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乡村人居环境的特点及治理对策探析

2020-06-23 03:25张慧孙国城
价值工程 2020年15期
关键词:原因与对策

张慧 孙国城

摘要:新疆地域跨度大,乡村人居环境整体处于较低水平。随着脱贫攻坚的成效日益显现,在克服了基本的生存问题之后,人们对于改善乡村人居环境有着迫切的需求。受限于不均衡的经济社会发展现状,新疆难以出台全区适用且具体的人居环境治理政策及指导意见。本文结合地域特征,对新疆乡村人居环境治理现状进行梳理,探讨阻碍乡村人居环境治理的原因,初步探析治理对策,为进一步精准治理提供参考。

Abstract: Xinjiang has a large regional span, and the overall rural living environment is at a low level. With the increasing effectiveness of poverty alleviation, people have an urgent need to improve the rural living environment after overcoming the basic survival problems. Limited by the unbalanced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status, it is difficult for Xinjiang to issue applicable and specific policies and guidance on human settlements. Based on the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this paper comb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rural human settlements governance in Xinjiang, discusses the reasons that hinder the governance of rural human settlements, and preliminarily analyzes the governance countermeasures, 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further precise governance.

关键词:乡村人居环境;治理现状;原因与对策

Key words: rural human settlement environment;governance status;causes and 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TU982.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20)15-0077-02

1  乡村人居环境的概述

1.1 乡村人居环境的概念

吳良镛院士在《人居环境科学导论》中提出:人居环境,是人类聚居生活的地方,是与人类生存活动密切相关的地表空间,是人类在大自然中赖以生存的基地,是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主要场所,它是由自然系统、社会系统、人类系统、居住系统、支撑系统五大系统组成[1],这一定义提出后获得了较为广泛的认同。

乡村人居环境属于人居环境的一种类型,其诠释在不同视角、不同领域、不同学科、不同角度下各有不同。左玉辉认为乡村人居环境是由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人工环境等组成的,在原有人居环境的定义上有一定拓展[2]。马小英指出所谓乡村人居环境,就是指在乡村区域内,所有农户生产生活所需的一切物质与非物质的有机结合体,它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系统,具有复杂性[3]。

笔者认为乡村人居环境作为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的统一体,既包括生产生活所需的衣食住行等基础设施,也包括经济、社会、文化等要素,具体可以概括为生态环境、居住环境、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社会环境、经济发展环境六个要素。

1.2 乡村人居环境治理的要求

21世纪初,乡村人居建设极大的夸大生产力的进步,忽视对自然,对人的重视,缺乏远见。所有的得失都属于生产力的水平及人民认识能力的水平。现在,生产力和技术水平高度发展,撤乡并镇,迁村并点,农村城市化成为必然。人们要求可持续发展,重新重视生态环境、绿色建筑、节能建筑、生态建筑,重视居住的舒适性研究,更加关注公共性空间的开发、规划、建设,保证合理的绿地,努力创造和谐的邻里空间,恢复自然村、镇的整体感、认同性和约束力,强调社会因素加入,唤起民众主人翁精神,促使居民关心自己所属村镇,复活村镇相互关联的人际关系,创造和谐的居住环境和人居环境。

在学术研究层面,吴良镛院士在《中国人居史》中提出以县域为治理的基本单元,以“保安全、便民生、实政权、兴教化”作为空间治理要素,开展人居环境建设。“保安全”要求居有定所,“便民生”要求安居乐业,“实政权”要求高效的县域层面治理能力,“兴教化”要求提高人们的社会文化素养[6]。

在国家政策层面,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中明确要求,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阶段性谋划,确保乡村振兴战略落实落地。作为重点内容之一的乡村人居环境治理,以建设美丽宜居村庄为导向,以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开展乡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全面提升乡村人居环境质量。

根据新疆地域特点和经济发展状况,乡村人居环境治理应聚焦现状,分段逐层提高。从满足人民衣食住行,到进一步提高经济收入;从健全基层社会管理机构,到拓展居民文体活动;从满足生产生活的物质需求,到丰富居民的精神世界。

1.3 适应新疆人居现状的研究概述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岳邦瑞教授,对西北干旱村镇聚落的营造模式进行了研究。研究依托人居环境学及干旱区资源学已有的研究成果,从水资源、土地资源、气候资源及建材资源4类地域资源入手,采取资源学的视角来研究绿洲聚落,以全面揭示“地域建设资源”与“地域聚落营造”之间的关系为目的,系统的总结了地域资源约束下的聚落营造模式;系统建构了基于地域资源约束的聚落营造理论。研究分别从宏观(全新疆)、中观(吐鲁番吐峪沟麻扎村)、微观(居民院落)3种尺度研究干旱区域人居环境,提出“地域资源约束”概念以及“优适建筑”理论[4]。

哈尔滨工业大学金虹教授,研究了严寒地区乡村人居环境的生态策略。通过对严寒地区气候特点与乡村人居环境现状及其诸多影响因素的分析,从生态住区、建筑设计到建筑技术进行了全方位、多层次的立体化研究,提出了人居生态环境及建筑质量的综合评价系统。在此基础上,给出了严寒地区乡村生态住区与绿色住宅的设计路径、设计模式、设计法则及系列设计方案和可操作性强的本土适宜技术[5]。

2  新疆乡村人居环境的特点

2.1 自然环境恶劣

从自然环境角度出发,新疆深居内陆、干旱缺水,绿洲呈分散分割状。在气候分区上,新疆属于干旱气候区,塔克拉玛干沙漠周边则为极端干旱气候区。在建筑热工设计分区中,新疆北部大多属于严寒地区,南部大多属于寒冷地区。特别是南疆地区,因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存在,气候异常干燥,是全国荒漠化最严重的区域,居住自然环境十分恶劣。生活在荒漠化地区的农民,为了维持生存从脆弱的自然环境中索取微薄的生活资料,过度垦殖、过度放牧又加剧了水土流失,草原沙化,使原已贫瘠的土地更加贫瘠,居住环境日益恶化。

2.2 基础设施薄弱

由于经济发展不均衡,历史欠账多,塔克拉玛干沙漠周边地区,水、电、路、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公共服务短板突出,地方病高发,各项基础条件差。近年来,由于脱贫攻坚战的大力推进,新疆境内乡村基础设施有了明显的改善,道路、供电、供水、通信设施等都有了长足的进展,房屋质量得到提高,居住功能逐步合理化,人居环境得到了显著提升。由于基础薄弱,短时间内大量资金政策的倾斜使基础设施、居住条件稳步提升,基本满足物质层面的使用需求,但社会、文化、人员素质等精神层面问题仍需深入探索、长期培养。

2.3 治理缺乏系统探索

当乡村人居环境治理成为农民及政府的共同目标时,各级财政投资及各领域学术研究焦点都随之转移,并按照一定的策略逐步实施。但对于新疆来说,南北差异大,很多通用性的治理方法无法有效实施。在实际工作中,由于缺少阶段化的目标和标准指引,基层改善乡村人居环境的努力往往有所偏差。基层干部在执行乡村人居环境治理时,缺乏系统的规划协调,大多是自上而下按文件执行。全国统一开展“厕所革命”时,各村镇都配建了卫生厕所,但未考虑新疆大部分地区处于严寒寒冷气候区,虽然夏天可以正常使用,但是一到冬天,浅埋于室外的排水管就会被冻住,粪便无法排出。污水治理作为主攻方向之一,各地批量新建污水管网,但由于人口密度较低及蒸发量大的原因,居民零星排出的污水还未到污水处理厂就已蒸发。在易地搬迁选址时,没有前期的可行性研究,更没有细致的村庄规划,选址布局全凭感觉,而实际情况是新选地址水电路都没有通,每一项建设都需要极大的资金投入,结果所有房屋、道路、种植大棚都建好,远观一片美好,但因为水资源匮乏,地下水又无法满足使用要求,致使搬迁区长时间无法入住。如果从别处引水,又需要一笔很大的水利资金。

总的来说,乡村基础设施薄弱、历史欠账多、各地情况不同,没有系统的引导,常常会使有限资金投向一个难以快速改善的领域,同时由于缺乏后续资金跟进,难以实现环境的快速有效改善。

3  完善乡村人居環境治理的意见与对策

3.1 统筹考虑,强化政策的系统性

在制定政策时,应宏观考虑财政、人力、基础设施配置等问题,能够给与地方基层干部以可操作性的指导,一步一步实施。乡村人居环境的改善不仅仅是建几个厕所、通几条马路的问题,而是将问题逐层分解,将“生态宜居”的总目标细化,提炼出乡村人居环境的分析框架,逐步构建乡村人居环境标准的基本要素,构建合理有效且具有可操作性的方法及框架。若上层构架搭不起来,基层干部缺乏相关专业知识,结果只能是项目断层、资金断链。从这个意义上说,明确不同发展阶段的乡村人居环境改善目标,进而形成分阶段的乡村人居环境改善路径,对于基层实际工作有着更强的指导意义。

3.2 分类指导,提高政策的针对性

基于当前乡村人居环境治理状况,迫切需要以实地考察为基础,了解当地的人居环境现状,因地制宜的制定治理对策。不能为解决某个具体的问题,出一项政策,拨一笔款,全疆统一实施。首先能够辨识出不同地区、不同文化社会背景下,最重要的、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然后有顺序、有重点的逐步解决、逐步提高。治理各参与方应思考在人力物力财力有限的情况下,如何提高资源配置的有效利用率。

3.3 全面分析,确保评估的科学性

为保证乡村人居环境治理的有效性,需要全面掌握当地的人居环境情况,评估人居环境的现状,测定当地乡村人居环境所处的状态,寻找人居环境治理存在的短板。利用木桶理论,从木桶最短的一块开始修补,一圈一圈的提高,科学的评估人居环境现状,确定阶段性的治理目标,逐个将存在的短板补齐,一步步提高乡村人居环境。

4  结论

随着一系列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政策出台,乡村人居环境治理工作得到高度重视,但由于工作起步晚,基础弱,致使目前配套的政策体系尚不完善,不能有效指导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工作的推进。研究从乡村人居环境治理的现状、问题等方面分析了现有政策的不足,并提出了系统性、针对性的建议,以期为新疆乡村人居环境治理对策的选择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吴良镛.人居环境科学导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2]左玉辉.环境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3]马小英.乡村人居环境研究综述[J].环境科学,2014(10):116-117.

[4]岳邦瑞,李玥宏,王军.水资源约束下的绿洲乡土聚落形态特征研究——以吐鲁番麻扎村为例[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1,25(10):80-85.

[5]赵华,金虹.北方寒冷地区乡村住宅本土生态技术研究[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7(02):235-237,291.

[6]吴良镛.中国人居史[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4.

作者简介:张慧(1991-),女,新疆伊犁人,工程师,一级建造师(建筑)、咨询工程师(投资),研究方向为建筑设计、项目管理、BIM应用。

猜你喜欢
原因与对策
浅析中小型民营企业会计管理水平低下的原因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兴趣缺失的原因及对策
浅析基层林业人才流失现状及对策
在英语考试中产生阅读焦虑的原因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