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不出户享受金融服务

2020-06-19 08:19白利倩
理财·市场版 2020年4期
关键词:产品认证金融服务区块

白利倩

当手机把照相、电视、录音、游戏、购物、支付等功能集于一体时,手机对生活的改变就在点滴渗入。生活购物,动动手指商品就能送上门;沟通聊天,语音视频爱怎么聊就怎么聊;还车贷房贷信用卡,一键就能解决所有问题……科技的发展,让我们的线上生活更加丰富多彩。生活不用下楼,金融服务照样也可以足不出户。特别是近期疫情蔓延,“零接触”“云服务”的线上金融服务为决胜疫情,提供了有力保证。

防疫不放松,金融服务不间断

早在几年前,包括银行在内的各金融主体都力推线上金融服务,特别是手机客户端的掌上金融服务。近期随着疫情的蔓延,“在线办”“掌上办”的“云金融服务”更是成为各类金融主体都力推的服务方式。通过掌上金融等方式,建立银行与客户的线上触点链接生态体系,这已经成为市场发展的新趋势。特别是疫情期间,便捷、高效、安全、及时的线上金融服务,让客户既能安心居家防疫,又能同步享受优质的金融服务。

例如,邮政银行疫情防控期间,为保护客户、减少接触、避免传染,远程指导客户通过线上渠道办理业务,24小时不间断为客户提供账务查询、转账汇款、缴费充值等金融服务,让客户真正实现足不出户享受银行服务。

特别是近几年科技的发展,让掌上金融服务模式不断创新升级。除了传统业务可以在线云办理外,贷款审核、申购理财产品等金融服务也向云服务模式迈进。例如,中国工商银行创新推出的远程金融服务平台——客户经理线上理财工作室。

而建设银行则推出了贷款审核视频面签,实现客户不出门、不见面在线办理审核、面签等服务。中信银行太原分行則通过物流e贷、信秒贴、 银票e贷、商票e贷、慧缴付等一系列线上业务,以科技助力企业复工复产,如物流e贷就是帮助企业通过物流e贷车险分期业务快速解决企业难题。

不仅如此,各家银行服务模式创新不仅局限于内部系统的升级,还积极选择与政务部门进行合作,联合推出线上便民服务。例如,建设银行与常德市行政审批服务局联合搭建的线上政务平台,帮助居民实现线上缴费;与常德市卫健委合作,及时上线全市34家医院的挂号服务。

事实上,不仅银行在升级线上服务,各家保险公司、证券公司等也都在推动掌上金融服务。例如,疫情期间,成都某投资公司上线APP,支持创投公司融资在线下单。

可以说,目前我们接触到的金融服务,几乎都可以实现足不出户,在线办理了。

科技创新不断提供技术支持

原中国保监会副主席魏迎宁在参加银保合作发展(北京)高峰论坛时表示,当前正处在信息革命的时代,互联网广泛应用,数字化是一个发展方向,金融科技的应用使银行与保险的经营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当然保险业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销售渠道、服务方式、保险产品、商业模式等方面都在不断地创新。

与此同时,金融科技的应用为金融模式的创新发展也带来了新机遇。

例如,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场景落地,2月上旬北京市上线了基于区块链的供应链债权债务平台,提供基于区块链技术的账款确权证明,并支持中小微企业获得确权证明后在线发起融资需求。随后,浙商银行等金融机构也纷纷开展线上供应链金融服务,将核心企业与链条上供应商的合同全程上链,有效解决了企业应收账款的真实性问题,从而将企业大量难以盘活的应收账款改造成区块链应收款,实现了线上化的高效融资。

再比如,目前在线交易虽然帮助我们实现了在线支付,但是设置复杂、无法监管、无离线支付功能、速度慢、无法支持大量用户交易等问题也依然存在,而区块链+金融的落地或许可以解决这些难题。

腾讯理财通目前已经可以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风控等技术手段,为用户筛选基金产品进行资产配置。也就是说,除了专业的投资顾问团队,科技的发展让我们个人也能实现智能投资。

2019年10月,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和人民银行对外发布了《金融科技产品认证目录(第一批)》《金融科技产品认证规则》的公告,对金融科技产品作了认证,并确定了《金融科技产品认证目录(第一批)》,制定了《金融科技产品认证规则》。

第一批被纳入《金融科技产品认证目录》的产品有11类,包括客户端软件、安全芯片、安全载体、嵌入式应用软件、银行自动柜员机终端(ATM)、支付销售点终端(POS)、终端移动可信执行环境(TEE)、可信应用程序(TA)、条码支付受理终端、声纹识别系统以及云计算平台等。也就是说,这些金融科技的发展都是被认可的。

例如,区块链电子发票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金融保险、零售商超、酒店餐饮、互联网服务等上百个行业。

金融欺诈仍是最大的风险

金融科技为掌上金融提供了更多可能,但是也带来一些隐蔽的风险。例如信息安全与金融欺诈。

可以说,目前金融科技对我们生活的改变就是支付方式的改变。足不出户、不用现金、银钱不用当面点清,便可以轻轻松松完成支付功能。然而当我们享受足不出户便能享受金融服务的便捷的同时,就同样承担着线上金融给我们带来的风险,如信息泄露导致的盗刷、利用线上支付手段制造的金融诈骗等。

这些年,我们遇到过的金融风险已经出现了很多,比如虚构交易骗取保费、冒用身份网络借贷、利用虚假号码注册后批量扫货下单、消费金融平台套现、利用木马病毒盗取手机银行钱款、生猪保险等等。可以说,在金融科技高速发展的当前,金融科技带来的风险也一直被推到风口浪尖。

但毫无疑问,中国金融科技的发展处于跑步前进的状态,从监管层对金融科技的开放态度,到企业在金融科技领域的实践,再到国内庞大的市场,都预示着中国在金融科技领域的强劲动力与美好前景。然而,金融科技的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各方在金融科技的实践仍面临着诸多的挑战。

猜你喜欢
产品认证金融服务区块
H银行“非金融服务”平台运营策略
快递包装有了绿色产品认证
快递包装绿色产品认证制度实施
小议我国铁路产品认证新策略
工行为农民工提供一站式金融服务
百度推出“区块链操作系统”BBE平台
市场监管总局 应急管理部取消部分消防产品强制性认证
区块链产业发展速度放缓
Unicorn正式上线区块链浏览器UIC—Explorer
区块链投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