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艺术素养评价现状及方式研究

2020-06-27 14:01于腾云
西部学刊 2020年5期
关键词:艺术素养评价方式高校学生

摘要:学生艺术素养的提升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全面而又个性的发展,也可以间接提升学生的创造力。加强对学生艺术素养的评价,更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学生综合素质全方面发展的有力措施。当前,高校学生对艺术素养的认识与理解较为片面,部分高校缺乏开展艺术素养教育的明确目标和高素质的师资队伍。要加强高校学生艺术素养的培养就要明确艺术素养评价的内容,厘清艺术素养评价的主体,规范艺术素养评价的程序,及时运用及反馈评价结果。

关键词:高校学生;艺术素养;评价方式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CN61-1487-(2020)05-0065-03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指出:“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广泛凝聚人民精神力量,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深厚支撑。”新时代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質评价的意见》(教基二[2014]11号)(以下简称“意见”)将“艺术素养”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五方面之一,并列明了考察的具体内容,为高校学生艺术素养及评价方式的研究明确了方向。

一、高校学生艺术素养评价内涵

(一)艺术素养

《意见》规定,艺术素养主要是考察学生对艺术的审美感受、理解、鉴赏和表现的能力。有学者认为,艺术素养指的是一个人对艺术的认知和修养,是对艺术欣赏能力和表现能力的综合体现。艺术素养不仅是单纯的会唱歌跳舞,而是一种深刻的思想、自由的精神、独立的人格以及正确的审美价值观,是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美国《国家核心艺术标准》(2014)规定,艺术素养是在学习艺术过程中,通过特有的艺术形式如象征或隐喻等流畅地使用艺术语言进行创造、表现、制作、展示、回应和连接的能力。它体现了一个具有艺术素养的人,能够将艺术知识、技能迁移到其他学科、环境和情境之中的能力。研究角度不同,对艺术素养内涵的界定也不同。综合文献研究,本文认为,艺术素养是学生综合素质的表现形式之一,不仅体现在对文学、音乐、美术、舞蹈等各类艺术形式的认识、理解、评价、展示能力等方面;更重要的是,能够将艺术的外在美内化为个人的内在美,提升个人的创造能力、创新能力,升华个人的精神品质,担当起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承担起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的重任。

(二)艺术素养评价

关于艺术素养评价的研究主要围绕以下几个范式展开:一是通过艺术课程评价的视角开展研究,这是一种评教结合的新型评价,注重艺术素养课程的过程性评价,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将发展性评价理念贯穿于对艺术素养课程评价的整个过程。二是通过围绕艺术素养评价的内容开展研究,不仅要考察学生的外在表现形式,更应关注学生的艺术能力和人文素养。三是围绕对艺术素养评价的目的开展研究,认为艺术素养的评价主要是为了激励和促进,不断提高学生的艺术能力、增强学生的艺术素养和改善学生的艺术思维,实现通过评价促进发展的目的。四是通过艺术素养评价方式的视角开展研究。认为对于艺术素养的评价应通过质性和量化相结合的方式,促进学生外在表现与内在修养共同提高和进步。

通过文献分析发现:一是关于学生艺术素养评价专门研究较少,主要集中在中小学学生综合素质的相关研究中,即使涉及学生艺术素养的研究分析,也往往是围绕艺术课程的评估展开,而关于高校学生艺术素养的独立理论研究则更少。二是关于学生艺术素养评价方式不够明确,虽然提出了过程性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质性评价与量化评价相结合,但是关于评价主体、评价内容及评价指标的深入分析还不够明确。三是关于学生艺术素养评价的内容研究相对单一,主要围绕绘画、音乐、舞蹈、文学等方面,较难体现出对学生艺术素养的整体性评价、综合性评价。基于此,本文认为,高校学生艺术素养评价应是在学生的艺术实践活动中,侧重于通过质性评价的方式,对学生艺术能力、人文素养、内在品质、创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整体性评价、综合性评价,树立牢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与提升。

二、高校学生艺术素养评价现状

在实践研究的基础上,发现高校学生艺术素养评价的现状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是学生对艺术素养的认识与理解较为片面。通过问卷、访谈的形式了解到,大多学生(非艺术类专业学生)对艺术素养的认识还只停留在音乐、舞蹈、美术、乐器、影视欣赏等课程的科目成绩或者证书等级考级上,认为这些只是校园文化学习、生活、交友的“调味品”;也有部分学生认为,艺术素养是当前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一方面,可有可无,并不会对个人的发展产生必然的影响。

二是高校缺乏开展艺术素养教育的明确目标。高校对学生的培养,主要围绕学生的专业课程。部分高校对学生的艺术素养培养的重视程度、关注程度还不够,一般情况下,除艺术类高校或者艺术类专业外,仅是在学生的通识课程或者选修课程中增加文学类、音乐类、影视欣赏类等课程,满足学生的学分需求,而不能有效提高学生对于艺术的兴趣,也不能有效提升学生艺术素养的养成和发展。

三是高校缺乏开展艺术教育高素质师资队伍。“一个没有美学指导的艺术教育,是盲目的和不成熟的艺术教育,正如不联系艺术实际的美学是空洞的美学一样。”高校教师是教学实践的参与者、指导者,对学生艺术素养的教育、引导和评价具有重要作用。然而,根据实际情况发现,艺术教师来源各不相同,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教师的质量水平不一,艺术素养的高低程度不同,对于艺术素养的认识和理解也不尽相同。对如何教授学生提升对艺术的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如何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能力,促进学生的专业和艺术素养得以融合发展、综合提升等,都对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实际上,高校开展艺术教育的高素质的师资力量依然相对匮乏,不能全面、有效地提升学生艺术素养发展水平的认知程度。

经分析,存在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传统教育的思想观念依然根深蒂固。对学生的能力评价往往是通过学生终结性的考试所取得的量化分数,亦或者是所取得的等级证书,注重的是结果评价,较为单一,缺乏对学生的过程性评价、综合性评价。二是艺术素养评价的规范尚不完善。艺术素养评价的制度是学校开展艺术素养评价的基础保障,当前,国家出台的规范性文件较为宏观,如《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的通知》(教体艺厅[2006]3号)、《教育部关于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教体艺[2014]1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国办发[ 2015]71号),对开展艺术素养评价的目标、评价的内容、评价的主体、评价的程序、评价结果的反馈及运用等方面没有明确的、具体的规定,不具有可操作性。

三、高校学生艺术素养评价的优化策略

艺术素養评价的专业性非常强,在学科层面横跨艺术学、社会学、管理学、统计学等多个学科领域,并且可综合运用数据建模、大数据挖掘、计算机信息,在过程上包含了个人基础信息、素养评估、监督和检查、沟通和记录等,具体到内容上包含艺术素养评价的内容、主体、程序、结果的反馈及运用,具体言之:

(一)艺术素养评价的内容

根据《意见》规定,对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内容之一的艺术素养,主要是“考察学生对艺术的审美感受、理解、鉴赏和表现的能力。重点是在音乐、美术、舞蹈、戏剧、戏曲、影视、书法等方面表现出来的兴趣特长,参加艺术活动的成果等。”本文研究艺术素养的评价内容是在该《意见》的基础上延伸,还包括学生艺术能力、人文素养、精神品质、创造能力和创新能力等质性的评价。评价内容详见表1:

(二)艺术素养评价的主体

艺术素养评价的主体是指能独立组织或开展艺术素养活动,并提交评价结果的个人或组织。高质量的艺术素养评价主体应具备以下条件:一是要具备基本的教育理论素养,熟悉教育实践过程,同时还要掌握一定的评价原理、方法和技术;二是具备组织协调、过程监控管理的能力;三是能够坚持原则、作风正派、评价公正。一般来讲,对学生开展艺术素养评价的主体主要是指学校教师,尤其是专门的艺术教育教师。当前背景下,追求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减少“一把尺子量人”带来的弊端,可以引入学生评价、家长评价、社会评价等多元素评价主体,即首先由学生开展自我评价;其次,在自我表述或者展示的基础上,同学之间互相评价;再次,通过学生家长对学生本人进行评价,如果条件允许或者要求,可以增加社会评价;最后,再结合教师评价,对学生的艺术素养进行整体性、全面性评价,得出较为客观的结论。

(三)艺术素养评价的程序

在借鉴《意见》对学生开展综合素质评价的基础上,对学生艺术素养评价程序可以按照“写实记录—考核整理—形成档案—材料使用”的流程开展。写实记录,是要客观地记录学生发展与成长的过程,对学生的活动记录、过程材料要确保“原汁原味”、有据可查,而不能有人为的、主观的评价,一般性的活动过程可不予记录。考核整理是对学生艺术素养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考核,可以是量化考核,如分值、等第、考级,也可以是质性评价,进行阶段性的归纳整理。形成档案,即将学生艺术素养的表现完整的记录在其档案中,可以是成绩或者证书以量化的形式予以体现或佐证,也可以是学生的突出事迹或者相关特长的说明材料,亦或者是教师对学生艺术素养的综合评价。材料使用,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认识自我,便于教师对学生进行科学分析,引导学生的发展,指导学生的成长;另一方面,完整的档案记录可以为单位或组织的遴选提供一定的参考。

(四)评价结果的运用及反馈

学生艺术素养评价的结果需通过再次审核来尽可能的减少评估过程中的错误,在审核评价结果时,要充分关注多元评价主体在风险评估中的具体表现,首先要保证科学评价,虽然终以科学数据或其他专业形式体现在评价报告中,但这些信息的形成过程少不了集体力量的参与;在评价过程中,充分考量多元评价主体的评价意见,将各方主体的评价结果作为有效考量的综合标准。其次,实现规范评估,严格程序性规范,不得存在武断、任意、滥用裁量权或者存在其它不遵程序的情况。确定最终评价结果后,及时反馈至评价主体方及评价对象,便于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或者能力发展有着较为清晰的认识;同时,也可以提升教师教学或对学生的培养更具有针对性,在反思—调整—提高—评价—反思的循环过程中,激励和促进学生艺术素养能力的发展和提升。

四、结语

学校艺术教育承担着落实立德树人、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目标的重要使命和责任,必须充分发挥自身应有的作用和功能。艺术素养评价的目的在于育人,明确学生发展方向,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有品位、有格调、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新时代青年。

作者简介:于腾云(1989-),男,汉族,安徽阜阳人,上海政法学院学生工作部社区管理中心副主任,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责任编辑:王宝林)

猜你喜欢
艺术素养评价方式高校学生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高校声乐教学模式之管窥
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语文教学之优化
舞蹈编导需要具有的人文素质和艺术修养分析
浅析高校服装表演专业学生必备的艺术素养及其培养方式
图式理论在阅读教学中应用的价值功能与评价方式
分析素描训练与大学生艺术素养的养成
美国化学课堂多样化学习评价方式带来的新思路
小议高校学生违纪处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