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课教学幼小衔接策略

2020-06-27 14:06栾文杰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20年7期
关键词:幼小学科科学

栾文杰

幼儿园和小学是紧紧相邻的两个教育阶段,它们互相衔接。但在幼儿园和小学衔接中,幼儿园大班已经把幼小衔接当作一项重要工作来做,而小学阶段却忽视了此项工作,造成了幼小衔接的仓促性和单向性。目前,小学各学科已经开始认识和关注到幼小衔接工作在小学教学开展中的积极和促进意义。笔者以科学学科的教育教学为切入口,探讨科学学科在幼儿和小学阶段的连贯性和差异性,提出小学科学教学实现幼小衔接的策略。

孩子由幼儿园进入小学,对于他们而言这是一个极具考验性的转折,这将影响到孩子身心的健康和发展,是幼儿园、小学、家长等都应关注和研究的课题。但就目前幼儿园和小学衔接的情况看,小学阶段经常忽视了从幼儿园到小学教育这个过程中孩子心理所产生的变化。从学科的角度看,幼儿园教育内容中科学领域的学习是贯穿于整个幼儿阶段的;而自2017年秋季,小学一年级开始设置科学课后,就如何做好科学教育教学的幼小衔接开始成为科学教育工作者研究的课题,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探讨。

一、科学教学在幼儿和小学阶段的连贯性

在幼儿和小学阶段的科学课程设置和教材的编排上,存在着连贯性和持续性,在孩子科学能力、科学素养等方面的培养是逐步深化的,是一个系统的整体。幼儿的科学课教学内容的设置,应与孩子的日常生活相互融合,借助有趣味的课堂游戏,维护与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发展幼儿的求知与探索欲望,发展幼儿的认知能力。小学科学也把科学探究作为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重视学生动手动脑亲身经历等实践活动,塑造学生良好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素养,而且基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将小学阶段分为三个学段。在小学低年级,对孩子的科学教育,依据其由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的认知特点来进行,从小激发和保护学生的求知欲与好奇心,对学生科学精神的培养和实践创新能力的提高有深远影响。应该说,幼儿园和小学的科学教学存在连贯的特点,是逐步深化的科学学科教学。

二、科学教学在幼儿和小学阶段存在的差异

目前,幼儿科学学科教学和小学科学教学最突出的差异是在教育目标、教学内容、师生关系和教育组织与实施上。与幼儿园相比,小学科学的课程设置、课程内容及上课方式等发生了很大变化,而如果这时,小学科学教师完全按照小学生的特点和教材编写进行科学教学,那么必然会造成新入学儿童严重的不适应,从而影响孩子科学核心素养的形成及身心的发展。

(一)教学目标的差异

幼儿园科学教学应该重视幼儿的好奇心激发和维护,发展幼儿的认知能力;而小学科学以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的学科素养为宗旨,更加关注探究技能的培养,把培养思维能力作为重要内容。

(二)教学内容的差异

幼儿园的知识传授更加综合;而小学则是学科性的。在幼儿阶段,幼儿教育的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大领域的知识是相互渗透的,属于启蒙阶段;而小学教育内容则是按照学科来划分的,更注重每一个科目的素养,而不再是简单的游戏和活动。

(三)师生关系的差异

幼儿教师就像妈妈一样照顾孩子的饮食起居,教师和幼儿关系极其和谐,幼儿的被爱的需求和安全感能得到满足;而小学注重学习上的指导和知识的学习,尤其是科学学科,一年级一周仅上一节课,教师必然就少了对孩子生活上的关爱,孩子难免出现心理落差。

(四)教育组织实施的差异

幼儿的科学教学多采用直观性教学,强调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以游戏为主要活动形式,重视活动的趣味性;而小学科学是以学生的生活经验的扩展为主线,以学生探究、思维培养为辅线,整体构建科学教材内容,教学形式以课堂教学为主,还有一定的考试要求。这样的骤然变化,导致刚入学的孩子生理和心理上很难适应这么大的变化。

三、小学科学教育教学实现幼小衔接的策略

进入小学,是孩子对变化了的学习环境适应的时期,是孩子人生道路上的第一个转折点。如何让孩子顺利地过渡到小学,不仅是幼儿园大班教师单向性的工作,也是小学低学段各学科的教师需要去面对和研究的课题。现就小学科学教育教学在幼小衔接的工作谈四点认识。

(一)加强对幼儿心身情况的全面了解

一是小学科学教师和幼儿教师要相互联系、互相沟通,定期組织小学一、二年级科学教师和幼儿园教师的教研活动,使幼儿的科学学科素养持续养成;二是小学低年级科学教师要多阅读与低龄儿童心理健康相关的书籍,设计教学活动等要符合儿童的特点;三是低年级科学教师在学科教学的同时,要多参与班级举行的幼儿活动,利用课前、班空等时间,增强与学生的交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二)加强科学课堂的组织与调控能力

规范学习行为是养成科学习惯的前提。刚升入一年级的孩子行为习惯尚未养成,课堂不好管理,科学教师既要关注科学学科的教学,又要重视学生课堂行为习惯的培养,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和优良的学习习惯。

(三)学会用孩子的角度去看科学问题

由于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欠缺,一年级的课堂上经常出现学生听不懂老师讲什么,老师也不明白学生在说什么,这样就降低了课堂教学效率,给课堂教学造成阻碍。这就要求科学教师要贴近学生,关注学生的年龄特点,学会关注学生的前概念,用他们听得懂的话和看得懂的字去提问和交流,避免频繁使用大量专业性的科学词语。

(四)增强科学课的趣味性和体验性

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更适合和喜欢在活动和游戏中进行知识的学习。一年级的科学教学应以重视科学体验和科学启蒙为主,用孩子喜闻乐见的形式来进行。一年级的科学课可以让学生走出教室去观察、体验,满足他们观察的欲望,从而学会有序观察和养成自主探究的能力。一年级的科学教师除了课堂教学外,也可以穿插相关的“科学阅读”和“科学小魔术”等内容,引导学生自主地深入地进行科学探究。

猜你喜欢
幼小学科科学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如何有效地做好幼小衔接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从养成教育入手 促幼小平稳衔接
“超学科”来啦
幼小衔接,学前准备知多少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科学拔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