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信息通信科技集团副总经理余少华: 建立“数字中国”指标体系

2020-06-19 08:04新文
通信产业报 2020年18期
关键词:少华复产指标体系

新文

如何推动“数字中国”高质量发展?中国是否需要构建一整套科学合理的“数字中國”指标体系?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信息通信科技集团副总经理余少华提出《关于“建立数字中国指标体系 成为复工复产新战场的指挥棒”的建议》,他认为,我国应明确“数字中国”建设评估考核内容,建立具体的量化模型。

余少华代表认为,党的十九大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新的战略部署,并明确以“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数字中国”需要与“物理中国”同步建设,深度融合,因此,“数字中国”也必须紧紧围绕和服务“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通过统筹推进数字经济、数字政务、数字文化、数字社会和数字生态建设把我国打造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余少华认为,从“五位一体”的视角来看“数字中国”,就是要建设结构合理、高质量发展的数字经济产业体系;就是要建设管理协调、服务高效的数字政务服务体系;就是要创新社会治理,建设智能化、专业化的数字社会;就是要建设和推广精神文明、内容丰富的数字文化;就是要建设和涵养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数字生态。“数字中国”既要突出质量效益,又要追求新发展理念,还要使人民群众有获得感,它是新时代国家信息化的升级版,将全面服务于国家“五位一体”建设的硬实力与软实力的整体提升。

余少华代表认为,为了推动“数字中国”高质量发展,需要构建一整套科学合理的“数字中国”指标体系。其旨在构建一套紧扣国家政策战略导向、兼具科学性与可操作性、较为全面客观描绘数字中国建设水平的评价体系,通过对我国各省区市经济转型、社会发展和政府治理的数字化水平和能力进行分析解读,引导和推动数字中国建设持续健康发展。同时,随着全球疫情形势的持续向好,复工复产成为我国经济复苏的新战场,而“数字中国”指标体系正是这场新战役的指挥棒,它能够助力我国打赢复工复产的战役,加快全面恢复人民生产生活的秩序。

余少华代表在建议中指出,“数字中国”总指标体系由五个核心指标和八个主要指标构成。

其中五个核心指标分别为数字经济发展度、数字政务成熟度、数字社会发展度、数字文化繁荣度和数字生态投入度,覆盖了“数字中国”建设的各个核心领域。其中,数字经济发展度由数字经济产业指数、数字经济融合指数等多个二级指标构成;数字政务成熟度由数字化决策投入度、“互联网+政务”服务能力等多个二级指标构成;数字社会发展度由数字生活应用普及度、智慧社会群众满意度等多个二级指标构成;数字文化繁荣度由数字文化生产指数、数字文化消费指数等多个二级指标构成;数字生态投入度由生态环保数字化建设水平、生态监管数字化水平等多个二级指标构成。

其中八个主要指标分别为技术创新能力、基础设施能力、信息共享能力、数据开放能力、网络安全保障水平、政策机制保障水平、资金保障水平和人才保障水平,涵盖了“数字中国”建设的各个主要方面。其中,技术创新能力由应用型专利申请数量、软件著作权申请数量等多个二级指标构成;基础设施能力由固定宽带可用下载速率、每千人移动终端用户数等多个二级指标构成;信息共享能力由数据资源共享度、系统级联完成度等多个二级指标构成;数据开放能力由数据集总量、数据开放度等多个二级指标构成;网络安全保障水平由网络安全防护度、网络安全意识度等多个二级指标构成;政策机制保障水平由出台政策数量、机构设置数量等多个二级指标构成;资金保障水平由社会融资总金额、项目平均融资金额等多个二级指标构成;人才保障水平由科研人员数量、高校专业设置等多个二级指标构成。

余少华代表《建议》还提出“数字中国”分指标体系由行业发展、区域发展、企业发展和事业单位发展四大分指标体系构成,每个分体系还有若干具体指标构成。

为此,余少华代表建议,坚持“数字中国”建设评估考核导向,使其成为复工复产新战场的指挥棒。“数字中国”建设评估需要坚持考核导向,其关键是全面加强中国共产党对“数字中国”建设的全面统一领导,强化对宏观管理和微观执行、国家层面和地方层面、企业部门和事业单位等各个方面的统筹协调,将“数字中国”建设任务和目标责任具体分解落实,并强化事前规划、事中监督、事后考核,以“数字中国”建设为抓手,加快复工复产全面恢复生活秩序,拉动我国GDP持续增长。

余少华代表建议,要明确“数字中国”建设评估考核内容,建立具体的量化模型。“数字中国”指标评价体系的科学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是实现对“数字中国”绩效客观、公正评价的前提。因此,一整套针对不同对象科学合理的“数字中国”指标评价体系尤为必要,而且评价体系本身还需要随着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而不断发展完善。

猜你喜欢
少华复产指标体系
余少华
把好节后复产复工关
坚持以人为本 保障防疫复产
复产复工 打好农业生产第一仗
层次分析法在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应用
供给侧改革指标体系初探
测土配方施肥指标体系建立中‘3414
土地评价指标体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