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病虫害防治的误区及综合防治技术对策

2020-06-19 08:32梁风建
农民致富之友 2020年16期
关键词:麦田小麦病虫害

梁风建

小麦是山东省重要粮食作物之一,山东是我国北方冬小麦的集中产地,做好小麦种植管理与病虫害防治工作,对保证国家粮食安全供给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对此进行了简要分析,以期通过小麦种植管理与病虫害防治技术的科学优化,促进小麦良好生产。

一、小麦病虫害防治误区

1、防治时间。小麦病虫害防治时间,过早或过晚,都会影响最终防治效果。目前,由于对小麦生长特性、病虫害发生规律了解不透彻,处理病虫害问题随意性较强,造成小麦种植成本升高和产量降低的现象比较普遍。例如:基于纹枯病在小麦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病、防控比较困难的特点,若在4月份才开始防治,就已错过最佳防治节点。

2、灌溉技术。小麦灌水量与灌溉时期主要根据小麦需水、土壤墒情、气候、苗情等来确定,若方式方法不正确,小麦和土壤无法短时间内吸收大量水分,麦田湿润度过高,造成田间积水,反而会阻碍小麦根系呼吸,导致小麦根茎腐烂,降低小麦抵抗力。

3、防治方法。我国麦区辽阔,不同种植区农业生产条相差很大,病虫害发生和消长规律也各不相同,由于对小麦病虫害田间预测工作重视程度不够,防治方法不够系统开学,导致预防效果差、防治成本高、污染环境,影响小麦生产。

4、农药剂量。小麦生长过程中受环境影响,每年病虫害发生种类也存在差异。生产中,根据小麦各生育期的病虫害发生程度,有针对性地采取化学防治。因对小麦病虫害特性和农药剂量掌握不科学,没对症下药,导致化学防治效果差。

二、小麦各生育期种植管理要点

1、整地。费县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平原、丘陵、山地相间分布,气候条件对小麦种植有利。生产中结合测土配方施肥、增施腐熟农家肥,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耕作方式,确保地面平整、上松下实、保水保肥。每亩可用50%辛硫磷1kg,加水2kg,拌细沙土25kg制成毒土,防治蛴螬、金针虫、蝼蛄等地下害虫。

2、播种前药剂拌种。选用抗性品种,播前开展药剂拌种。采用足墒、适期精量播种,确保苗齐苗匀。一是根部病害较重地块,用2%戊唑醇按種子质量的0.1%至0.2%拌种,或2.5%适乐时按种子质量0.2%至0.3%拌种。二是地下害虫较重地块,用70%吡虫啉种子处理分散剂,按种子质量0.4%至0.5%拌种,或47%丁硫克百威种子处理乳剂,按种子质量0.15%至0.2%拌种。三是病、虫混发地块,选用以上药剂混合拌种。由于拌种对小麦出苗有影响,播种量应适当加大10至20%。

3、返青至挑旗期。山东地区气温变化较大,导致小麦病虫害发生普遍,如:枯萎病、红蜘蛛和吸浆虫等。根据病虫害发生情况,结合种植区域特点,合理配置唑类杀菌剂、杀螨剂、拟除虫菊酯类、烟碱类杀虫剂混合使用进行化学防治。

4、小麦抽穗期。小麦容易出现白粉病、锈病、赤霉病、红蜘蛛等病虫害,可根据小麦病虫害发生情况,合理使用哒螨灵乳油来防治麦田红蜘蛛,用33%纹霉净(三唑酮+多菌灵)可湿性粉剂、25%氰烯菌酯悬乳剂防治白粉病、赤霉病、锈病等病害。

5、小麦扬花至成熟期。这是病虫害多发期,危害小麦叶片的病害主要有白粉病、锈病、赤霉病、黑穗病和全蚀病等。小麦吸浆虫、麦蚜主要危害小麦穗部。此时要做好小麦虫情调查与预报,及时合理地将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与啶虫脒、吡虫啉和广谱杀菌剂甲基托布津、戊唑醇、粉锈宁混合使用,防治小麦病虫害,同时可加入一些氨基酸液肥和磷酸二氢钾,实现一喷多防,提高小麦结实率和产量。

6、灌溉管理。小麦整个生育期,土壤保持合适的含水量对小麦生产至关重要。从小麦抽穗后,耗水量增大,要采用正确的灌溉技术、科学合理灌溉,不可浇水过晚,防治贪青。在小麦抽穗至开花前后浇水,确保土壤含水量不低于70%,。在开花后10天浇水,可提高灌浆强度,延长灌浆时间,增加籽粒饱满度;成熟前10天浇水,能防止早衰、干热风,以利于正常成熟,小麦从灌浆到成熟土壤含水量应不低于65%。

三、小麦病虫害防治技术探析

小麦病虫害综合治理要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做好小麦病虫害监测,协调运用各类防治方法,将小麦病虫害的损失降到最低。

1、加强植物检疫。全国各地的小麦种子和商品粮贸易越来越频繁,为从根本上杜绝人为传播各类病虫害,各地应根据国家检疫的有关法规制度,对出入的小麦种子和商品粮严格实行植物检疫,努力从源头杜绝各类病虫害的传播蔓延。

2、农业防治。在小麦生产过程中,因地制宜地选育和推广优质、高产、多抗小麦品种,是最为经济有效的措施之一;结合对麦田深翻整地,精耕细作,合理轮作倒茬,通过机械损伤、天敌捕食、晾晒和人工捕杀,杀灭部分害虫;及时清除麦田内外杂草,可降低病虫害发生基数。

3、物理防治。利用风选、振动筛进行选种,利用日晒杀死种子携带的病菌和害虫,最大程度降低种子病虫源基数;利用大部分害虫都具有趋光性的特点,结合虫害发生种类和程度,在麦田中一般设杀虫灯3盏/667㎡,高度1.5m左右,傍晚开灯,天亮关灯,完成对成虫的诱杀。

4、生物防治。利用麦田的瓢虫、草蛉、蚜茧蜂、食蚜蝇和蜘蛛等天敌消灭蚜虫;利用昆虫性激素药剂阻碍昆虫交配,防止繁殖出过多的虫卵;利用苏云金芽孢杆菌能够防治蛴螬、小地老虎、金针虫等多种地下害虫。

5、化学防治。小麦同一生育期,往往有多种病、虫害混合发生,要加强田间病虫害发生情况的监测,通过药剂合理混合使用,达到一次用药兼治多种病虫害的目的。对传播蔓延速度快、危害严重的病、虫害,有条件的地区实行统防统治效果更佳。

总之,当前我国大部分农村的小麦生产经营分散,规模小,生产模式多,重品种、轻技术,管理粗放,防治小麦病虫害过程中存在误区,导致产量、品质和效益不高。在今后的小麦生产过程中,应因地制宜加强田间病虫害监测,适时制定科学防治方法,结合加强田间管理,为促进小麦丰产丰收,提供技术支撑。

(作者单位:273400山东省临沂市费县农业农村局)

猜你喜欢
麦田小麦病虫害
主产区小麦收购进度过七成
春季葡萄苗病虫害咋样防治
孔令让的“小麦育种梦”
夏季玉米主要病虫害有哪些
三招搞定花卉病虫害
叶面施肥实现小麦亩增产83.8千克
哭娃小麦
不关我的事
别人做不到
只有更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