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班通”环境下的科学课趣味化学实验教学

2020-06-27 14:06李平兰王红妹俞玮袁小波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20年7期
关键词:班班班班通锥形瓶

李平兰 王红妹 俞玮 袁小波

小学科学教材中有许多跟实际生活有关的化学知识,而化学又是以实验为基础,带有“魔术”色彩的趣味化学实验,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对于小学生,我们无法向他们解释清楚大部分化学实验原理,他们只要获得与生活相关的最浅显的化学知识和概念。过去通过语言不能将实验效果直观展现给学生,也难以教学,导致教师不愿教,无法很好地教学,制约了学生的发展。“班班通”广泛应用于教育教学,为小学科学教学带来了新的气象,增添了无穷魅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班班通”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班班通”的建设和运用,无疑给农村小学科学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教师在教学中巧妙地运用“班班通”设计一些“现象课本外,原理课本内”的趣味化学实验,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而且可以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中,达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一、化学红绿灯教学

教学过程:由现实中的红绿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引出今天的实验内容。但是今天所有的过程都将是在“班班通”下做这个实验。打开“班班通”设备,把我们要做实验的药品分别投影介绍给学生看,并且通过幻灯片展示介绍这些药品以及注意事项。实验开始时,往锥形瓶中加入100ml水,再用药匙往锥形瓶中加入靛青胭脂红,震荡锥形瓶观察,我们观察到锥形瓶中溶液变蓝了。接着,分别在另两个烧杯中加入适量D-葡萄糖和适量氢氧化钠,溶解完全后倒入锥形瓶,震荡锥形瓶观察颜色变化,我们发现锥形瓶中溶液颜色变绿了。最后我们发现一会儿颜色又变了,变成红色了,又变成黄色了。我们塞上锥形瓶的瓶塞,上下震荡锥形瓶,然后把锥形瓶静置在桌面上,观察锥形瓶中溶液颜色的变化,我们发现溶液的颜色由绿色变成红色再变成黄色。

教学效果:由于整堂课都是在“班班通”的帮助下完成的,每个学生都能非常清楚地观察到实验过程中的每一个步骤和细节,更加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整堂课学生目不转睛地盯着大屏幕,生怕会漏掉什么一样。最后学生自己做实验的部分,表现得非常积极,对比平时只是跟他们讲理论课的课堂,本堂课的气氛活跃多了。

二、蓝瓶子实验教学

教学过程:先通过幻灯片展示本实验的实验原理。教师在“班班通”条件下进行演示实验。学生观看教师的实验。首先在锥形瓶中加入100ml水,再用药匙加入适量葡萄糖和亚甲基蓝粉末,震荡观察锥形瓶中溶液颜色的变化。然后在烧杯中加入氢氧化钠粉末,加水溶解,把所得溶液倒入锥形瓶中,注意观察锥形瓶中溶液颜色的变化。再次震荡锥形瓶,观察锥形瓶中溶液顏色的变化。最后把锥形瓶放在桌子上静置一会儿,观察颜色的变化。我们发现加入适量的葡萄糖和亚甲基蓝溶液变蓝色,加入氢氧化钠溶液震荡,溶液变成无色,再次震荡,溶液又变成了蓝色。

教学效果:这个实验,教师没有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只是通过“班班通”展示教师演示实验的方式进行教学的,虽然学生没有自己动手做实验,整堂课都只是在看,但整堂课学生的注意力很集中,气氛比较活跃,课堂结束后还意犹未尽。并且在最后讲解实验原理的时候,由于跟前一个实验的原理很像,学生比较容易接受。

三、当气球遇见橘皮教学

教学过程:课前请几个学生帮教师吹好气球放在桌子上。上课时,直接教师演示实验。首先让学生观看教师如何进行实验。教师先徒手剥开橘子,用手将橘子皮的汁液挤出,使其滴到吹好的气球上,让学生观察现象。此时我们发现当橘子果皮上的汁液滴到气球上时,气球会爆炸。在这个时候,我开始通过幻灯片出示该实验的原理,学生更容易理解。最后让学生自己体验实验的乐趣。

教学效果:本实验所需要的橘子和气球在生活中比较容易找到,实验步骤操作起来也很简单,可行性非常大。在实验前也有个别同学知道橘子皮的汁可以使气球爆炸,但是为何会使气球爆炸却不是很清楚。通过本堂课的教学,学生基本了解了这个实验的原理。而且整堂课学生都积极参与实验。在最后自己动手做实验的时候,女生也克服心理上的恐惧积极进行实验。

总而言之,“班班通”辅助教学,使声、图、像、情境与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等诸多手段结合起来,组成一个立体化、多方位的小学科学趣味化学实验教学形式;运用“班班通”教学,能让学生在实验中更好地观摩和正确操作,提高科学创造能力,爱上科学。课标鼓励农村小学科学开展实验教学,开展化学实验教学可以让小学生在联系实际生活的基础上加深对化学知识的了解。在农村小学,“班班通”设备运用比较广泛,因此使用“班班通”进行化学实验的教学,在农村小学科学教学中有着极高的可行性。并且,化学实验教学在农村地区的良好使用具有很多优点,可以改变农村小学的教学环境,对学生的教育和监护人的文化水平要求较低,对学生的厌学问题有所改善,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

猜你喜欢
班班班班通锥形瓶
利用“手持技术”和“注射器-锥形瓶”装置探究酶的作用特点
隔空灭火
检验蜡烛燃烧产物实验的新方法*—锥形瓶法
难忘的“班班有歌声”
红梅少年
——重庆市永川中学初2016级6班班歌
“班班通”背景下微课在农村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小学英语教学中“班班通”资源的应用策略
班班通辅助提升小学数学课堂趣味
学生对“酸碱中和滴定”的理解容易出现的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