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无效到有效的飞跃

2020-06-27 14:06杜志贤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20年7期
关键词:知识点数学课堂

杜志贤

小学课堂的主要教学任务之一是对学生进行启蒙,让学生了解文化课学习的重要性。我国的教育正不断进行改革,致力于获得最完备的、最有价值的教学体验。数学学科在众多学科里一直属于难度较高的,学生往往在学习数学时会产生很大压力,严重影响日常的生活学习,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也很低。本文在指出目前数学教育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提高课堂效率的策略。

如今很多数学课堂中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度很低,课堂活跃度不高,课堂效率因此也不高,其中有学生方面的原因,教师也有很大的责任。很多教师思维闭塞,认为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即可,不需要顺应时代的发展变化,在课堂上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过少,学生并没有发挥课堂主体的作用。

一、数学教学无效性的原因

小学生对待事物的看法与成年人存在差异,在学习数学过程中,由于数学自身的难度导致他们学习兴趣不高,课堂氛围不活跃,觉得教师的教学枯燥无味。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如下:

(一)课堂氛围不活跃

教师与学生不仅是师生关系,更应是朋友关系,教师通过与学生亲近,了解学生学习或生活等方面的问题和需求,就可以尽自己所能帮助学生。可实际中教师与学生之间更像是敌对关系,学生在尊敬教师的同时更多的是惧怕教师,教师课上的严厉让学生心中“教师是大魔王”的想法根深蒂固,因此在课堂上,学生表现不积极,害怕答错问题而被教师责骂,课上也不敢积极主动回答问题,课堂氛围因此更压抑。

(二)学生兴致不高

“兴趣是学生最基础的老师”,学生如果丧失学习兴趣,对待学习的热情也不会高,学习效率也会降低。数学本身就相对枯燥,加上课堂上缺少新鲜事物来吸引学生注意力,学生自然就提不起学习兴致,课上听讲不认真,课后作业没法完成,导致学习任务一拖再拖。加上教师课堂上讲解的内容多是枯燥无味的知识点,没能与让人眼前一亮的有趣事物结合,为了赶任务而不断加快教学进度,给学生造成了更大压力,教师课上采用题海战术增加了学生对数学的厌烦感,导致课堂效率极低。

(三)教师忽视“以生为本”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忽视了“学生为课堂主体”这一宗旨,课堂上大多数时间都是教师一人在讲解,没有给学生预留足够的思考和表达空间;教师课前没有对当堂课程进行认真整理,备课没有制定好课上的节奏,对教材中知识点的把控也不够到位,导致学生在学习时与自己私下预习效果差异不大,无法培养起举一反三、随机应变等能力。

二、实现数学教学“从无效到有效”的策略

(一)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

良好的课堂氛围作用十分显著,可以带动学生投入课堂中,增加课堂参与度,也可以激励带着更饱满的热情进行教学。环境氛围带来的效果不仅仅是改变人们的情感表达,更重要的是能影响人的内心环境,学生在积极愉悦的氛围中可以提高数学学习热情,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讲课也会更加轻松。数学教育中知识点众多,学生很难抓住重点,在课堂上往往会表现得沉闷,教师应主动带动课堂氛围,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乐趣,帮助学生尽快解决难题。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在解数学题时开阔思路,从多个角度切入,逐渐提升自己的解题能力,将数学教育“从无效变为有效”。

(二)创新教育进课堂

学生在日常课堂中提不起兴致,往往由于课堂内容枯燥无味和教师讲课平淡无奇。因此,教师在讲课中应穿插些日常生活中学生熟悉的事物以增加学生的代入感,还可以合理利用多媒体,通过在课堂上播放与数学课堂内容有关的小短片来吸引学生注意力。教师可在短片播放前列出简单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观看,短片播放完毕教师可以进行提问,这时学生的热情是最高的。教师还可采用奖惩措施,答对的同学可以获得糖果,答错则获得一道练习题,这样不仅实现了寓教于乐,更能激发学生融入课堂的热情,大大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将数学教育“从无效变为有效”。

(三)从教材课本入手

如今的教育课本中穿插着大量图画,目的就在于吸引学生注意力,让学生真正领略到数学的趣味性。例如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动手做”(一)(二)(三)三课,课本中描绘了大量的图画,课本中的小朋友通过动手自己做出图形,并用图形拼凑出小动物、玩具等物品。学生在看书时会展开思考:“究竟如何才能利用图形拼凑出小兔子?”实际课堂中,教师则需要解放孩子的天性,可以让学生亲自动手尝试,让他们发挥想象力,通过折叠、剪切、拼凑来完成动画人物的形象。教师还可以将学生分组,让学生及时沟通,增進学生间的感情,体验团体协作的魅力。

三、结语

数学课程不论从教学还是学习角度而言都有一定的难度。应从教师和学生双方下手进行调整,积极采用创新手段构建“有效课堂”,培养学生的学习、思维能力,提升小学课堂教学实效。

猜你喜欢
知识点数学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美在课堂花开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关于G20 的知识点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