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教学方法在数学课堂的应用分析

2020-06-27 14:06肖淑华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20年7期
关键词:长方体表面积分层

肖淑华

社会快速发展,科技与信息逐渐成了人们生活的一部分。为了顺应时代发展,教育领域进行了多方面的整改,除了优化与完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以外,还大力进行了创新,各种各样的现代化教学方式扑面而来。小学数学是教育的基础,必须奠定好根基才能促进学生的成长。本文从“将学生进行分层教学”“教学任务应该进行分层”“教学内容应该进行分层”三个方面阐述了分层教学方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

一、学生分层

每个学生的起点都是不一样的,有些学生的基因比较好,热爱学习,在学习的时候接受能力就会强一些;有些学生打小就不喜欢学习,看到书本就觉得头疼,所以学习积极性和接受能力较差一些,也容易被一些难题“绊倒”,从而丧失了学习的兴趣。同时也有不少学生因家长将其和其他学生比较,导致压力过大,对学习产生了厌恶心理。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先要对学生的具体情况有所了解,然后根据情况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层次,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实现教学质量最优化,保证教学的实效性。教师在进行分层教学的时候,还要考虑到可能会发生的问题,以及学生的自尊心等等。

例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时,小学生对形象具体的东西比较敏感,而这部分内容是抽象性的知识,学生根据课本上的内容很难快速地理解掌握知识,更不会根据已知条件准确地进行判断及运算。比如这道题目:一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5,3,4,长方体的表面积是多少呢?虽然教材上进行了总结,并呈现了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但是学生在运算时并不知道应该对应哪些面值,导致在运算过程中频频出错。又如5×3+3×5+3×4+4×5,长方体一共有六个面,而表面积就是将其面积相加,这里只出现了四个面,但是学生找不到缺少的那两个面,这就明显地对知识了解得不够透彻。教师可以通过一步步引导,让学生深入了解正方体与长方体的差异,掌握两者表面积运算方式的不同。还有,学生在运算过程中常会出现忘记×2的状况,也就是光把三个面的面积相加,导致计算结果出错。这时教师可以进行分层教学,让学生多加练习类似题目,避免出现这样的错误。在进行教学的时候,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将其容易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然后将易错点难点集中到课堂中,通过探讨处理掉,让学生的数学能力得到提高。

二、教学任务分层

如今,任务教学也得到了教师们的应用及追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经常会设置这样那样的任务引导学生一步步深入了解知识。不过教师在布置这些学习任务的时候会统一进行,不管是难度系数还是数量,都采取了人人平等的方式。任务对成绩好、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来讲根本不算什么难事,因为课堂上的知识他们已经能够运用自如,面对教师布置的任务,并不具有挑战性,其通常能够快速解决。但是这些知识在成绩差、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眼中就如同洪水猛兽,每一次他们鼓起勇气去挑战,都会被各种各样的难题打倒。在这样的学习状态下,学生很快就会丧失学习兴趣与活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任务分层。

例如在教学“比的应用”的时候,设题:(1)一本課外读物我读了[27],还剩35页没有读,这本课外读物一共有多少页?列式用35÷[27]是错误的,通过画线段图让学生明确35页对应的分率是这本书的(1-[27]),列式应用35÷(1-[27])。再引申出变式题:(2)一本课外读物我第一天读了[27],第二天读了[37],还剩70页没有读,这本课外读物一共有多少页?先让学生画线段图,进一步让其找出70页对应的分率是这本书的(1-[27]-[37]),这样学生就不会用70÷([27]+[37])。在归类对比的过程中找出对应的关系,使学生明确求单位“1”中的实际数量与所占分率必须相对应。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有针对性地进行强化,对于学习能力较弱的这部分学生重点关注,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让其数学学习能力有所提高。

三、教学内容分层

小学数学教学内容虽然相对来说较为浅显,但是对于基础薄弱的小学生来讲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加上有些内容抽象,学生理解起来就更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进行分层,突出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省,找到自己的弱点并采用有针对性的方法突破,使学习过程更加完善。

比如在教学乘法的时候,有些同学基础没有打好,个位数的乘法都不敢确定答数。若是此时教师增加难度,拓展为两位数乘个位数的话,学生不仅掌握不了知识,还会感觉到莫名的压力,学起来有些吃力。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就可以采用分层教学,让学生先掌握个位数的乘法,然后逐渐拓展。一步一步地走扎实了,他们面对更高难度的知识就不会觉得恐慌,甚至有种跃跃欲试的感觉,想尝试解决这些问题。有些学生在图形的学习中觉得吃力,尤其是学三角形面积的时候,学生根本搞不懂为什么三角形的面积还要除以2。教师可以将长方形或者正方形的模具带到学生面前,通过折叠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三角形从何而来,通过直观的方式学生很快就能理解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这样的教学方式既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又从学生的角度实现了突破,真正地实现了学生数学能力的有效提高。

在教学过程中,分层教学有很强的适用性。不仅能将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还能实现难点重点突破,减轻学生的学习难度,提高教学质量。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现状,有针对性地突破学生的学习难点。

猜你喜欢
长方体表面积分层
积木的表面积
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
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
巧算最小表面积
巧求表面积
拆拼长方体
拆拼长方体
一种沉降环可准确就位的分层沉降仪
雨林的分层
表面积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