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在儿科重症监护室的应用研究

2020-06-24 14:16杨柳王静宫敏邹平晓李素明
健康必读(上旬刊) 2020年4期

杨柳 王静 宫敏 邹平晓 李素明

【摘  要】目的:探究在儿科重症监护病房开展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的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3月在儿科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60例患儿,经过治疗生命体征平稳,根据随机分组原则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实验组给予一系列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儿出院时家属的满意度的差异,家属焦虑程度的变化差异。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平均住院日无明显差异,实验组家长在出院前一天对医务人员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焦虑值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儿科重症监护室开始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可以提高家属的满意度,降低家属的焦虑水平,从而提高医疗服务机构的社会效益。

【关键词】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儿科重症监护室;家属满意度;焦虑水平

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family-centered care, FCC)是建立在医护人员、患者及其家庭之间互利合作基础上的一种计划、提供和评价医疗护理的方法,其四个核心概念为:尊重、分享信息、参与、合作[1]。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ICU)是危重患儿集中救治的场所。一般情况下,PICU采取封闭式的管理,不允许家属陪护,家属会产生焦虑,对医务人员不信任,导致满意度降低。为此,本研究运用单间病房,采用家属陪护的形式,开展重症患儿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探讨此模式对家属焦虑的变化及满意度的情况,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3月在本院儿科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60例患儿,经过治疗生命体征平稳后,根据随机分组原则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纳入标准:(1)入住儿童重症监护病房,脱离了生命危险,生命体征趋于平稳.(2)患儿12岁以下 (3)患儿第一次入住重症监护室,患儿父母对环境不熟悉。(4)患儿家属签署研究的知情同意书,愿意参与此项研究。排除标准:家属有感染性疾病的,不宜进入病房陪护的。60例患儿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组各30例,两组研究对象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本研究经过院内伦理委员会评审通过。

1.2 方法

1.2.1对照组 入住PICU无家属陪护,采用常规的护理模式,由护士完成所有护理工作,包括基础护理、医嘱执行、健康宣教、营养护理、心理护理、预防感染、出院指导等,家属每日探视一次,每次30分钟。

1.2.2 实验组

(1)在科室成立FCC医护小组,建立“以家庭为中心”护理的相关规章制度,包括按需陪护制度、可实施的照护、健康教育内容等,对科室所有医务人员进行相关培训,并通过考核,改变医务人员的观念。

(2)患儿在生命体征趋向稳定的情况下,父亲或母亲可在单间病房留陪一人,签署按需陪护告知书。护士告知相关陪护制度:包括病房的环境、院感管理相关要求、陪护人员的要求等。

(3)患儿入院后,制定一对一个性化的诊疗计划和护理方案,在尊重患儿及家属隐私的前提下充分了解患儿及其家庭基本情况,生活习惯和兴趣爱好,考虑家属的知识、价值观、信仰和文化背景的不同,充分他们的想法,制定一对一个性化的诊疗计划和护理方案。

(4)医护共同查房,家属参与医护查房并提出观点,双方共同制定医疗决策,既保证患儿父母的参与,也帮助家属了解患儿的情况,并鼓励患儿家属说出他们自己的看法。

(5)家属参与护理工作,与护士共同评估患儿需要的护理措施,让他们感觉到自己对维护患儿健康的重要性。教会家属参与各项护理工作:①生活护理:包括擦浴、更换尿不湿、口腔护理、眼部护理及耳部护理、母乳喂养或者人工喂养等; ②专科护理:如静脉输液时,告知家属用药的目的及注意事项,让家属共同选择血管;安排口服药的使用及用药注意事项;让家属参与患者拍背、吸痰、雾化、出入量的记录等;③教会并鼓励家属参与生命体征的检测及心电监护的使用。

(6)提供多种形式的宣教方式:包括护士一对一示范、现场讲解、健康宣教视频、疾病相关知识、喂养知识等小册子等形式。

(7)保持与患者家属沟通,进行心理疏导和答疑解惑,缓解心理压力。

(8)为患者家属提供个性化的出院护理指导和康复指导。出院后,开展延续护理服务,对患者家属进行电话及微信随访,解答出院后可能存在的问题。

1.3 评价指标

1.3.1 住院两组患儿平均住院日

1.3.2  干预前后两组患儿焦虑程度,采用SAS量表,SAS的主要统计指标为总分。将20个项目的各个得分相加,即得粗分;用粗分乘以1.25以后取整数部份,就得到标准分。50 以下为无焦虑; 50~59 为轻度焦虑; 60~69 为中度焦虑; 70 以上为严重焦虑。实验组及对照组患儿家属在入院第一天及出院或转出前一天进行调查。

1.3.3患者家属出院时满意度评价:自制的患者满意度量表,对入院宣教、用药事项告知、注意事项告知、护士服务态度、及时响应五个维度进行评价。满分100分。在患者出院或者转出时由管床护士提供问卷,回收率为100%,问卷有效率为100%。

1.4 統计学处理

采用 SPSS 20. 0 统计学软件见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进行统计描述,应用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检验标准:p<0.05

2 结果

2.1 实验组平均住院日为5.89±2.66天,观察组的平均住院日为6.13±2.52天,两组的平均住院日无统计学差异。

2.2 两组患儿出院时家属满意度的比较

实验组出院/转出时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2.4 干预前后两组患儿焦虑程度的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儿家属的SAS得分无明显统计学差别;干预后,两组患儿家属的SAS得分均较干预前降低,且实验组降低更明显,两组评分有统计学差别。见表3

3 讨论

近年来,FCC作为一种新的护理模式逐渐得到国内外广泛认可[2][3]。.FCC是以医护为主导的医疗服务模式向以患者及其家属为中心的服务模式的转换,其核心理念充分体现了护理的人文关怀精神,集中表现为对患者及其家属的尊重和关注,个性化的护理服务能够有效提高护理质量[4]。同时FCC也是有效进行医学知识教育和提高后续家庭护理水平的有效手段。尽管现阶段在国内医院儿科实施FCC依然存在一定的挑战和难度,例如:如何与家属建立有效的沟通体系和健康知识宣教方式,如何在实施FCC的过程中保障患儿安全和预防院感的发生,如何获得在个性化诊疗方案和保障病人隐私和尊重方面获得平衡。但是在儿科病房推行FCC依然是非常有益的尝试。

本研究结果发现,在儿科重症病房实施FCC能够有效改善患儿家属的焦虑程度,提高患儿家属的满意度,这与既往研究结果基本是一致的[5][6]。本研究结果也发现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型未能明显缩短患儿的住院时间,可能是研究的样本数量有限、两组患儿疾病类型及危重程度差异等因素导致,同时由于研究范围有限,本研究并未对患儿进行追踪随访,无法评估FCC对患儿康复产生的效果,FCC对于提高家属家庭护理能力所带来的康复效果无法体现。既往研究则证明FCC干预能够明显改善癫痫患儿出院后的服药依从性和躯体健康状况以及在出院后提高产妇母亲角色适应、母乳喂养技能和新生儿护理技能[6][7]。

目前国内在儿科方面实施FCC的效果评价研究逐渐增多。但是依然存在下列问题:研究样本量较小;多数研究为未分组的FCC效果评价,主要集中于评估实施前和实施后的效果对比,无法对比FCC与传统护理措施的差异;部分研究设置了实验组和对照组,但是未进行随机对照,无法排除常见混杂因素的干扰,从而影响了评估效果的有效性。未来评估FCC在PICU环境下实施效果的研究需进一步加大样本量,甚至开展多中心的研究,充分考虑患儿危重症程度和疾病分类,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设计针对不同疾病种类的重症患儿的FCC实施方案和效果评价,加强FCC护理长期效果追踪随访,以提高FCC的实施能力和改善FCC实施效果,将重症患儿的护理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 Johnson, B. H. & Abraham, M. R. (2012). Partnering with Patients, Residents, and Families: A Resource for Leaders of Hospitals, Ambulatory Care Settings, and Long-Term Care Communities. Bethesda, MD: Institute for Patient- and Family-Centered Care.

[2] 张际, 赵娟, 潘传波. “以家庭为中心护理”在儿科的应用现状和展望[J]. 重庆医学, 2005, 34(6):932-934.

[3] 冀慧娟, 赵慧颖, 安友仲. 提倡在ICU实施以患者和家庭为中心的医疗服务[J].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2019, 31(4):397-399.

[4] 李君丽,韦琴.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在儿科应用的研究进展[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18(25):3090-3092.

[5] 田浩,杨新凤,杨洁.人文关怀对儿科重症监护病房家属满意度、患儿依从性的影响[J].医学临床研究,2017,34(1):176-178.

[6] 木冬妹, 陶浙燕, 王飞飞,等. 以家庭为中心的陪护制度在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的应用研究[J].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2018, 34(6):505-509.

[7] 周进芳, 张旭, 劉洁, 等. 以家庭为中心的教育干预在癫痫患儿中的应用[J]. 川北医学院学报, 2019(3).

[8] 张慧, 张缨, 周杏仙. 以家庭为中心的产科护理模式探讨[J]. 中华护理杂志, 2006, 041(009):804-806.

基金项目:

2017年宝安区医疗卫生基础研究项目,2017JD074,“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在儿科重症监护病房恢复期患儿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