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桩码头预制砼构件表观质量问题与控制方法

2020-06-25 03:20彭志俊中交二航局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珠江水运 2020年11期
关键词:消泡剂蜂窝外加剂

彭志俊 中交二航局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1.工程概况

本文将湖北省荆州市内某资源码头工程当成具体研究对象进行分析,该码头长宽分别达到256m、22m,码头横梁各排架间距为8m,此外本工程还包含码头纵梁、后边梁、前边梁及引桥立柱等部件。为保证项目整体质量,有必要针对预制砼构件常见的蜂窝病害进行探讨。

2.高桩码头预制砼构件表面蜂窝的原因

蜂窝病害的出现与混凝土结构质量欠佳有密切关联,在石子含量偏多而砂浆不足的情况下产生形似蜂窝的空隙,具体见图1。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混凝土配比不合适,需调整石子、水分、砂浆等物质的比重;(2)未进行充分搅拌,内部结构不均匀,振捣结果未达到设计标准;(3)下料数目存在明显误差,从而使得石子、砂浆等物质难以融为一体;(4)下料前未进行分层,振捣工作不完全;(5)模板存在缝隙,大量水泥浆从缝隙中流出;(6)钢筋数目多、排列紧密,混凝土无法从缝隙中流至内部,从而使内部结构分布不均。

图1 预制砼构件蜂窝现象

2.1 混凝土的配合比

在影响混凝土性能的各类因素中,配比不当将直接降低整体性能,若经过试验后所确定的配比缺乏可行性,将导致材料用量失衡,混凝土黏稠状态欠佳。具体表现为在混凝土振捣的过程中投入过多的外加剂,由此导致混凝土粘稠度提升,造成无法正常均匀地搅拌,且搅拌阶段将形成丰富的气泡,经过全程振捣后,存在于混凝土内部的气泡依然难以有效外排,后续易引发混凝土表面蜂窝病害,轻则影响美观性,重则降低混凝土综合性能。

2.2 混凝土和易性

混凝土分层是工程中的典型问题,主要受振捣缺乏连续性的影响,导致混合料离析泌水。同时与施工人员的工艺方法不当也有密切关联,其对于振捣工艺的把控存在偏差,未依据特定的流程有序做好振捣作业,在振捣力度不足的情况下导致混凝土内部气泡聚集,物料分布缺乏均匀性,结构组成不合理。部分水泥厂所提供的水泥材料性能与施工要求存在偏差,其为提高水泥细腻程度而过度使用二乙二醇等相关助磨剂,此类物质虽具有引气性,但其对于混凝土性能的改善作用极为微弱,反而形成大量气泡。

2.3 环境温度

在混凝土气泡未完全排出的情况下,因温度的变化导致气泡体积随之发生改变,环境温度的提高将促使气泡膨胀,在体积变大的同时承载力下降,从而破裂。反之,若环境温度处于较低状态,此时气泡具有体积小、承载力高的特点,彼此间相互作用并形成联通气泡。混凝土结构面层存在气泡时,尽管数量与体积都相对较小,但出现面层混合料强度偏低且在气泡强度之下时,受温度的影响气泡体积将发生变化,使其周边浆体状态发生改变,随时间的推移浆液强度提高,达到特定强度后尽管气泡体积在持续膨胀,但浆体强度已经达到限值而不发生变化,因此在气泡增大时易发生质量问题。

3.针对预制砼构件蜂窝现象的预防措施处理方法

3.1 蜂窝控制措施

(1)需根据设计标准选择混凝土各材料配比,并充分搅拌使其内部完全均匀;(2)在对该构件进行浇筑前需事先检查模板拼接是否达到设计标准,且在浇筑时需选派专人实时检测模板是否出现异常,加强对模板缝隙的检查,必须做到拼接严密,对于模板周边的缝隙处理,可通过双面胶带粘贴的方式而实现。(3)需熟练把握振捣工序,合理控制振捣次数与时间,还需注重对四周以及连接位置的振捣;最后,振捣前需进行分层,每层厚度应结合实际工程与设计标准进行确定。

3.2 混凝土的黏稠度控制

混凝土是重要材料,也将对施工质量造成直接影响,控制其黏稠度具有必要意义,主要途径为以合理的方式掺入外加剂,确定合适的配合比,避免混凝土黏稠度过大的问题。

3.3 混凝土的和易性控制

离析泌水是混凝土较为常见的质量问题,施工中应加强对振捣时间的控制,特殊情况下可采取二次振捣作业,通过此方式尽可能减少混凝土气泡,确保预制块内外部质量。

3.4 引气剂的使用

拌制混凝土时,向其中掺入适量质量优良的引气剂,在其作用下控制气泡直径,使其稳定在10~200μm区间,提高气泡分布的均匀性。此外,搅拌过程中可掺入适量消泡剂,使其与混凝土接触后发生充分反应,尽可能减少气泡数量,提高混凝土的质量。

3.5 浇筑

浇筑施工中加强对厚度的控制,无论何种条件,厚度均要在50 cm内,且各处分布要足够均匀;混凝土浇筑高度以2m内为宜,超出该值则要辅以优化措施,如借助串筒下料。浇筑时加强对模板、预埋件等相关构件的检验。浇筑工作量较大,对技术水平提出较高要求,施工中存在诸多干扰因素,因此要落实基础保障工作,为施工人员营造安全的环境,从而提高施工效率。

3.6 消泡剂的使用

消泡剂具有多重应用效果,可有效抑制气泡,避免混凝土气泡含量过高的情况;此外,还具备处理已有气泡的能力。若要充分发挥出消泡剂的作用,则要注重对发泡体系的考量,所使用的消泡剂类别、总量都要足够合理,使其具有较强的消除气泡能力。尽管此类外加剂的应用效果较好,但需严格控制其用量,避免过度使用。消泡剂的兼容性要好,在气泡性溶液中应实现高效的溶解。从应用优势来看,消泡剂并不具备生理活性,因此安全性良好,且化学性质稳定,在使用中表现出较强的耐氧化能力,通常,减水剂是外加剂中极为关键的部分,几乎所有外加剂中都含有此成分,减水剂的类型丰富,应用较广泛的有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当其与混凝土接触后,则会带来混凝土表面张拉下降的情况,从而加大了气泡发生概率,后续在拌制过程中将明显增加气泡含量,工程人员对此问题给予了高度重视,并提出掺入消泡剂的方式,在其作用下避免气泡数量过多的问题。

3.7 基于复振的方式消除蜂窝麻面

工程经验表明,某建筑工程中6根大型墩柱表面都发生不同程度的质量问题,虽然其下部平整光洁,但上部伴有大量气泡,且随高度的增加此现象愈发明显。从施工现场情况来看,同个桥墩所用的混凝土材料均源自于相同的批次,甚至完全使用同一车混凝土,而各处模板的规格、安装方式也并无差异,但桥墩上下部质量却存在天壤之别。经分析后得知,与第二层振捣作业有关,此环节则会对第一层造成影响,后续各层振捣均会作用至前面的各层,桥墩下部由于经过充分的振捣,外观质量表现良好,向上由于受振次数减少,在缺乏足够的振捣时导致气泡数量增加。尽管《混凝土泵送施工技术规程》(JGJ/T 10-2011)作出明确规定,即以20~30min为间隔安排一次复振,但从实际工程状况来看,能够依据规范做好此项工作的施工单位屈指可数。因此,此类问题需得到施工单位的高度重视,有必要落实至实际施工中。

4.结束语

要想真正做到对高桩码头外形质量的严格管理,只有综合考虑选材、技术、流程、养护以及组装等所有流程。本文详细分析了高桩码头砼构件生产过程中出现蜂窝病害问题,并研究其产生的原因,以此为基础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望为类似工程所借鉴。

猜你喜欢
消泡剂蜂窝外加剂
蜂窝住宅
蓄热式炉用蜂窝体有了先进适用的标准
新型油井水泥消泡剂的研制
中性墨水的消泡剂和消泡
中性墨水的消泡和消泡剂
中性墨水的消泡和消泡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