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高效科学课堂的“桥梁”

2020-06-27 14:06姚婷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20年7期
关键词:绿豆芽桥梁微课

姚婷

推动世界发展的最强动力是科学,而科学和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在小学阶段,科学课程的教学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促使其能够对科学知识的内在本质进行主动探究。然而,传统的教学模式质量不高,为改善这一现状,微课模式应运而生。本文就微课模式在小学科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提出相关策略,旨在提升其教学质量。

一、激发兴趣,营造学习氛围

尽管小学阶段的科学课程仅仅是入门性质的,然而它依然涉及物理、化学及生物等多领域的知识。因此,教师在授课时,需要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精神,让学生能够自发提出问题,并对问题进行分析解决。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教师可应用微课模式,来激发学生兴趣,营造科学氛围,让学生对知识形成探索欲望,从而提高教学效率。为了有效应用微课模式,教师可以自行创建微课内容,将抽象的科学知识,以直观的场景予以还原,激发学生的兴趣。

例如,在教学《桥的形状与结构》一课时,教师可以在制作微课内容时,选取世界各地著名桥梁的图片并将其作为素材,让学生能见识到世界上的不同类型的桥梁,从而扩展其视野。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借助Flash设计,呈现桥梁的具体结构以及尺寸,从而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除此以外,教师还可以对桥梁周边的环境进行改造处理,如可以为桥梁搭配相应的景色,比如参天大树或崇山峻岭,借助美轮美奂的景色来震撼学生的心灵,确保学生的注意力能高度集中,降低其分散思维的可能性。当然,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围绕教学目标,不能够为了追求形式,而偏离教学目的。微课的应用是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是为了确保教学任务能顺利完成,教师不能舍本逐末,而是要对课程的重难点加以把握,确保教育元素得以实现。

在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应用微课能确保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于课堂。但教师也要避免过分追求形式化的教学。无论是微课形式还是一般的授课模式,终究是为了服务于教学,只有不背离教学目标,合理运用微课,才能真正提升教学质量。

二、展现过程,呈现自然现象

在现实世界中,有一些自然现象是需要在持续的作用下才能呈现的。但是由于课堂的教学时间有限,教师不能将大量的教学时间用来模拟这类现象。而借助微课,则可以消除时间及空间的障碍,将漫长的变化过程以短视频的形式加以呈现,同时设置倍速播放。这样做的目的在于能清晰直观地呈现现象,而且在倍速播放下,一些细微的变化也能看得格外清楚,学生在观察中的收获也会大大增加。

例如,教师在教学《观察绿豆芽的生长》时,尽管学生能在实际生活中定期观察绿豆芽的变化过程,但是这样的观察,仍然不够清晰具体,而且需要的时间也过长。教师曾经试着制作过绿豆芽,尽管每天都在观察绿豆芽的成长,但是却很难看出细微差异,而这也是学生在观察过程中难以避免的问题。因此,教师可以运用微课的形式,对绿豆芽一周的生长过程进行拍摄,并将这一过程加以浓缩,以两分钟的倍速播放形式呈现。如此,学生就能清楚地看到绿豆芽在成长过程中经历了什么,又有着怎样的变化特征。如果学生只是单纯凭借每天的观察,将无法细腻地捕捉绿豆芽的成长历程。而借助微课,学生能够清晰地看到绿豆芽是如何生长的。这样的变化过程,能抓住学生的心灵,让学生对其产生深刻的印象,确保学生在教师的教学中更好地理解豆芽的生长知识。

对自然现象的观察,是科学课程必须涉及的内容,但也同样是师生需要面临的一大难题。观察需要时间,可是教学时间是有限的,因此,教师要利用微课缩短这一时间,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三、选题明确,引導实验预习

小学科学课程需要进行大量的实验。在传统教学模式下,进行任何一项实验,都需要预习步骤。但是,预习涉及的课本活动内容较多,实验主题也过多,如果教师缺乏引导,将会导致学生的课前预习效果难以保证。对此,教师可借助微课的形式来确定选题,引导实验预习。教师可以为学生制作相应的预习性的微课,让学生在微课视频中对即将学习的内容产生好奇,进而提升教学成效。

例如,在教学《定滑轮与动滑轮》这一内容时,为了更好地组织实验,教师在实验开始之前,先让学生通过微课进行预习。为了更好地呈现微课内容,教师特意将《西游记》作为微课背景。在故事中,猪八戒偷吃供品被唐僧发现,唐僧惩罚它,让它将一大袋经书搬到楼顶,而且在搬运过程中不能够使用法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猪八戒向孙悟空请教。此处可以暂时停顿,让学生站在孙悟空的立场,思考该采取怎样的办法来将沉重的包袱运到高处。待学生思考后,教师接着为学生播放微课视频。在接下来的内容中,学生看到,孙悟空也一筹莫展,向一位科学教师请教。科学教师面对孙悟空的提问,特意准备了滑轮铁架台以及绳子等材料。此处再停顿,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这些材料来解决猪八戒的难题。学生经过思考,发现可以通过制作动滑轮以及定滑轮的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并没有直接为学生讲解定滑轮以及动滑轮的实验过程,而是借助西游记的故事,引发学生对这一节内容的思考,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也保证了教学质量。

在上述案例中,教师通过微课视频,为学生制作了一个小故事片。学生看似是在看故事,却在帮助猪八戒解决问题的同时,掌握了有关滑轮的科学知识,可谓一举两得,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总而言之,在小学科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探索教学策略。在当前的信息化背景下,教师要利用好微课这一模式,为学生呈现科学现象和科学实验过程;让学生能通过微课的形式,培养科学的探究精神,从而促进其提升学习质量,并保证小学科学教师的教学效率。

猜你喜欢
绿豆芽桥梁微课
豆芽芹菜治结石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手拉手 共搭爱的桥梁
句子也需要桥梁
高性能砼在桥梁中的应用
与“微课”的首次亲密接触
用爱心架起希望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