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营造混交林的技术

2020-06-19 08:32李文军赵立军
农民致富之友 2020年16期
关键词:桦树块状纯林

李文军 赵立军

混交林是相对纯林而言的专有名词,是指两个或多个树种生长在同一片林地上形成的紧密相关状态。混交林可充分利用林地光照,促林木生长;可改善林地土壤环境,提高林地生产力;可增强抵御病虫害和自然灾害的能力。故其相对纯林而言具更高的木材收货量和防护性能,稳定性较强。目前林业资源濒临枯竭,树木处于低生长状态,为缓解林业危机,我国多采用营造混交林技术缓解局面。本文对有关内容进行了论述与研究,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一、混交树种及类型选择

混交树种常见的有两种,为了充分发挥各树种的优势,实践中要选择适合的类型,具体如下:

1、确定混交树种

伴生树种和灌木为混交林优选树种。一、伴生树种。其为主要混交树种,可加速主要树种生长繁殖。传统伴生树种有二,即改良土壤树种、辅佐树种。改良树种可改善林地土壤,辅佐树种可一直侧枝生长。如:红松与桦树混交之中,桦树为改良土壤树种。而红松和紫椴混交之中紫椴为辅佐树种。二、灌木。其主要作用多以防止地表径流、避免冲刷和改良土壤。因而混交树种时应综合考量林分作用及喜光程度合理搭配混交树种,差异不宜过大。

2、明确混交林类型及比例

混交类型常分三种,即阴阳树种混交、乔木树种混交、乔灌木树种混交。阴阳树种混交种间关系较缓和,调节性良好,生产率较高,但需较好的林地条件;乔木树种混交时应优选树种,及时调节中间关系,减少树种间尖锐矛盾产生;乔灌木混交适用于干旱地区。常规财林地主要树种混交比例为50%以上,造林初期混交树种比例常在25%~50%间。

二、混交林的营造技术

混交林的营造绝不是不同植株间的简单排列,而是一项具有深刻生物学意义的造林技术,是决定混交成败的关键环节。常规混交林营造需依照混交时间、林冠层次和混交方法区别对待,且不同混交林的营造技术各有差异。在实践中涉及到的具体的营造技术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株间技术

株间混交即行内隔株混交法。该营造技术下株间关系较密切,如树种选择适当可充分发挥行间优势。但辅助树种选取不当将加剧竞争难度,导致混交失败。且该技术株间混交工序繁琐,不可机械化作业。故采取该技术营造混交林时需对每一株进行仔细分配,合理排列混交树种,方可成功。目前该技术应用较少。

2、行间技术

行内树种相同但邻行树种不同所形成的不同树种单行间隔种植状态,即行间混交营造技术。该技术极易因行间矛盾激烈、树种选取不当造成混交失败。伴生树种生长较快可造成相邻行树种被压,若不及时抚育调节可造成树种排挤,形成纯林。如:红松混交桦树,若红松被桦树排挤则可使红松混交失败,形成桦树纯林。故选取合适树种,及时培育方可形成稳定的混交林。如:土壤湿润肥沃地区宜营造红松与云杉,可形成良性复层林冠。

3、带状技术

状混交林营造技术即每个树种连续栽种三行以上,构成主要树种和辅助树种成带状相互交替分布的混合造林技术。该营造技术下主要树种需占大部分行数,伴生树种行数相对少些。该营造技术适用于种间关系尖锐的树种,可经抚育采伐调节种间矛盾,伐去一行树种后混交林仍可保持稳定状态。但该技术对带宽存在明显要求,带越宽混交意义越小,树种矛盾越大,越易形成纯林。如:油松+刺槐、杨树+刺槐、油松+紫穗槐混交为例,刺槐及紫穗槐须在主要树种的2~3行内分布,而油松、杨树的带宽不可超过6行。伴生树种带宽可小于等于主要树种带宽。

4、块状技术

块状混交亦可成为团状混交,即一块区域与另一块区域不同树种的混交技术。该类混交对土地块大小无明确要求,可依需求适当调节,适用于地产林改造。且该类混交相互矛盾较少,可减轻病虫害。如:针叶林冬季易出现火灾,但阔叶林冬季却处于无针期。针叶林适当混交阔叶林可降低火灾发生指数,防止或减少火灾蔓延。此外,块状混交亦可分为有、无规则混交。规则的块状混交林可将林地分为若干个正方形或长方形林地,相邻地块可栽种不同种株形成混交林。规则块状混交林边长一般为5~10cm,亦可根据要求适当增加边长。如遇小块状林地需进行混交,可采取不规则块状混交技术,在小面积块状林地上种植不同树种保证林地稳定。如块状混交林竞争激烈亦可通过抚育采伐方式调节,即可满足造林适地适树原则,亦可发挥混交林效应。

5、星状技术

将一个单株树种置于另一个多株树种间完成混交的方式即星状混交林营造技术。这种技术适用于喜光的树种,便利树冠开阔。如:于贫瘠土地上将杨树混交于刺槐林中,杨树可利用刺槐树提升土壤肥力,后经自体树冠遮阴保持地表水分,减少水土流失,加速自身生长。但该类混交方式强调主要树种比例小于伴生树种。目前,形状混交应用的树种有落叶松+零星均匀水曲柳+少量杨树混合造林;云杉+稀疏柏树造林;落叶松+稀疏天然灌木造林。

6、不规则混交

不规则混交林没有规则的搭配方式,可随机分配。該混交林营造技术为最为常见的树种混交技术,可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形成天然林。该混交林营造技术适用于封山育林、次生林改造等方面。如:荒山荒地营造之中可利用已有的天然林“见缝插针”混交人工栽植部分树木改变原有林地状态,该类型混交林效益好、稳定性强、树种之间关系和谐。

(作者单位:155700黑龙江省饶河县国营青山林场)

猜你喜欢
桦树块状纯林
不同林龄天然桦树幼林管理技术
天然桦树幼林抚育技术
水曲柳和落叶松人工纯林与混交林的碳储量
挪用公款8700万的“一把手”
Ghosts in the shell: identif i cation of microglia in the human central nervous system by P2Y12 receptor
厚层块状特低渗砾岩油藏水平井压裂参数优化
桉树纯林和桉-珍混交林水土流失规律的分析
桦树的水分
LTE上行块状导频的信道估计研究
乖离与误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