运动员的下肢会出现肌肉疲劳和关节疼痛等症状,在这种超负荷状态下练习时,会导致运动损伤。

表3 滑板运动员损伤原因统计(多选)

2.4 中国滑板队训练场馆现状

国家滑板南京(龙江)训练基地位于南京城区龙江体育馆,场内面积900 m2,主要包括公园赛滑板训练场地、街式滑板训练场地、体能训练房和康复理疗室,综合设施配备齐全,场馆内可容纳观众3 000余人,是国内赛道功能较全和比赛氛围较好的综合型滑板训练场馆。国家滑板南京训练基地的街式和U型池滑板场地按照标准滑板场地进行设计,坚持资源节约、提高效率的发展思路,开展滑板训练设施配套建设,完善滑板运动产品和服务供给。国家滑板南京(龙江)训练基地坚持构建服务东京奥运备战的复合型目标体系,打造国家和社会多元参与的奥运备战组织体系,优化奥运备战优秀人才选拔培养体系,健全“训练—科研—医疗”一体化备战训练体系,完善奥运备战服务保障。

3 中国滑板队训练中存在的问题

3.1 运动员训练与文化知识学习时间安排不当

调研发现,在中国滑板队每天作息时间表上,滑板训练与体能训练较多,文化知识的学习时间较少。滑板运动员经过一天的高强度训练,身体机能处于疲惫状态,再进行文化知识学习,学习效果难以保证。

3.2 运动监控和数据统计缺失

调研发现,中国滑板队运动员训练时的运动监控和数据统计工作不到位,高强度训练时的运动心率、运动时间、运动负荷、运动耗能等运动参数未被收集和统计。滑板运动员在某阶段训练时,由于缺失运动数据的监控,其下一阶段练习就很难通过指标进行评价,动作的完成质量也难以保证,同时,容易造成运动损伤。

3.3 后备人才选拔不完善

调研发现,多数中国滑板队运动员通过跨界选拔而来,选拔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运动员注册、输送、上学、待遇、基础保障等。由于面向全国选拔滑板运动员的经验欠缺,在运动员注册、输送、选拔配套政策、权益保障等方面尚无健全的法律条规,运动员权益如何保障成为跨界跨项选材过程中的焦点问题。

4 对策

4.1 加大当地教育机构教学投入

为运动员开设特色文化课程,使理论课具有针对性,文化课程的首要目标是帮助运动员加强文化学习,同时增强运动员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其滑板训练和文化学习相互促进的能力。

4.2 加强与体育科研单位沟通合作

与省级以上体科所科研团队合作,利用生物力学和运动训练学等科研方法,完善运动员的技术环节。聘请专业的科研团队进行运动监控和数据统计,根据训练计划,针对运功员的起始状态制订科学的训练指标,分析训练负荷的动态变化趋势,利用生物力学评定训练效果等科研方法,帮助主教练实现训练目标,预防运动损伤的发生。

4.3 加快构建滑板运动人才数据库

跨界选材的运动员年龄在13~20岁,通过短期培训后可参加奥运会。考虑到有很多年龄较小的运动员不符合此次奥运选拔的要求,可将其作为后备人才进行追踪。因此,应构建滑板运动人才数据库,使选材指标更具科学性,为后期选材提供数据支持。

猜你喜欢
滑板选材运动员
住宅建筑给排水设计管道布置及选材
我最喜爱的运动员
短道速滑运动员科学选材要素与评价
我国冬季残奥项目“跨项跨界”选材的策略分析
一位短跑运动员的孤独
滑板不好滑
分析找出题目限制之外的范围,开拓思维,广泛选材
湖上的滑板
去玩滑板
运动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