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中写作教学有效融合的策略探究

2020-06-24 06:16王丽华
作文成功之路·教育前言 2020年12期
关键词:三观中华高中语文

王丽华

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就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德育性、时代性和多样性的特点,在高中写作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基于此,本文分析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中写作教学的有效融合策略。

为了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正确的三观,高中语文教师在写作教学中,应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导学生积累写作素材,促进学生作文综合素质的提升。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中写作教学的有效融合的必要性

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作文教学的重要核心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驾驭语言的能力和写作技能,是书面语表达能力的体现,也是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手段,更体现了学生综合能力、观察能力和生活阅历。为了帮助学生走出无病呻吟、胡编乱造、拼凑套作的写作困境,必须从传统文化中汲取丰富的营养,从根本上促进学生作文素养的提升。

2.作文训练能促进学生更好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中华民族的基因,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经过长期的历史发展形成的,其价值体系非常独特,根植于中国人内心,并对中国人的行为方式和思想方式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通过作文训练,在听说读写中融合与运用,能更好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中写作教学的有效融合途径

1.与传统文化相结合,树立正确三观

为了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文明的良好品质,新课改要求充分发挥高中语文课程的优势,使学生通过浸染优秀文化,形成健康向上的人生态度。而崇正义、守诚信、讲仁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展现了龚自珍的奉献精神;“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则是文天祥不屈精神的写照;“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是杜甫的忧国忧民的思想和社会担当的映衬。为此,写作时,要求学生有健康的感情和正確的观点,而通过学习传统文化,即为学生写出优秀作文奠定了基础,同时也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

2.与传统文化相结合,培养学生审美情趣

新课改指出,通过审美教育,能全面发展学生的知情意。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为了使学生接受美的熏陶,需要发展和丰富学生的情感,对学生审美情趣和审美意识进行培养。随着生活节奏不断加快,人们的审美情趣也在发生改变。当今大众审美的主流是便捷、简单和通俗,含蓄典雅的美感缺失。而含蓄蕴藉的美蕴含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尤其是在古典文学中常常采用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手法,很少直抒胸臆。比如明代诗人于谦写下了“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这样掷地有声的诗句,用石灰做比喻,以表达自己不怕牺牲、为国尽忠的大义凛然的决心和勇气。再比如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则是借月抒情,表达了李白思念家乡的情感。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在笔下的自然万物中融入自己的喜怒哀乐,这样就不会过于直白直截了当地表达情感。通过发挥自身丰富的想象力,使作文更加耐人寻味。

3.与传统文化相结合,促进语言水平的提升

作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语言水平。为此,学生在写作时候,应结合表达的需要,展开联想,恰当地运用抒情、议论、叙述等表达方式。在古典文学作品中,有太多可供学习的典范。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学习古人妙用修辞的创意和遣词造句的方法,通过对更多优美词句的积累,在写作时才能下笔如有神,培养细腻的语言表达能力,促进写作水平的全方位提升,对于从整体上提升学生作文素养,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学生要多角度观察生活,从多方面积累和运用写作素材,这样才能形成独特的思考和感悟。而生活和阅读,是经历和体验的重要来源,只有亲身经历,才能深入感受生活的酸甜苦辣和人间百态。而通过阅读,思考和领悟文学作品中人物的情感和故事,对世间万物更深刻的体会,才能形成多元化的思想。

综上所述,在高中写作教学中,不能完全照搬传统文化,应有效运用,以更好地促进学生作文素养的提升。

(课题名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中语文教学有效结合的策略研究;课题编号:GZYW2019-1)

猜你喜欢
三观中华高中语文
三观壁画
你的三观,我很喜欢
有用的人,都在读无用的书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浅析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实用性和创新性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