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大师的“偏见”

2020-06-19 08:16
优雅 2020年4期
关键词:偏见巨匠毒舌

作家写东西技高一筹,“毒舌”起来也是一等一的高手,特别是他们更容易犯“文人相轻”的老毛病,似乎都不大瞧得起对方的作品,点评起来毫不留情。黄灿然曾在《时代周报》上编译过一篇文章,罗列了一些作家间的毒舌批评。比如,马克·吐温论奥斯汀:每次读《傲慢与偏见》,我都想把她挖出来,用她的胫骨打她的头颅;康拉德论劳伦斯:肮脏,除了下流什么也没有;卡波蒂论凯鲁亚克:那不是写作,那是打字……说到底,作家们信奉的是“我手中有一支笔,怕什么!”现在读这些文字,多少可以窥见他们真性情的一面,对于看多了太多溢美之词的读者来说,也有耳目一新的感觉。

《巨匠与杰作》 [英] 威廉·萨默塞特·毛姆

在此书中,毛姆毫不吝啬自己“毒舌”的功力,实实在在来了一次对文学巨匠们的“颠覆”。他评司汤达:他的偏见荒唐可笑,他的目标无甚价值。他虚荣得近乎愚蠢,耽于酒色却毫无情趣,放浪形骸却毫无激情。他说巴尔扎克:他同编辑们之间的关系,说起来实在是冗长、乏味、让人很不舒服,我会简短说的。这个人很无耻。他会先拿走一本书的预付稿酬,拍着胸脯说某天一定交稿;然后,由于又出现赚现钱的机会,他会受此诱惑而中断手头的工作,把匆匆写出来的一部小说或者一个短篇交给另一个编辑或出版商。他论陀思妥耶夫斯基:我已设法不带评论地讲述了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主要生平。给人的印象就是,此公的性格极难接近。虚荣心是艺术家的职业病,但陀思妥耶夫斯基简直到了让人无法容忍的地步。而且他还缺乏自信心,也就是现在的所谓自卑心理。

《伍尔夫读书随笔》 [英] 弗吉尼亚·伍尔夫

伍尔夫一些批评文章中表达了她独特的思想,语言充满讽刺幽默,颇有趣味。最精彩的莫过于她谈论乔伊斯的《尤利西斯》:这是一本矇昧又粗鲁的小说,是一本由在家自学写作的工人写成的书,我们都知道这本书有多压抑,自以为是,顽固不化,生硬,惊悚以及终极恶心。当我们可以食用精心烹饪的美食时,为什么要啃生肉呢?但我知道你患了贫血,所以可能你比较喜欢血淋淋的东西吧。但我觉得自己还算正常,所以还是继续阅读经典名作比较好。还有她说T·S·艾略特:苍白得像大理石一样的艾略特上周也来了,就像个被欺负得很惨的办公室小哥,坐在高脚凳上,看上去像感了冒一样迷迷糊糊的,过了很久才好了一点。

《文学讲稿》 [美] 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

纳博科夫,俄裔美籍作家,代表作《洛丽塔》让他得到了世界级的声誉。他说,风格和结构是一本小说的精华,伟大的思想不过是些空洞的废话,以这个标准来看,他的毒舌不仅仅是挖苦,而是对小说写作有着更高的要求。关于海明威,他说:我第一次读到他是在1940年代早期,读到的全是些什么钟啊,球啊,牛啊的东西,而且我很讨厌。但是:我讨厌的人中,首当其冲的就是弗洛伊德。他的一派胡言简直是吵死了,就像是一块精雕细琢的木头突然放了一个屁。他说萨特:他什么也不是,我对他的任何看法都无动于衷。“法国新小说”其实并不存在,他只是臭烘烘鴿子窝里的一堆垃圾。至于艾略特和庞德:我不懂为什么会有人花脑筋去在意他们的诗。但我猜他们可能都在比较幼稚的时候读到了这些东西,而且发现其中相当煽情的一些元素感动了他们吧。

猜你喜欢
偏见巨匠毒舌
毒舌出没,行人避让
爸妈毒舌幸存指南
一起审审题
毒舌有规矩 说话须反思
邓海波:涉猎广泛的税法巨匠
旅游卫视总裁韩国辉:我对旅行的“偏见”
《疯狂动物城》:偏见与包容和谐共存的乌托邦
女性秘书被“标签化”现象探究
文坛巨匠莎士比亚
新现实主义巨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