蜗居“壳斗”中的橡子们

2020-06-19 08:49崔华威
食品与健康 2020年6期
关键词:橡子橡树板栗

崔华威

契诃夫曾描述过一个迂腐、可笑的“套中人”——别里科夫。植物种子中也有一类喜欢将自己装在“套子”——壳(qiào)斗中。这类带壳斗的坚果植物就是壳斗科植物。壳斗科是个大家族,有名的代表是板栗,以及儿童读物、动画片中出现频次颇高的橡实(橡子)。橡树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橡树泛指壳斗科植物,狭义的橡树仅指栎树。橡实(橡子)蜗居的壳斗是由雌花的总苞片发育而来,如甲壳一般包裹在坚果外面,其上覆盖着形态各异的鳞片。

明星登场

板栗和锥栗

栗子是壳斗科栗属植物的种子,在我国与桃、杏、李、枣并称“五果”,其最大的特征是壳斗密生针刺。常见的栗子种类有板栗和锥栗,二者区别明显:板栗的刺球里面—般挤着好几个栗子,外观上一面呈平板状,另一面呈弧形隆起;而锥栗的刺球比板栗小,里面只有一個栗子,所以从侧面看呈圆锥形(水滴形)。吃起来,锥栗比饭栗更加甜糯。

湖北罗田县是全国闻名的“板栗之乡”,有“罗田板栗甲天下”的美誉。锥栗的主产地为福建、浙江,其中又以福建建瓯市最出名。当地不仅有1800多年的锥栗栽培史,“建瓯”也从地名变成了著名的锥栗品牌。上个月,我在广州的一家超市看到了栗子,仔细端瞧果然看到了“建瓯”标识,只是售价略贵:生栗子40元1公斤。

甜槠和苦槠

甜槠和苦槠是壳斗科中锥属的代表。锥属植物种子的壳斗中一般只有一枚坚果,形状和锥栗类似,呈圆锥形。甜槠和苦槠的主要区别在壳斗:甜槠的壳斗类似板栗,像个刺球;而苦槠的壳斗无刺,呈鳞片状。

去年,我在广州从化看到路边有许多地摊在售卖甜槠,40元1公斤。我曾在云南待过数年,当地称甜槠为“野生板栗”。甜槠的果实比板栗小很多,由于是野生,数量较少。甜槠可以生吃,但炒熟后口感更佳,香甜中带着一丝粉糯,因此民间将其称作茅丝栗、丝栗、甜锥等。

相比于甜槠的稀少,苦槠在数量上较为可观。遗憾的是苦槠又麻又涩,不能直接食用。在浙江,人们将其加工成粉,去除涩味后做成苦槠豆腐。我在杭州读书时,曾听同学动隋地描述过家乡苦槠豆腐的美味。前些天一时兴起,我在网上买了250克苦槠豆腐。经过浸泡、炒制,苦槠豆腐吃起来竟一点儿不像普通豆腐,而有些像云南的“炒饵块”般筋道,还有点豌豆凉粉的清香。

补肾果和栎

2018年,我在“广东现代农业博览会”见到过一种造型奇特的坚果——补肾果。它们长得酷似陀螺,顶部略凹陷,大小如核桃,外壳坚硬无比。尝试了几次后,我放弃了砸开它吃的念头。补肾果学名为厚鳞柯,壳斗科柯属,又称风流果、壮阳果,广州从化称其为“马古铎”,产于我国台湾、广东、广西、云南、海南等地,在福建、湖南、贵州三省南部也有分布。许多地方用其泡酒,认为有补肾壮阳的功效。

栎是壳斗科栎属植物的泛称,是狭义上的橡树,果实就是动画片《冰河世纪》中被小松鼠冒着天崩地裂的危险守护的“橡子”。浅杯状的壳斗,半包裹着棕褐色的子弹形状的坚果——这是橡子的常见造型。栎属植物与栗属壳斗的区别很明显:“栗”的壳斗外面布满针刺,完全包住果实;“栎”的壳斗多呈碗状,常常只包裹果实下部区域,而且不具针状刺。栎是坚果中唯一被用来象征爱情的坚果,又名“爱情坚果”,也有运气、繁荣、青春、力量等美好寓意。

栎树(橡树)粗壮高大,材质坚硬,树冠繁茂,素有“森林之王”的美称,是美国、英国的国树。在西方,橡树被许多国家视为圣树,是长寿、强大和力量的象征。人们常把红丝带系在橡树上来表示对远方亲人的盼望与思归。在古罗马人的结婚仪式上,橡树枝被用来象征夫妻婚后感情融洽、多子多孙。

牙齿和果壳的竞赛

种子扩散对于壳斗家族成员们的分布和存活非常重要,以栎(橡子)为例,其传播主要靠松鼠、老鼠等啮齿动物的取食、搬运和储藏。壳斗家族的成员为动物提供食物,同时,动物将其带到远方,双方互惠互利。

遗憾的是,有爱就会有伤害。我的抽屉里现在还摆着补肾果——因无法砸开,只能将其作为收藏。在啮齿动物牙尖嘴利的压力下,壳斗科植物进化出了自己的对策:种子必须有足够的硬度,不能被当场吞食,迫使动物把种子带走,在安全的地方咬开。种子被带走后,啮齿动物可能会忘了藏匿东西的位置,或者还没来得及吃光这些种子,自己却被天敌吃掉。如果幸存的种子刚好位于某些水分、土壤较好的地方,来年春天便会生根发芽……

这种“牙齿”和“果壳”的竞赛,用专业术语来描述叫做“协同进化”:一个物种的变化会导致另一物种的变化,反之亦然。比如叉角羚的奔跑速度在陆地上排名第二。为了追上它,猎豹进化出了更快的速度。这里,“更利的牙齿”和“更厚的果壳”激战正酣,那边,“快速发芽”与“抑制发芽”的暗战已经上演。

为了改变自己作为“冬粮”的命运,白栎橡子等进化出了“快速发芽”的本领——无需等到来年春暖花开,而是落地后不久便开始发芽。萌发时种子中的营养会迅速转移到粗大的胚根中,而胚根有大量难消化的纤维素,啮齿动物无法食用。相应地,动物们提高了“作战技能”。橡子的新生命体——胚,隐藏在橡子的尖端,体积非常小。但是松鼠却可以准确地找到胚的位置,用牙齿切除破坏其胚部,使其丧失发芽能力变成耐贮藏的“粮食”。

壳斗家族与啮齿动物的“相爱相杀”,协同进化,真是让人看得眼花缭乱。不过,也许就是有了如此这般“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这个世界才能在进退有度间保持自己的平衡吧。

猜你喜欢
橡子橡树板栗
不要烦恼
捡板栗
橡树和芦苇
炒板栗
A Wise Old Owl
橡子粉的做法
松鼠生存的智慧
芦苇和橡树
兴隆早熟板栗上市
“朝四暮三”价值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