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旧材料在幼儿园班级环境创设中的开发与利用

2020-06-27 14:06殷珊红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20年7期
关键词:创设班级幼儿园

殷珊红

幼儿教育中所用的废旧材料,包括硬纸盒、纸杯、泡沫板、包装袋等,这些材料具有安全可靠、处理方便等特性,适合幼儿教育场景。大部分幼儿活动在班级中开展,班级的环境对幼儿教育活动的实施效果有较大影响。废旧材料适用场景比较广泛,同样可以应用于幼儿园班级环境的创设中。本文在探讨幼儿园班级环境创设意义的基础上,探讨了废旧材料在幼儿园班级环境创设中的开发与利用。

幼儿园中实施教育的方法相对比较活泼,一般以游戏形式为主。幼儿在相对宽松的环境中交流、探索,获取《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所规定的五大领域能力的发展。幼儿年龄小,对周边的环境特别敏感。只有在适合幼儿学习的环境中,他们才可以有效地发展。许多幼儿园没有认识到物理环境对幼儿成长的重要作用,导致班级环境简陋、粗糙,不符合幼儿的心理特征,严重制约了幼儿的发展。面对这个状况,我们需要研究幼儿园班级环境的创设。

一、幼儿园班级环境创设的意义

(一)调节幼儿心理状态

一个幼儿园分为若干个班级,每一个班级有特定的活动空间,这就是幼儿学习时所处的班级环境。一个班级往往由几十名幼儿组成,不同幼儿可能会表现出不同的心理状态。有些幼儿安静;有些幼儿兴奋;有些幼儿拘束;有些幼儿活跃。幼儿不同的心理状态会给教育活动的组织带来许多困难。人的心理状态和环境有密切关联,尤其是幼儿。因而,我们可以通过创设班级环境来调节幼儿的心理状态,让班级中所有的幼儿心理状态趋于活跃,这样可以保证教育活动的有效实施。比如,刚刚入园的小班幼儿可能会出现哭闹、不肯配合教师指导的现象。如果将班级墙壁整体颜色设为淡黄色,墙壁上张贴大量幼儿喜欢的卡通形象,可以对稳定幼儿的情绪起一定作用,解决幼儿不配合的问题。

(二)营造主题活动氛围

每一次幼儿活动都针对特定主题,围绕主题发展幼儿的相关能力。不同主题活动需要不同的班级环境来支撑。教师可以根据活动的主题来创设班级环境,以营造和主题相关的氛围,激发幼儿参与教育活动的积极性。每一次活动调整后,教师都要有针对性地改变班级环境的整体布局。比如,这一次活动和植物有关,教师可以在班级墙壁上张贴各种植物形象图片,下一次活动和交通有关,教师可以在班级墙壁上张贴大量交通工具图片。每一次班级环境的改变都可以给幼儿带来不同的体验,这种体验是和教育活动密切关联的,可以提升活动的教育效果。

二、开发废旧材料创设班级环境

在幼儿园中,一般专门采购装饰材料、挂图、挂饰等来创设班级环境。这样做起到了一定效果。但是,专门采购的班级环境创设物品,受限于厂家的设计,难以高效地发挥班级环境创设的作用。目前,废旧材料在幼儿区域活动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废旧材料同样也可以应用到班级环境的创设中。要使用废旧材料创设班级环境,首先要大量收集和开发可用的废旧材料。

(一)家园合作,全面收集

在幼儿教育中所采用的废旧材料,一般是生活中常用的低结构废弃物,比如,纸盒、包装袋、饮料瓶、吸管、衣服等。这些物品来源广泛,形式多样,是非常优秀的幼儿活动材料。由于废旧材料的废旧程度、外观大小等差异较大,要收集到适合创设班级环境的废旧材料,需要教师、家长、幼儿的共同努力,而不能仅仅依靠教师。教师可以通过有效的沟通方式,让家长理解废旧材料在幼儿教育中的意义,并邀请他们在家中和自己的孩子一起收集可用的废旧物品,带到幼儿园中。同时,教师也要收集一些废旧材料。通过有效的家园合作,可以收集到大量废旧材料,这为创设班级环境提供了必要基础。

(二)精挑细选,适当处理

由于家长和幼儿所收集的各类废旧材料形式多样,有些材料并不适用于创设班级环境。因而,教师要对幼儿和家长在家庭中收集来的废旧材料精挑细选。首先,要剔除对健康有危害的废旧材料。这些废旧材料应用在班级环境的创设中,不仅仅不能起到改善幼儿学习环境的作用,还有可能损害幼儿的身心健康。有害废旧材料的主要特征是,不卫生、有毒、尖锐等,教师要注意辨别。其次,要剔除不易处理的废旧物品。废旧材料应用在班级环境的创设中,需要进行适当的外形、色彩处理。有些废旧材料相当坚硬,根本就没有办法处理。这些材料不适合用于创设班级环境,应该剔除掉。

(三)卫生消毒,安全为本

在幼儿园中,卫生消毒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常规工作。应用于创设班级环境的废旧材料同样需要进行卫生消毒,否则会对幼儿的身心健康造成危害。卫生消毒的第一个步骤是清除污渍。教师可以采用清洗、铲刷等方式来清除污渍。在清除污渍后,教师还需要对废旧物品全面消毒:对于纺织品,可以采用消毒液浸泡的方式消毒;对于不能水洗的废旧物品(比如硬纸片),可以采用紫外线灯照射的方式来消毒。只有经过充分卫生消毒的废旧物品,才可以用于幼儿园班级环境的创設。

三、废旧材料在创设班级环境中的应用

使用废旧物品来创设幼儿园班级环境的主要目的,是辅助幼儿教育活动的实施,高效发展幼儿各领域的能力。因而,教师借助废旧材料用来创设班级环境时,不可以脱离“教育”二字,必须围绕“教育”做文章。下面从四个方面探讨废旧材料在创设班级环境中的应用方法。

(一)根据活动内容,创设班级环境

在幼儿教育中,教师为了发展幼儿不同的能力而选择不同的游戏活动。为了使幼儿活动开展的效果更好,教师可以使用废旧物品来创设班级环境,通过优良的环境来影响幼儿。教师使用废旧材料创设班级环境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活动内容,根据不同的活动内容来调整所创设的环境,以提升教育效果。

比如,小班幼儿活动“龟兔赛跑”属于室内体育活动,可以发展幼儿的身体协调能力和运动能力。这项活动可以和童话故事《龟兔赛跑》紧密联系在一起,借助童话故事来促进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龟兔赛跑”的具体玩法为:两名幼儿为一组进行比赛。一名幼儿扮演兔子,用脚夹着沙包跳跃着前行;另外一名幼儿扮演乌龟,在背上放着沙袋向前爬行。在前行的过程中,两名幼儿的沙袋都不允许落地。为了促进幼儿参与这项活动,教师使用废旧材料创设了班级环境:使用废旧的彩纸条在班级地面上贴出了两条漂亮的跑道,使用硬纸片制作了许多小动物形象,并将这些小动物卡片贴在彩条跑道的两侧,营造出许多小动物在观看“龟兔赛跑”的热闹场景。教师还使用硬纸盒制作出一些“石头”,放置在跑道上和跑道边上,给比赛增加一些挑战性。由于教师所创设的班级环境十分形象地营造出了一个童话故事场景,使幼儿沉浸到室内体育游戏活动中,增强了游戏对幼儿的锻炼效果。在本次班级环境创设过程中,教师分析了游戏活动中的童话故事元素,根据童话故事元素来挑选废旧材料,巧妙地创设了一个形象的童话故事场景。在童话故事场景中,幼儿十分愿意参与游戏活动,提升了游戏活动的教育效果。

(二)根据幼儿特点,创设班级环境

虽然幼儿的年龄比较小,但是他们已经具有初步的自我意识,而且还常常表现出较为强烈的思想情感。一个班级有几十名幼儿,他们的心理状态差异巨大,这为开展教育活动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在幼儿教育中,并不是所有活动都被幼儿喜爱,有些活动可能会使大部分幼儿产生排斥心理。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借助废旧材料来创设班级环境,促进幼儿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

比如,小班活动“小小售货员”属于社会性教育活动,目的是让幼儿认识售货员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方法。活动的具体实施过程是:教师展示视频短片给幼儿欣赏。短片中出现了两名售货员,他们在工作的时候表现出不同的服务态度。教师要求幼儿来判断哪一个是正确的服务方式。接着,教师让幼儿自己来扮演售货员,体验售货员这种社会性角色。该活动和幼儿的生活经验有些距离。虽然幼儿经常跟随父母去购物,但是基本上都是父母挑选、结账。幼儿很难对售货员这一工作产生深刻的影响。为了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教师使用废旧材料创设了班级环境。首先,教师使用硬纸板做成货架样式,贴在教室的墙壁上。然后,教师带领幼儿一起使用废旧材料做出各式各样“商品”。教师将幼儿做好的各式商品放到“货架”上。教师用桌子围成一个“商店”区域,并用比较大的电视机包装盒制作出一个“商店”的大门。教师和幼儿一起努力,很快就在班级中创设出了一个“商店”环境。由于符合幼儿的好奇心理,他们对这个环境产生了浓厚兴趣,他们在“商店”中转来转去,摸摸这个,摸摸那个。在实施教育活动的时候,教师问谁愿意做售货员,大部分幼儿都举手要求尝试。显然,教师通过废旧材料在班级中创设的“商店”环境,给幼儿心理上造成了冲击,使幼儿愿意参与这些活动。在本次班级环境创设中,教师借助废旧材料巧妙地在班级中创设出符合幼儿心理的仿真环境,这一环境对幼儿的心理产生了指引作用,让幼儿对这次活动产生了浓厚兴趣。

(三)根据发展要求,创设班级环境

在幼儿教育中,发展是核心要求,一切教育活动的基本目的都是为了帮助幼儿成长和发展。发展可以分为多方面内容,包括身体的发展、能力的发展、心理的发展等。在班级环境创设中,教师同样要针对幼儿发展这一核心教育目标。首先,教师要分析在班级中所开展活动的内容和目标,并将活动目标进一步细化。然后,教师根据在班级中开展的活动目标来挑选废旧材料,并有针对性地创设班级环境。

比如,大班活动“欢乐生日聚会”属于社会性领域教育活动,目标是让幼儿了解生日聚会的意义和形式,提升幼儿对各种聚会活动的认知。由于班级中的环境和生活聚会所需要的氛围相去甚远,教师针对活动对幼儿能力发展的要求,借助废旧材料创设了班级环境。首先,教师带领幼儿一起利用废旧材料制作和生日主题有关的各种装饰品,有生日蜡烛、生日蛋糕、生日贺卡等。制作好这些装饰品后,教师将它们粘贴在墙壁上,有些装饰品还被教师悬挂在班级中。接着,教师让幼儿使用不同的废旧材料来装饰班级中的地面和桌子。經过一番努力后,整个班级的教室变成了一个生日聚会会场。在开展活动过程中,幼儿被班级中的生日聚会氛围打动了。他们在班级中唱着生日歌,拍着小手,为生日聚会的“主人”庆祝生日。在本次班级环境的创设中,教师采用了和幼儿共创的方式,教师和幼儿一起使用废旧材料来创设班级环境,打造出一个十分符合幼儿对生日聚会期望的环境来。幼儿参与创设、活动的所有环节,他们的许多能力都得到了发展,实现了幼儿发展的目标需求。

(四)根据材料特征,创建班级环境

在幼儿教育中可以应用到大量废旧材料。相当一部分教师仅仅考虑到废旧材料所使用的场景,并没有考虑废旧材料自身特征,这显然不是高效利用废旧材料的方式。每一种废旧材料都有其自身独特性质,只有充分考虑废旧材料自身的特征,才可以将其高效地利用起来。在班级环境的创设中,教师要细致地分析废旧材料自身的特征,并将这些特征与所要开展的活动结合起来。教师应该考虑的废旧材料的特征,包括颜色、形状、质地等。

比如,中班“趣味比多少”是一项科学活动,目的是让幼儿感知各种物体数量的多寡。为了让幼儿更好地参与这项科学活动,教师借助废旧材料创设了班级环境。教师在班级的墙壁上贴上了许多由硬纸片制作的小动物。在一侧墙壁上,一边是五只小鸡,一边是两只小鸡;在一侧墙壁上悬挂着使用硬纸板制成的计数玩具,幼儿可以通过拨动圆盘来计数。在班级的桌上放上了一些由废旧纸杯做成的数字小人,纸杯上画着小人的脸,在脸上写着大大的卡通数字。在本次班级环境创设中,教师考虑到了不同废旧材料的物理特征,充分地利用这些物理特征,创设了一个有利于幼儿参与“比大小”的环境。幼儿在其中可以观看墙壁上的装饰物来感知数量的多寡,也可以使用墙壁上悬挂的计数器来比较数字的大小,幼儿还可以使用桌面上放置的数字小人,来感受从数量到数字的抽象。显然,本次班级环境的创设,因为充分考虑到了废旧材料自身的特性,较好地发挥了这些废旧材料的利用价值。

综上所述,日常生活中的废旧材料包含了大量可用于幼儿教育的物品。在幼儿教育中应用废旧材料是符合幼儿心理特征的,许多幼儿特别喜欢玩家里的废旧物品。在班级环境的创设中,教师借助废旧材料,既可以让幼儿学会玩废旧材料的方法,也可以将废旧材料充分地利用起来。因为废旧材料可以灵活地进行处理,教师可以根据活动的内容、幼儿心理的特点、幼儿发展的需求、材料的特征等来创设班级环境,从而为幼儿的健康发展提供物质基础。

猜你喜欢
创设班级幼儿园
班级“四小怪”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爱“上”幼儿园
不称心的新班级
班级被扣分后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