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科学课观察效率

2020-06-27 14:06金东权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20年7期
关键词:树皮科学课大树

金东权

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持久的感知活动,是学生获取学习能力的途径与方法,是才能的积累与发展的开端。在科学课堂上,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地观察、发现、总结、提高;要提供必需的实验器材,培养学生观察的能力和探究的水平,让学生在交流互评中、在智慧的碰撞中、在言语的交锋中,得到观察能力的提高。

世界著名教育专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观察是智慧的源泉,是知识理解和技艺掌握之母。”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观察是一切知识获得的基础。但是,学生由于年龄的原因,他们的观察还停留在表面,是感性的、初步的、肤浅的。如何让学生的观察更加高效,如何让学生的观察更加深刻,如何让学生的自我得到张扬,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一、巧设情境,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

小学生的注意力时间短,容易被别的学生打扰。边上一有风吹草动,他们的注意力马上就被吸引到一边去了,九头牛都拉不回来。但是,教师上课前巧妙地设置一个情境,却可以牢牢地吸引孩子的眼睛和心灵。

如我有一次在上公开课前,得知这个班级的学生比较活泼、比较调皮,很多老师都说课堂纪律难以掌控,管得了这边,另一边就开吵了;管得了那边,这一边又开场了。我苦思冥想,终于想出来一个办法:我端来一个盛了大半盆水的玻璃皿,让学生观察,我把右手中指伸入玻璃皿的水中,拿出后把右手食指放入口中,再问学生,你观察到了什么?学生都被这不按常理出牌的一幕镇住了,久久不语。最后,我告诉学生,这个不明液体,我怎么会尝呢?学生的观察能力还有待提高,我放入口中的是食指,浸入水中的是中指……这个课前导入的小活动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果然,这一节课,学生保持了长时间的专注,观察也仔细了,效果也更好了。

二、发挥实验器材的效用,促进学生观察能力的提高

实验器材是一堂科学课的生命和灵魂。科学课,就是要学生自己做实验,自己得出实验结论,教师的“满堂灌”“一言堂”,对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的提高,没有一点效果。也打击了孩子学习科学的积极性,抑制了学生天性的发展。

例如在小学科学培训时,有一位教师上的是《月相的变化》。这是一堂相当有难度的课,精华部分是一个模拟实验,四个孩子站圆圈的中心,一个孩子举着一个一半白一半黑的球,绕圆一圈,学生能看到白的一面变大又变小。但是由于圆心是四个孩子,视力不能传递,所以效果并不好。这位教师利用手机站在圆心拍摄,当作地球上的观察者,一半涂黑的乒乓球,围绕着手机转一圈,在大屏幕上投影,效果非常直观,非常好。

三、让学生有充足时间进行观察

(一)看、摸、闻、敲、印,充分观察

如笔者在教学三年级《观察一棵大树》一课时,先引导学生:我们可以运用身体的哪些器官,去怎样观察一棵大树。学生经过小组讨论后,归纳出可以用手摸一摸粗糙的树皮、光滑的树叶;可以用眼睛看一看各种深绿、浅绿的树叶,黑褐色的树皮;用鼻子闻一闻树叶的气味、树皮的气味;用指关节敲一敲大树的枝干,听一听会发出怎样的声音;用铅笔和白纸拓印一块树皮的纹理。学生说得条条有理,在实践中,也拿出了令人信服的成绩——一张张《我的大树观察表》图文并茂,内容翔实。

(二)养一养小动物,掌握第一手信息

如在《蚕宝宝》一课教学中,让每一位学生都去动手养一养蚕。学生非常喜欢,但仅仅是感情上的爱好。教师设计了一张科学、简单、易操作的表格,让学生在养蚕的过程中,不忘记观察、记录,不忘记收集信息,这样把学生的一种爱好,当作一种科学的态度来研究,取得了较好效果。两个月后的交流,学生对蚕宝宝的进食、蜕皮、做茧、化蛾,就不仅仅是初步的了解了,有些学生说起来头头是道,俨然是“半个专家”了。

(三)透过表面,进行深层次观察

观察并不是表面上的努力。观察结合思考,才能结出智慧的果实;在智慧的一次次碰撞中,真理才会诞生,科技才会进步,人类才会前进。

(四)小组讨论,智慧碰撞

观察的目的,是为下一步的讨论作铺垫。两个苹果合在一起,两个人仍旧每人只能吃一个;但是两种思想碰撞在一起,被两个人吸收,等于每一个人都拥有了两种思想、两种体验。

如在一次优质课评比的“二氧化碳浇灭蜡烛”这个活动中,有些小组实验成功了,但有些小组并没有成功。执教老师的课堂反应相当敏捷,针对这一个课堂生成,他及时询问学生:你们组没成功,在实验中,看到了怎样的现象?学生回答,蜡烛的火焰暗了一下,但又继续燃烧了。教师让他们把正在发生反应的烧杯拿到投影仪下面,全班同学一起观察,发现烧杯中还在不停地冒着小泡泡,说明化学反应还在继续,二氧化碳还在生成。这时,就有别的小组指出,失败的小组是心太急了,看见有大量气泡产生了,就迫不及待地“浇灭蜡燭”了,其实这个时候二氧化碳的浓度还不够,要稍微等一会。让失败组在投影仪下重做了一次,果然也成功了。

观察是学生意志品质的一部分,也是科学探究的基础。只有夯实基础,学生才能走得更远。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任重而道远。它就在我们一线教师的每一节课堂上,也在我们一线教师的每一个实验活动中。让我们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猜你喜欢
树皮科学课大树
上一堂动森科学课
大树的日常
咦,动物们都说爱树皮
浅谈如何上好小学科学课
大树的梦
科学课教学反思
科学课不利因素的实验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