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王台:因孝而建

2020-06-19 08:18
文萃报·周二版 2020年23期
关键词:长安长沙图书馆

定王台位于长沙市原浏阳门内,为汉景帝之子刘发所建。因為挂念母亲,他每年都要挑选出上好的大米,命专人专骑送往长安孝敬母亲,再运回长安的泥土,在长沙筑台。年复一年,从长安运回的泥土筑成了一座高台。每当夕阳西下之时,刘发便登台北望,遥寄对母亲的思念之情。所以,“定王台”也被人们称为“望母台”。两千多年来,它一直被墨客所颂扬,诗文歌赋,吟唱不绝,以至有人把长沙城称为定王城。

如果说屈原与贾谊塑造了长沙人的心怀国家、天下有我的大情怀,则在家、国一体的精神链条完善当中,刘发为家注入了“孝”的元素,成为长沙精神里最为活泼、最为感人的一滴血。

定王刘发血统高贵,是西汉皇室子弟,汉景帝13个儿子中的第10个。刘发的出生,是偶然中的偶然。他的母亲是当时太子刘启的小妾程姬的侍女,当太子召见程姬时,她不方便,但太子的命令不可违抗,于是侍女唐儿就打扮为程姬侍寝太子。另一偶然是侍女唐儿居然怀孕了,而且生了个儿子。因此,母以子贵,唐儿成为了唐姬。刘发12岁那年被封为长沙王。也就是在这一年,12岁的少年,离开皇城来到了南方的长沙。他在自己的王国教化子民,为皇朝的发展守护南方疆土。故而,他的弟弟汉武帝,赐他“定”的谥号,以表彰他的安民教化功能。后代不少专家也认为,长沙在宋哲宗元符元年取名称“善化”,就是由于考虑长沙城也叫定王城的旧事,思虑定王而来,意思是“彬彬向善,倡化邑人”。

定王能够成为一个城市永久怀念的对象,能让后代记住,是因为他的孝心。

孝道与湖南人崇尚的“忠义”处于了道德的最高点上,而刘发很好地利用了这点。清光绪年间,湖南按察使夏献云在《重修定王台碑记》中说:“湖南人尚气节,风俗敦厚。虽乡愚僻壤,谈某也忠、某也孝,辄勃然色动。盖其崇根本,渐摩成化久矣。而其千古不磨者,忠莫著于贾太傅,孝莫著于长沙定王。一宅一台,岿然独存……”至此,定王台在重建之日,开始确定了以“孝”为重要特征的文化标识,孝道正式成为定王台的一个代名词。而正是这一点,刘发得到了汉景帝的认可。因为汉景帝本是一个特别讲究孝道之人,他甚至一度因为考虑母亲的感受,而欲把帝位传给自己的弟弟梁王。刘发的这个望母台,取得了他极大的好感。公元前142年,25岁的刘发去拜见皇帝,为其祝寿。那个时候王室宴会都流行跳舞,宴会中自然诸王子为皇帝跳舞助兴,刘发“但张袖小举手”,显得与整体画面格格不入,周围的人以为其不善于舞,都哈哈大笑。汉景帝觉得奇怪,就问为什么。刘发说:“臣国小地狭,不足回旋。”汉景帝于是将武陵郡、零陵郡、桂阳郡划给长沙国管辖。

《方舆胜览》是最早提及定王台孝文化的,“俗传定王载米,抟长安土,筑台以望其母唐姬之墓”。而元朝许有壬官至中书左丞,是第一个言及定王之孝的人,其诗《定王台》云:

黄叶纷飞弄早寒,

楚山湘水隔长安。

荒台蔓草凝清露,

犹以思亲泪未干。

唐朝时的定王台,又称做定王冈。冈前建有定王庙,岁时香火不绝。但到了宋代,庙已废圮,又在这里建立长沙学宫。

南宋时期,寓居长沙的一些词人,在春秋佳日,都喜欢登临定王台吊古抒怀。当时的长沙,除河西岳麓山外,市内可供游览的景点,大约以定王台最负盛名。

明朝时定王台是一片“如何悼荒丘,寒云凄薜荔”的荒凄景象。直到清嘉庆十九年湘潭人周延茂倡众重修,四周砌石,增高台址,定王台又勃然中兴。

以后,定王台又日渐荒芜。至光绪五年,道台夏献云又领头捐款修复,并建大楼房一所,刊有“炎汉太宗长沙清庙;带江千里瞰郭万家”的石联,台左有蓼园,相传亦是定王故园,一时称为栋宇辉煌、庭院古雅,复为文人觞咏吊古之地。清末定王台改设湖南图书馆,是中国最早的公共图书馆。

1912年秋到1913年春,青年毛泽东寄居在长沙新安巷湘乡试馆,天天步行到定王台图书馆看书,风雨无阻。后来军阀战争时期被占为兵营,弄得毁败不堪,台址亦随之倾圮,1938年,定王台彻底焚毁于“文夕”大火。

1980年,定王台旧址上建起了长沙市图书馆。此后定王台几乎成为长沙书市的代名词。

(摘自《点墨长沙》岳麓书社出版 龚军辉著)

猜你喜欢
长安长沙图书馆
打卡长沙网红地
长沙之旅
水VS火
长安欧尚X7PLUS
图书馆
西游新记 2
赢韩!球迷陪国足硬汉战长沙
水与火
去图书馆
长沙第一师范附小学生美术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