摧毁一个孩子有多简单

2020-06-23 07:38可小一
恋爱婚姻家庭 2020年17期
关键词:面子大人儿子

◎文/可小一

摧毁一个孩子有多简单? 非常简单,只要在公共场合下,对孩子说难听的话,孩子心里就会记一辈子。

胆子小图

周末,我正忙于家务,忽然听见4岁的儿子兴奋地叫唤:“妈妈!快来!看看我做了什么好事!”

我上前一看,果然,熊娃从来不会让人失望,他指着一块有些粘湿的木地板,沾沾自喜地介绍:“看!我用鼻涕在地上画画!”

平时一个圈都画不利索,这会儿居然如有神助般线条流畅地勾勒出多种形状,面对一脸狡黠的儿子,我一时语塞,真不知道是该骂他好,还是夸他好。哭笑不得的老母亲掏出手机,打算拍张照,用发圈的方式自我疏导疗愈,却被儿子火速制止:“妈妈,不能发,被老师和小朋友看到会笑我的。”

我忽地一惊,哟,这小子居然开始爱面子了。

其实,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孩子到了四五岁,就会开始考虑别人是如何看待他们,并且尽可能建立和维护自己的形象与声誉。

可是我们大多数父母却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正如教育家陈孜虹在《有爱好好说》这本书里提到的:“大人总是理所当然地认为,小孩子还不具备羞耻心的认知能力,所以不会觉得没面子。”

而这一份误解,最直接导致的结果,便是让父母常常无法感受到孩子希望获得尊重和认可的期望。越是年纪小,越不会在心里设防,孩子也就越容易因此受伤。

摧毁一个孩子有多简单

在知乎上,有一个相当惊悚的提问:“摧毁一个孩子有多简单?”

一名答主用亲身经历回答了这个问题,获得了12万的高赞。

答主小的时候为了给爷爷祈福,折了一千颗许愿星装在罐子里。可是亲戚家的熊孩子非要拿走那罐星星。答主正全力拒绝时,爸爸不顾任何原由,直接怒喝儿子:“一个破罐头,给人家!”便替熊孩子抢走了许愿星。

之后,因为心里堵着一口气,答主没有回应父亲叫他吃饭的呼喊,结果当着一堆亲朋的面,爸爸对他又是一顿奚落:“养你这种孩子,不如去养头猪!猪一叫吃饭,应得都比你快!”厅里顿时爆出哄堂大笑。

明明又笑又闹的嘈杂中,答主的耳里却静到只能听到自己委屈而愤怒的心怦怦乱跳。那一次经历,成为答主心里过不去的坎,即使成年后,某个午夜梦回的瞬间,仍可能因为闪过那种熟悉的激愤和心酸,而被压抑得难以呼吸。

作家毕淑敏说:“孩子的成长,首先是从父母的瞳孔中确认自己的存在。如果连最亲的人,都不顾你的尊严,否定你的价值,那么孩子是无法看到自己存在的意义。”

所以,毁掉一个孩子,可能有很多种方式,而在大庭广众之下,毫无顾忌地辱骂、贬低、讥讽,将他的颜面狠狠地碾碎、践踏,无疑是足以诛心的杀手锏。

没有父母会真想毁掉自己的孩子,明明爱得要命,可却因为不明白尊重与理解的意义,才会好心办坏事。别让我们爱的意愿,变成伤害他们的利刃,给孩子留面子,其实就是在保护他们自尊和自爱的能力,才能为他们将来健康的人际关系打好基础。

大人的面子和孩子的面子

《少年说》有一期里提过一个终极问题:到底是大人的面子重要还是孩子的面子重要?

一个女孩抱怨妈妈在外面从来不给她留面子,可妈妈却说:“你不分场合地犯错,妈妈能不纠正你吗?即使在外面,难道孩子的面子比妈妈的还重要?”

将大人的面子与孩子的面子对立,是我曾经也犯过的错误。

儿子在家是话痨,但是一出门就会自动开启静音模式,总是不愿意跟人打招呼。当这种情况恰巧又发生在电梯这样密闭又安静的环境里,尴尬的气氛能被瞬间放大数倍,让人甚是难堪。每每这时,为了缓和氛围,我就会嗔怪儿子“家里大喇叭,出门闷葫芦”。本来心情愉快的孩子,总会因为我的这番话,郁郁寡欢一整天。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的尊严是人类心灵里最敏感的角落,保护儿童的自尊心就是保护儿童的潜在力量。”为了维护大人的面子,而罔顾孩子的自尊,用当众斥责他的方式,来缓解成年人之间的尴尬,对孩子来说,其实是一种很残忍的伤害。

当我意识到这一点后,以后再遇到这种情况,虽然还是会提醒儿子打声招呼,但是如果他拒绝,我最多也只是代他问好,不再多做强求。

傅首尔有句话很有道理,“只有强者闭嘴了,弱者才有发声的机会。”父母作为家中强势的一方,只有放弃惯性思维,俯下身,用孩子的角度去感受,才能听到他小小的身体里,渴望尊严和认可的呼声,并不差于大人。

给孩子留足面子

在《爸爸去哪儿6》里,有一段“杨烁教子走路”的名场面,看完真是叫人气得肝儿颤。在节目现场除了参与的嘉宾,还有很多工作人员,而杨烁仅仅因为儿子下坡时走路姿势不够标准,直接不顾孩子的颜面,命令他原路跑回去,再走一遍。

父母总是希望孩子能够不断进步,变得更加优秀,但是不考虑实际情况,不分场合地训斥,就连屏幕外的我们,看着都感觉恐怖到窒息。

这边被爸爸当着众人毫不留情地责骂,颜面碎了一地,那边小男孩伤心难过,却连哭泣都要选择避开人群的角落,尽力为自己维护一点小小的尊严。

作家桐华说:“因为孩子的世界很小,所以所有的小事都不小。”大人看起来,最多就是严厉一点的话语,在孩子有限的人际经验中,可能就是血淋淋的攻击和碾压。

看过一个小视频,女人一路批评犯错的儿子,可是孩子油盐不进,怎么都不肯认错。孩子的态度简直叫妈妈气炸,然而当他俩进了电梯后,母亲再也没有当着同乘的邻居面数落孩子一句。

等其他人都下了电梯,原先态度傲慢的儿子,开口第一句竟是:“妈妈,谢谢你,刚刚给我留了面子。”妈妈的维护,终于让孩子收起一身尖锐的刺,敞开心扉开始与母亲沟通。

哲学家约翰·洛克有句名言:“父母越不宣扬子女的过错,子女对自己的名誉就越看重,因而也会更小心维护别人对自己的好评。”

在这种良性循环里,培养的不仅仅是孩子的自觉,更是他对自身价值的认可,和对他人、对世界积极正向的态度。

给孩子留足面子,这件事不容易,但最终收获成长的绝不止孩子,也包括我们自己。

猜你喜欢
面子大人儿子
打儿子
大人都不知道的事
让我们学着长成一个大人
假如我是大人
“Face Culture” in China and America
某贪官的面子
谁的儿子笨
你养的好儿子
如果没有了大人
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