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诊断中凝血酶原时间与血小板检验的效果分析

2020-06-20 08:46
中国医药指南 2020年14期
关键词:凝血酶原参与者肝硬化

(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中医院,辽宁 朝阳 122400)

肝硬化为临床常见疾病,对患者身体健康以及生命安全产生了严重威胁,临床发病率也随之提高,患病的年轻化趋势愈加显著[1]。但肝硬化早期症状并不明显,一旦有临床表现,大部分患者的病情已经进入到中晚期,直接增加了临床治疗的难度。所以,临床诊断肝硬化十分关键,为不断提高诊断的准确性,有必要引入凝血酶原时间和血小板检验。由此可见,深入研究并分析肝硬化诊断中凝血酶原时间与血小板检验的效果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础资料: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及40例参与者家属知情后开展研究,随机将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我院20例肝硬化患者(实验组)、20例接受健康体检的健康者(对照组)作为主要研究对象。

实验组20例患者年龄为35~63(55.75±4.73)岁,男女分别为10例(50%)、10例(50%);病程为1~8年,平均为(5.24±2.61)年。对照组20例参与者年龄为39~65(55.80±4.69)岁,男女分别为12例(60%)、8例(40%)。纳入依据:①年龄在35~65岁;②自愿参与研究。排除依据:①临床资料不完整;②语言交流障碍;③不同意本次研究。实验组和对照组参与者的资料经对比显示统计值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全部参与研究者在采集血液样本之前一晚应禁食禁饮,在血液采集当天需空腹,采用真空静脉采血方式[2]。两组参与者均采集1.8 mL全血,接受凝血酶原检测,并将完成采集样本放入到浓度是每升0.1 mol的枸橼酸钠血凝试管内,进行颠倒混匀操作。在检测血小板方面,两组参与者均需采集3 mL全血,操作人员需根据具体操作规范分离血浆,并使用光电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器与全自动凝血分析仪器进行检测,检测时间不允许超过2 h,详细做好数据信息记录工作[3]。

1.3 评价指标:比较实验组、对照组血小板指标与凝血酶原时间。

1.4 统计学分析:文中涉及的有关数据在计算以及整理时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计数资料以及计量资料为数据表现形式,卡方(χ2)和t值为数据检验形式,组间数据经过比较后,如P<0.05,说明组间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参与者血小板指标:根据两组参与者血小板指标对比结果,实验组血小板分布宽度、血小板计数与大血小板积压指标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性显著(P<0.05)。见表1。

表1 两组参与者血小板指标对比(±s)

表1 两组参与者血小板指标对比(±s)

2.2 两组参与者凝血酶原时间对比:通过对两组参与者凝血酶原时间时间的比较分析,实验组凝血酶原时间为(20.06±2.31)s,对照组凝血酶原时间为(10.46±1.76)s,t=14.7834,P=0.0000,实验组优于对照组,临床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

3 讨论

肝硬化属于常见疾病,受单一性病因亦或是多种病因影响,属于弥漫性肝脏损害,直接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4]。为此,临床诊断与治疗肝硬化的重要性逐渐突显出来。根据既有临床研究结果发下,在肝硬化早期,患者的肝脏代偿功能相对较强,所以特异性表现并不明显。一旦出现症状,病情几乎已经发展到中晚期,以肝功能损害与门脉高压为主要表现。对于肝硬化晚期患者,很容易发生继发性感染与上消化道出血等诸多症状,甚至会发展成肝癌,错过最佳治疗时机[5]。所以,肝硬化诊断的科学性在优化患者治疗效果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需尽早诊断并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进而对患者的病情发展加以控制,不断提高临床诊断与治疗效果。

肝脏属于人体凝血因子与纤维蛋白溶解物合成的重要场所,在调节凝血系统、保证动态平衡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肝硬化患者发病的情况下,间质炎性反应细胞浸润以及肝细胞变形坏死等症状明显,使得凝血因子功能明显衰减,凝血酶原时间不断延长,出血发生概率明显提高[6]。所以,在临床诊断肝硬化方面,应对凝血酶原时间进行检测并对人体肝功能损害程度形成系统化了解。对于血小板而言,属于人体内骨髓成熟巨核细胞,通过对其体积、数量与大小的检测,即可对骨髓巨核细胞代谢的具体状况加以反映。特别是血小板各项指标,能够对其功能进行间接性反映,而且血小板具备了酶活性与生理活性,止血效果明显。若血小板水平降低显著,即可考虑出血的可能。肝硬化患者在病情发展的同时,脾脏会出现亢奋情况,导致单核巨噬细胞对血小板大量吞噬,最终是血小板明显降低。为此,可以将血小板的参数当做肝硬化出血的反映指标[7]。

在此次研究中,两组参与者均接受凝血酶原时间与血小板检验,实验组血小板指标与凝血酶原时间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证实,凝血酶原时间以及血小板检验在临床诊断肝硬化疾病方面的价值显著,并且能够对肝功能的损害程度以及出血状况进行反映,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肝脏属于人体中较为重要的器官,是人体之内纤维蛋白溶解物的、凝血因子等合成的重要场所,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形成抗凝血与凝血系统的调节作用,实现动态化的平衡目的。在实际雅尼局的过程中可以发现,凝血酶原的时间、血小板的计数以及压积等都是较为重要的内容,只有合理的进行分析与研究,才能获得到最终良好的结论。一般情况下,对于凝血酶原时间而言,主要就是一些缺少血小板血浆中,合理的将过量组织因子加入其中,凝血酶原会转换成为凝血酶,并且使得血液凝固的时间。根据研究可以得知,肝硬化患者在实际发病的过程中,可能会发生干细胞坏死亦或是损伤的问题,使得自身的凝血因子功能逐渐减弱,最终可能使得凝血酶原的时间增加。在此类时间出现变化之后,就可以真实的将身体肝功能的细胞坏死状况与损伤状况反映出来,了解肝功能的损伤程度,如在实践很长的情况下,就表明干细胞的损害程度很高,可能会诱发出血问题,使得干细胞的功能受到影响。此时如果出现了较为严重的出血问题,那么狠可能使得凝血酶原的时间增加。对于血小板而言,是人体之内骨髓中较为成熟的巨核细胞所产生,在出现干细胞损伤问题之后,很容易使得肝硬化患者出现严重的出血问题,发生血小板功能障碍问题,而对于血小板的各项参数而言,在各种指标方面都有着一定的重要作用,可以真实的将血小板功能状况反映出来,而对于肝硬化患者而言,其出现血小板功能障碍问题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包括:①有着获得类型的血小板贮存池病,使得血小板出现压积现象,血小板的体积相关数值会有所降低。②对于肝炎病毒而言,会使得骨髓的巨核细胞受到一定的抑制性影响,降低了骨髓当中血小板的计数水平。③对于脾部而言,其存在功能亢进的现象,会导致血小板受到一定的破坏性影响。而血小板属于人体中较为重要的有着生理活性、酶活性的细胞,能够达到良好的止血目的,如果血小板的数值降低,很容易诱发出血问题,这就使得肝硬化患者在晚期发病阶段,经常会在较为亢进的状态之下,使得血小板组织被单核巨噬细胞大量的吞噬,降低了血小板的细胞含量,因此在实际工作中药全面分析血小板的指标,利用相关参数真实的反映具体出血状况[8-10]。

近几年,人们的生活结构逐渐发生改变,肝硬化疾病的发生率也开始增加,其属于临床诊疗中较为常见的肝脏疾病,发生原因就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之下出现弥漫类型的肝损害现象,在发生之后症状多为腹胀以及黄疸等,如果不能合理的治疗,甚至还会发展成为肝癌,严重的对生命安全产生影响。因此,在临床工作中应做好诊断工作,明确具体的诊断结果,采用合理的方式开展肝硬化的治疗活动,维护患者生命安全,促使生活质量的全面提升。对于肝脏而言,是凝血因子产生的主要部分,在出现肝硬化基本之后,凝血酶原时间与相关血小板参数等会出现一定的改变,应进行合理的分析,了解实际状况,利用科学化的方式进行相互之间的分析与调查,了解具体的检验要求、特点等,科学开展各方面检验活动,减少患者的危险因素,利用合理的方式方法提升整体检验工作效果,将凝血酶原时间与血小板的检验数值等作为主要内容,更好的完成各方面调查任务,以此促使肝硬化疾病的康复与改善,保证全面提升整体工作效果与水平,利用合理的方式进行严格的管理,达到预期的工作目的。

综上所述,对肝硬化进行临床诊断的过程中,凝血酶原时间与血小板检验结果可以被当做基础诊断依据,不断提高肝硬化的诊断准确性。特别是对患者血小板各项指标的观察,即血小板分布宽度、血小板计数与大血小板积压,可以对患者的病情发展形成了解,进而及时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与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凝血酶原参与者肝硬化
休闲跑步参与者心理和行为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中西医结合疗法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疗效分析
奥曲肽联合奥美拉唑治疗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观察
肝硬化患者凝血酶原时间及血小板检验的临床价值
门限秘密分享中高效添加新参与者方案
奥美拉唑联合奥曲肽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应用研究
血清异常凝血酶原检测对原发性肝癌诊断的临床价值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对产后出血影响的临床效果
血栓、止血实验在肿瘤疾病中的运用效果
基于代理的多方公平交换签名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