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切入角度探究

2020-06-27 14:06熊正佼贺坚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20年7期
关键词:首诗背景古诗词

熊正佼 贺坚

古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古诗语言精练、丰富、优美、深刻,给人一种美的享受。在小学语文课本中,就包含着很多古诗词。古诗词对中国文化的传承有着很大的帮助,但是通过什么手段可以让学生真正地理解古诗词呢?从什么角度分析更有益于学生的发展,让学生的阅读能力、表达能力都能够有所提升,让学生可以脱离世俗,有着高尚情操呢?本篇文章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对古诗词教学切入的角度进行深入探究。

古诗词的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相当重要的一部分,但从目前情况来看,古诗词的教学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在讲解过程中,从什么角度切入更益于学生理解,是教师需要探讨研究的问题。本文主要对这个问题进行阐述,提出自己的一些观点。

一、古诗词教学存在的问题

现在的小学教育,大多数教学内容还是为了应付考试或者具有功利性,希望学生考试成绩好,升学率高。在这种应试教育的背景下,教师会认为古诗词的讲解并不重要,只要求学生会默背、会默写,考试时能够拿到分就可以了,并不在意对古诗词内容的讲解,仅仅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把重点放到了“任务”而不是“教学”上。一些教师不能引导学生进行诵读理解,只关注知识的学习,在学生没有思考的情况下,直接把诗词的主要内容和主题思想告知学生。学生没有了思考的过程,就不会对学习产生兴趣。在古诗词的讲解过程中,教师就要解决这些问题,从不同角度出发,找到最适合学生学习的方式。

二、古诗词讲解切入角度的建议

下面是在古诗词讲解过程中,关于切入角度的建议,主要从诗词创作的背景知识、诗词创作的手法、课前导入的方式三个角度进行分析。诗词的内容不同,讲解的方式、切入的角度也不会完全一样,所以应该从诗词本身出发,找到最适合的切入角度。

(一)了解古诗词创作背景

古诗词描写的场景各种各样,像雨后、秋景、战争等等,只阅读诗的表面文字,不能深刻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感情。因此教师要给学生更多的诵读机会,在读的过程中了解各种场景及作者真正要表达的感情。古诗词的韵律美和节奏美也需要通过大量阅读来体会,使学生通过阅读实现情感上的共鸣。在学习一首古诗词之前,学生需要了解作者的生活是怎么样的、历史背景是什么和诗词中所涵盖的历史事件。古诗词的创作实际上是诗人的经历感受、思想情感的表现,每一首诗都饱含了作者对人生、对社会的感受。诗歌学习一旦脱离背景,必将影响对整首诗的认识和理解,准确理解其间所蕴含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更是无从谈起,所以古诗词作者及相关背景知识是学生必须了解的。

例如,在教学《春晓》这首诗的过程中,为了使學生更好地理解这首诗想要表达的情感,我首先将诗人的人生经历以及创作这首诗的背景讲述给大家听。《春晓》是诗人孟浩然早年在鹿门山隐居时所创作的一首诗,后来到长安谋求官职,考进士但是没有成功,又返回故乡。这首诗就是诗人在隐居时所描述的自然景色。这样,大家更容易想象当时诗人生活的场景。从背景知识出发,学生学习、记忆古诗的过程会更加容易。

(二)了解古诗词的创作手法

对于创作手法的讲解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在古诗词创作手法讲解过程中,教师要讲解古诗词涉及的修辞手法、抒情方式和描写方式等一些创作手法。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用相同的修辞手法或者描写方法,自己写一篇文章读给别人听。在这个把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的过程中,让学生从真正意义上掌握这种修辞手法或者描写方法。像拟人的修辞手法是赋予物以人的动作,描写过程更加形象生动,易于理解。写景诗是在小学学习过程中,经常遇到的一种类型。这类古诗词经常用到的是借景抒情,把自己当时的情感借用环境表达出来。

例如,在讲解古诗《墨梅》过程中,以梅花的特点来代指自己的品格,以梅花不求人夸、只愿给人留下清香的美德,来代指自己不与世人同流合污的品格。把复杂的情感用简单的事物表达出来,益于理解,感情表达充沛,体现出中国语言的特点。了解了托物言志的这种写作手法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会更加容易,更能深刻地理解诗人想要表达的感情。

(三)新课时的导入,要充满激情

新课时的导入是进入课堂的第一步,我在教学中把新课时的导入分为直接谈话导入、猜谜语导入、设悬念导入、提问导入、讲故事导入、末尾引趣导入。不同的课前导入方式适合不同题材的古诗词,所以要根据古诗词的特点,选择适合的导入方式。

在教学《咏鹅》一课时,面对一种很普通的家禽,如果只是泛泛而讲,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不会很高。因此课前导入环节十分重要,为了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我运用了猜谜语导入。这样的课前导入方式符合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在玩乐中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在课前,我首先说了“头戴红帽子,身穿白袍子,说话伸脖子,走路摆架子”这样一个谜语,由大家猜谜,点明本堂课的内容,学生兴趣十足。总之,不管以哪种方式导入,都是为了激发学生的热情,营造学习的氛围,为教学的顺利开展迈出第一步。

三、结语

依据现在的教学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对症下药”,从背景介绍到写作特点进行充分表达,让学生全面了解诗词要表达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状态,而不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或者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教学。让学生真正学习中国文化知识,掌握中国文化精髓,对其未来的工作生活有一定的帮助。

猜你喜欢
首诗背景古诗词
踏青古诗词
《上课没人抢》
“新四化”背景下汽车NVH的发展趋势
我想写首诗给你
《论持久战》的写作背景
我和古诗词
趣读古诗词
晚清外语翻译人才培养的背景
从“读首诗再睡觉”看听觉阅读
过得再粗糙,心里也要有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