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者对美国报刊中有关“中国形象”报道的研究述评

2020-06-21 15:31苏德华
锋绘 2020年3期
关键词:中国形象

苏德华

摘 要: 自从来华旅行过的西方人著书立说向西方人介绍中国以来,西方人心中的“中国形象”就逐渐树立起来并经历了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美国报刊不时出现涉华报道,这对于美国人眼中的“中国形象”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本文拟就中国学者对美国报刊中有关“中国形象”报道的研究成果进行述评。

关键词: 中国形象;美国报刊;涉华报道

1 西方人心中的“中国形象”

早在13世纪的《柏朗喜宾蒙古行纪》和《马可·波罗游记》中,西方人即对“中国形象”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总体说来,西方人眼中的“中国形象”发展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在欧洲工业革命之前,以耶稣会士为代表的欧洲人对于中国文化持一种欣赏态度;到了鸦片战争之后,西方人开始视中国人为未开化之人;到了今天中国“大国崛起”新时代,西方人开始重新审视中国,中西文化交流进入了一个相互欣赏又相互防备的时代。

特别是到了今天,中国提出了有利于世界和平发展的“一带一路”倡议,中国要真正实现“大国崛起”的“中国梦”,也需要在世界人民心目中树立正面的“中国形象”。但是,西方人眼中的“中国形象”与真实的中国仍有一定差距,这既有历史惯性和意识形态等原因,报刊媒体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 关于美国报刊中有关“中国形象”报道的研究

对于美国报刊中的“中国形象”研究,国内学界已有所关注,但研究成果相当有限,知网搜索到的近10余年来的研究成果仅有数篇文章。《映像中国:美国主流报纸上的中国形象》(周勇、郑敏,《国际新闻界》2010年第12期)一文通过对美国三大报纸《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华盛顿邮报》1999-2008年间的社论进行内容分析和话语分析,对这些报纸塑造的“映像中国”与中国的客观实际之间的差距进行了研究。文章指出,他国媒体上的国家形象与国家实际形象有所偏离说明国家形象具有可塑性,也为改善、提高国家形象提供了可能。《美国主流报纸的中国环境形象建构:“议题关注周期”视角》(邱鸿峰,《新闻界》2015年第9期)一文考察了美国主流报纸《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华盛顿邮报》在2000-2013年间报道中国环境与中国回应气候变化的轨迹,从报道量变化及其激发事件反映美国媒体建构的中国环境形象及其动力机制。文章认为,在此过程中北京被这些报纸建构为中国的污染中心,中国被建构为气候变化议题的症结,这种偏颇的媒体建构有其内在与外生因素。《新闻框架与中国国家形象建构——对美国三大报纸昆明暴力恐怖事件报道的比较研究》(陈勇、姚宝权,《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16年第4期)一文以美国报纸《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洛杉矶时报》对2014年3月1日昆明暴力恐怖事件的报道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建构的中国国家形象。文章发现,不同的政治立场和消息来源选择是造成三大报纸报道框架差异的主要原因。《大争之寺:中美报纸媒介对少林寺形象表征差异》(郑鹏、李阿芳、皮瑞,《世界地理研究》,2018年第6期)一文选取美国的《纽约时报》和《华尔街日报》、中国的《人民日报》和《南方周末》对少林寺的报道,分析中美报刊对少林寺形象表征的差异。该文指出,美国报纸在整体上塑造了一个复杂矛盾的少林寺形象,而中国报纸则投射出一个举世闻名的少林寺形象。

除了上述4篇正式发表的论文之外,近10余年来有数篇博士论文及十余篇硕士论文涉及美国报纸中的涉华报道。这4篇博士論文分别为:《近代中国的媒介镜像:〈纽约时报〉驻华首席记者哈雷特·阿班中国报道研究(1927-1940)》(李莉,上海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0年)是对该报的一个记者个案在其职业生涯中的中国报道活动进行研究。《〈纽约时报〉和〈华盛顿邮报〉的涉华报道研究》(邵静,上海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1年)是对这两份报纸2009年的涉华报道进行研究。《报道框架、国家形象与新闻生产:〈华尔街日报〉的涉华报道研究(1979-2013)》(雷晓艳,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5年)是对中国改革开放以来该报的涉华报道进行研究。《美英主流媒体呈现的西藏形象研究》(陈玮,上海交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7年)是对2001-2015年间美国的《纽约时报》和英国的《泰晤士报》的涉藏报道进行比较研究。相关的十余篇硕士论文本文不予详述,有的是关于美国报刊对涉华具体事件的报道研究,有的是关于美国报纸个案的涉华报道研究。

3 结语

可见,有关美国报刊中的“中国形象”研究成果目前尚不成熟,特别是综合性研究更是薄弱。西方人心中的“中国形象”对于中西交流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作用。正如黄兴涛、杨念群在其主编的“西方的中国形象”译丛总序中所言,“正是通过这些形形色色的观察者所写下的为数众多的著作,从而建立起了当时的西方世界里关于中国的形象。而这种形象,又构成今日西方人心目中中国形象的历史底版,并反复不断被现实冲洗出新的照片。”基于历史底版,新时代背景下美国的主流报刊又会冲洗出一幅什么新图片呢?这一图片与客观的“中国形象”又有什么区别呢?对这些问题的回答正是学者应当关注的课题。

参考文献

[1]黄兴涛,杨念群.“西方的中国形象”译丛总序.第3页,见约·罗伯茨[英][著],蒋重跃、刘林海[译]:《十九世纪西方人眼中的中国》,北京:中华书局,2006.

[2]周勇,郑敏.映像中国:美国主流报纸上的中国形象[J].国际新闻界,2010,(12).

猜你喜欢
中国形象
解构电影《面纱》里的中国形象
美国保守主义权势集团对杜鲁门政府对华政策的影响
东方主义在大正日本文学中的探讨
西班牙媒体眼中的中国形象
19世纪中后期东西方画报中的晚清中国镜像
从香港恐怖片看中国内陆形象的演变
讲好中国故事:政府对德传播媒体该怎么做
欧美公众对中国形象的认知与误读
西方文学中的中国形象及其文化意义
新媒体中的中国形象分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