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德育课教学与学生道德行为分析

2020-06-21 15:08崔秀丽
中文信息 2020年5期
关键词:道德行为

崔秀丽

摘 要:目前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德育课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虽然对学生开展了德育相关教学活动,但是却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即学生受德育教育的影响不深,无法将德育知识转化为德育行为。因此,德育教师需将德育教材与实际教学情况结合,创新教学方式,从而为社会培养出符合经济时代发展需求的高技术水平、良好思想品德的人才。本文就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如何开展德育课教学以促进学生道德行为进行分析,望能与广大同行进行交流。

关键词: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德育课教学 道德行为

中图分类号:G7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082(2020)05-0-01

德育教育就是针对学生的思想、行为、纪律、观念、职业道德等进行教育,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德育教育是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是学校开展德育工作的重要渠道。在经济发展速度不断加快的今天,各行各业对技术人才的需求量及要求均发生了很大变化,尤其是对高素质技术型人才的需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需根据市场变化为其培养符合要求的高素质人才,以提高学生日后工作时的适应力和竞争力。

一、激发学生兴趣,使其接受德育知识

德育知识具有较多规范性,加上内容枯燥,很多时候都是教师在说,所以学生难以产生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兴趣低下就不利于德育知识的吸收,更不会在行为上产生改变。所以,在开展德育教育时,教师应当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重点,只有学生对知识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才能表现出对所学内容必须掌握、必须理解的倾向。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有很多种,教师可以在上课的时候运用幽默的语言、恰当的比喻、理论联系实际等多种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让学生感觉到自己不是在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在面对生活,学习知识能够有助于其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从而产生学习兴趣,自己也会从学习中对自身的道德行为进行规范。

例如,在学习职业道德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将教学内容与生活中的实际案例进行结合。很多学生会觉得自己是因为成绩不好、没有特长所以才会到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就读,认为在这里品德再好也是没用的,所以失去学习的兴趣与信心。教师可将从就读于本校并且毕业后在工作上取得显著成绩的人作为教授的案例。利用学生身边的实际例子,一来能够让学生明白这些例子都是真实发生的,是有迹可循的,并非教师编造;二来利用身边的例子能够拉近学生与德育知识之间的距离,利用真实例子对其产生影响,使其认识到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毕业的学生在工作中只要兢兢业业,一样能够成为社会的高素质顶尖人才,从而接受、认同德育知识并从行动上對自己进行规范。

二、创新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掌握知识

教师口头讲授的教学方法已不能满足素质教育的要求,单一且枯燥的教学方法不仅无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会增加教师的教学压力,学生通过教师的口头获取并掌握知识的成效不大,讲从而不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除了讲授法外,教师应积极创新教学方式,通过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丰富课堂情境、活跃课堂氛围,例如利用多媒体实施教学、采用情境教学法、参观教学法等。改变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教师将自己的主体身份转换为引导者,通过改变教学方式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只有通过行动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才会对教学内容产生深刻印象,进而掌握道德知识,培养其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与行为。

例如,在学习沟通技巧等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在课前运用信息技术准备好相关的教学资源,对教材内容进行拓展延伸。将影视剧《士兵突击》中许三多与队长交流沟通是否留下成才在A大队的对话视频剪切下来供学生观看。视频上两人精彩的沟通以及许三多“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会让学生感受到良好有效的沟通的魅力。在观看完视频后提问学生:“在许三多与队长的几次沟通中,第几次成功了?为什么之前的沟通都失败了?通过观看视频后觉得自己应该如何提升自身的沟通能力?”。运用信息技术可以在课堂上增加音频、视频、图片等元素,在视觉、听觉上给予学生刺激,使其产生“眼前一亮”的感觉,在增添了课堂趣味性的同时,还可以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更有利于其掌握知识。

三、结合任课老师,促成学生道德行为

道德教育除了让学生接受并掌握道德知识外,还要对其产生一定的引导作用,引导其将知识转化为道德行为,并形成良好的习惯。若仅靠道德教师的道德课堂教学是难以达到这一目的的,因此,道德教师还需要与其他任课老师结合,潜移默化地从多角度、多方位地促成学生形成道德行为。

例如,在学习社会公德中保护环境的道德行为这一内容时,为了让学生能够养成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节约用水、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袋等行为,教师可在讲解了相关道德知识后,结合其他任何老师一起对学生的行为进行培养。结合语文教师时可选择写作作为切入点,让学生就“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为主题写一篇作文,让学生自行写出对保护环境的感受,而对于写作良好的同学给予表扬;结合美术老师时可让学生就“美丽的大自然”为题自由发挥,就生活中常见的物件,如树叶、废弃吸管、废弃笔芯等物件,以小组为单位,将收集到的废弃物件进行拼接作画,增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使其明白自然中的任何事物都是具有其利用价值的,从而深刻体会到爱护环境的重要性;结合数学老师则可以就目前世界上森林资源减少的情况进行计算,以时间段为单位,将森林面积减少的数据按年度罗列出来,然后让学生计算相互之间减少的面积是多少,并由此引导学生思考,森林面积减少会产生哪些危害,从而让学生感受到保护环境的迫切性,从自身开始做起,从每一件小事做起,将道德知识转化为实际的道德行为。

结语

道德教育既是文化基础课程,也是提高学生道德素质的主要课程,为促进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能够适应社会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需求,必须重视对其道德知识的教育和道德行为的培养。

参考文献

[1]陆卓琦.中职德育课活动教学法应用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8.

[2]李珊.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例析中学生规则意识养成教育的有效措施[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9(12):56-57.

[3]崔岩.中职德育课堂教学有效性浅析[J].考试周刊,2016(33):158.

[4]周媛.任务驱动型中职德育课堂教学模式探究[D].苏州大学,2015.

猜你喜欢
道德行为
儿童道德行为发生的时间逻辑及其教育遵循
儿童道德行为发生的时间逻辑及其教育遵循
在角色游戏中培养幼儿的道德行为
小学语文教学渗透生态道德教育的策略研究
音乐功能研究:从社会规范和道德社会化的视角考察
混合方法在营销非道德行为成因研究中的应用——以顺序性解释设计为例
刘娟、赵玉生:自我损耗会对道德行为产生负性影响
远和近
论《三字经》与儿童道德行为的培养
论黑格尔的道德行为归责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