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志芳:带着村民种“硒”望

2020-06-23 01:52丁德全李勇海言
银潮 2020年6期
关键词:责任田如东县糯玉米

文>>>丁德全 李勇 海言

冯志芳(左)现场指导农户培育种苗

冯志芳在包装玉米

“能够发挥自己的一技之长,让村民走上脱贫致富路,再苦再累,我也心甘情愿。”冯志芳说。今年69 岁的冯志芳是南通市如东县绿野富硒玉米专业合作社社长。

2004 年,冯志芳从如东县双甸镇农技推广站副站长岗位上退休后,承包了20 亩地种玉米。那时周围村民对玉米品种不讲究,只要是玉米就种。结合自己在岗时的技术经验,加上市场调研,她精选优良品种“苏玉糯一号”,精心培管,科学采收,当年亩产达1800 多斤。别人种的玉米只卖两毛钱一斤,而冯志芳的“苏玉糯一号”玉米卖到7 毛钱一斤。

尝到优良品种甜头的冯志芳决定在品质和保鲜上创新。她把科研方向从“增产增收”转到“绿色健康”上来。当时市场上正热销“北大富硒康”。冯志芳心想:能否通过科技手段让玉米在生长过程中增加“硒”含量,生产出富硒玉米呢?她着手实验,哪知想法容易成功难,一次次试验,一次次失败。经历16次失败后,她成功地让玉米里“硒”的含量增加到了70—290 微克,是普通玉米“硒”含量的4 倍以上。

成功后的冯志芳并不满足。鲜玉米销售期短,不便于储藏,她开始研究科学的加工方法,将富硒糯玉米加工后销售。功夫不负有心人,冯志芳终于研发出富硒糯玉米高温杀菌、真空包装的成熟技术。加工后的富硒糯玉米,不仅保持口感绵糯,微量元素也毫不丢失。

2007 年7 月,冯志芳向国家商标局注册“智方”牌商标,成立南通雪莲食品有限公司,开始规模生产“智方”牌鲜食富硒糯玉米,并成立了如东县绿野富硒玉米专业合作社。

“多亏了冯大姐,是她动员我参加合作社,使我的家庭脱了贫。”冒玉梅是合作社第一批社员,左手残疾,不能外出打工,也干不了重农活。冯志芳主动登门让她到合作社干一些力所能及的活,还免费给她玉米种苗,教她育苗、捉虫、施肥等技术。如今,冒玉梅已是合作社技术骨干,家庭也成功脱贫。

“冯站长是我家的恩人。”79 岁的村民林来英说。林来英儿子几年前因病去世,为治病花光了家里所有积蓄。老夫妻俩守着十亩多地艰难度日。冯志芳安排林来英到合作社干活,给她开工资,还送她富硒玉米种子,和她一起在田里精耕细作。玉米成熟后,冯志芳再以高于市场的价格收购,增加林来英家庭收入。

镇东村村民卢超群、缪美华夫妇,因为女儿、女婿不在身边,夫妻俩既要照料常年生病的母亲,又要照顾孤寡的姑姑,还要带两个上幼儿园的孙子。冯志芳请缪美华到合作社负责真空包装,并让她在自家责任田里种植富硒玉米。缪美华说:“冯站长给了我充分的自由,不但没有影响我料理家务、接送孩子、照顾家人,还增加了我的家庭收入。”

镇东村村民蒋玉林因病常年卧床,儿子蒋爱军在苏州上大学,课余时间到饭店洗盘子挣生活费。冯志芳把蒋玉林妻子吸收进合作社,也指导她在自家责任田里种植玉米,一年增加收入几千元。蒋爱军暑期回家,冯志芳让他到合作社,手把手教他操作电锅炉。蒋爱军认真好学,考取了特种设备操作证。大学毕业后,他竞聘到江苏东和投资集团从事软件设计工作。如今,蒋玉林家盖起了楼房,买了轿车。蒋玉林开心地说:“盖了新楼房,买了新轿车,我家的‘穷帽子’彻底摘掉了。”

为村民着想,让利于民,让村民吃上“定心丸”,是冯志芳创办合作社的初心。目前,合作社已形成“公司+基地+农户”“科技+品牌+市场”和“小农户、大基地,小群体、大规模”的产业化模式。

合作社章程中明确写道:种子由合作社优惠供应;对困难家庭免费赠送种子、种苗;社员种植的产品只要合格,保证以价格高于其他厂家收购。为让村民种上“放心田”,得到更多利益,把天灾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冯志芳建立了合作社风险基金。2013 年夏,玉米扬花期遇到连续高温,村民张宏吉种的玉米颗粒无收,一家人愁眉不展。冯志芳第一时间将补偿款送上门。张宏吉流着泪说:“说你是守护神,一点不夸大。”有人问她:“你这样做是不是有点傻?”冯志芳说:“只要能让村民富裕,我个人损失点没有关系。”

为种植真正绿色无公害农产品,避免汽车尾气污染,冯志芳要求合作社的田必须距离公路至少1 公里;作物生长过程中,不使用含有激素的农药,也不使用机动喷雾器喷水等。为避免虫害,冯志芳经常一大早就到田里捉虫。在家人眼里,她大部分时间耗在田里。“就差搭张床在田里睡觉了。”女儿吴红霞说。

继富硒糯玉米后,冯志芳又相继开发出富硒大米、富硒杂粮等农产品,摸索出不同作物立体套种的种植新技术,比常规种植每亩增收1000 多元。

丛家坝村村民丛宏远患有哮喘病,且嗜酒如命,把大部分责任田租给别人耕种。村干部多次到他家里做工作,劝说他戒酒,干点正事挣点钱,可他充耳不闻。冯志芳知道后,登门承诺:“你跟着我干,保证让你致富。”尽管知道冯志芳的名气,但丛宏远还是将信将疑。虽然丛宏远家剩下的责任田都是分布在渠边沟头的“零头地”,但采取冯志芳教的套种方法,种植富硒玉米、富硒蚕豆、富硒大豆等,第一年仅玉米收入就净赚1000 多元。他看到了希望,对冯志芳说:“我戒酒,跟你好好干。”如今,“酒鬼”“懒汉”成了富裕户。

10 多年来,先后有500 多户村民加入合作社,实现脱贫率100%。

合作社每年有数十万斤富硒玉米、富硒大米销往南通、上海、无锡、苏州等地,被评为全省供销合作社系统首批“四有”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全国总社“千社千品”富农工程示范专业合作社。

冯志芳以专业合作社为载体,发展绿色高效农业,开发绿色健康食品,在绿野上播撒“硒”望,展示了新时代退休干部助力乡村、无私奉献的精神风貌。她先后荣获省妇联“双学双比”先进个人、省首届“百佳农民经纪人”和“南通市十佳农产品经纪人”“南通市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

脑筋急转弯答案:

1.洞

2.冲(先把“只”立起来)

3.他已经开过了

4.刀削面

猜你喜欢
责任田如东县糯玉米
如东县洋口港实验小学教师作品
The Mosquito and the Lion
A Harvest season.
裤带面
北方糯玉米高产高效栽培研究
浅论糯玉米苗期田间管理
如何提高糯玉米的深加工价值
种好“责任田”管好“钱袋子” 稳住“主心骨”
“居然责任到我头上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