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擅不擅长, 你缺的是思维方式

2020-06-22 13:13滑艺
中学生博览 2020年11期
关键词:思维习惯沙子试验

滑艺

我最近在读一本名为《刻意练习》的书,该书讲的是如何提高学习效率,改进学习方法,进行刻意练习,学习优秀者的心理表征,让没有任何基础的新手成长为擅长者。

书中讲了许多案例,从音乐艺术到体育竞技,从国际象棋到提高记忆力都有,但是最让我感兴趣的是一个有关物理教学的试验。试验在英属哥伦比亚大学中进行,大一的工程专业学生被分成两组,一组270人。

试验开始时,这两组学生在物理课的各项考核中成绩总体持平。之后一组学生作为对照组,继续接受传统授课的教学形式;另一组作为试验组,则由两名非专业教师采用“刻意练习”的方式进行教学。每次上课前,他们要求学生朗读一段从物理课本中摘下来的内容,大概三四页纸那么长,然后再完成一个简单的判断题测试,看他们对刚朗读的内容掌握度。他们还会在课堂上提出问题,让同学们在小组中讨论并给出答案,老师会在公布正确答案后和同学们进行进一步的讨论。老师会以逐渐深入的方式给学生提出问题供其思考与讨论,大家都有很高的课堂参与度。两周后,再次对两组学生进行多次测试,发现试验组比对照组的学生平均得分要高出30分以上,正确答案个数高出2.5倍。

这个差距可谓巨大,也给了我们很多思考:是否很多人学不会、学不好是因为学习方法和思考方式,与智力、天赋没有太大关系?

诚然,作为学生,大家无法改变老师的授课方式,毕竟这个试验中的老师是接受过专门的训练来进行针对性授课的,但大家在日常中却可以参考这种授课方式来训练自己。比如课堂上,对老师讲解的知识积极进行思考,如果有不明白的地方就及时提出来,不方便提出时可以记在本上,下课后立刻去找老师答疑,多问几个为什么,培养一种积极的思维习惯,即“像物理学家那样思考”,就像牛顿看到苹果落地时会想为什么苹果不飞到天上呢。

还有在课下,与某科十分擅长的同学进行交流和沟通,遇到问题时几个同学一起探讨,各抒己见,在探討中打开思路,发现不同角度下一个问题呈现出的多种形式,在不知不觉中,正确的思维习惯便可养成,成绩也就能进步很多。

我的个人经历也是如此,那些经常与老师和同学就难题争论得面红耳赤的同学,总是能在大考中出其不意地获得好成绩,而那些闷头拉车不善与人沟通的同学,平时考试成绩都不错,但遇到大考(中考、高考)有些会马失前蹄。这是因为大考中的试题不是按照一些既定的思路来出的,每年和每年侧重点不同,更多的是考察对某知识点思考和活学活用的能力。如果思维僵化,哪怕做了很多题,在学校测试中可能够用,因为老师都是按照那些参考资料和历年考题出的卷子,可到了大考就容易翻车。就像一粒沙子不成堆,哪怕有一万粒沙子,如果没有水,也是一盘散沙,不能被塑造成任何造型。这个“沙子”,就是你学的知识点、做的题;这个“水”,就是你的思维方式。

编辑/李鹏修

猜你喜欢
思维习惯沙子试验
沙子为什么会"唱歌"?
探索发展学生科学思维习惯的方法——以初中生物学实践活动为例
探索发展学生科学思维习惯的方法——以初中生物学实践活动为例
绝望的沙子
CS95
i6
驭胜S330
一粒沙子
提升学生数学素养的策略研究
提升学生数学素养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