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融入金融管理专业课程教学的思路

2020-06-27 14:01王芳
大经贸 2020年4期
关键词:改革实践金融管理课程思政

【摘 要】 “课程思政”的中心环节是立德树人,将思政融入教学实践全过程,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即“三全育人”。本文通过对课程思政与金融管理专业的内在关系的梳理基础上,以经济学基础为例,提出经济学基础“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中,从课程架构,课程章节和章节知识点进行思政元素的挖掘。以经济学基础的内在逻辑为依据,课程思政建设目标为方向,将“课程思政”的核心价值,探究金融管理专业如何建设课程思政体系。

【关键词】 课程思政 金融管理 改革实践

一、引言

2019年2月13日,职教20条《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第19条:推进职业教育领域“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工作,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努力实现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培养高度融合。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回答了新时代的大学究竟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大学阶段的专业课程是高职院校的主要课程,把思想政治理论贯穿到专业课程教学当中,共同协作,相互作用,才能真正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

面对国外对中国意识形态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国内各种思想多元化越发明显。近年来,随着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经济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型升级。思政课程对大学生的德育培养就显得极为重要,可以从整体上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道德素质。强化职业院校金融管理课程思政与专业课相融合,有助于提升学生教学质量,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完善和践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二、金融管理专业与课程思政的内在联系

课程思政理念源于2014年上海市相关高校的探索。依托、借助于专业课、通识课而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或者是将思想政治教育寓于、融入专业课、通识课的教育实践活动。

金融管理专业坚持“以学生为根本,以德育为首位,以教学为中心,以就业为导向”,采用“三联动(企业—协会—行业)、四结合(能力与素质相结合、课程与证书相结合、行业专家与专业教师相结合、专业知识与营销技能结合)、任务驱动式、订单式”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中,为了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目标,必须融入思政的理念。其中思政元素的来源来自两个方面:一是纯思想政治课程;二是专业课程。

(一)纯思政理论课程

现目前大学思政课程主要有:“形势与政策”、“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现概论”等。此类课程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课程来源。目标非常明确,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还能转变学生的思想,并为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直接对整个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起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具有鲜明政治属性的课程。

(二)专业课融入思政元素

习近平非常重视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曾精辟地提出了“空气”之喻、“盐”之喻。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我国以往习惯于采用显性思想政治教育,而美国等西方国家则常常采用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但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和大学生主体意识的增强,后者的作用越来越引起重视。课程思政,即专业课融入思政元素。为了加强专业课程思政的功能作用,专业课程教学内容中贯彻思想政治理念。

金融管理专业将《经济学基础》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思政有机的结合,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知识与技能的深层次统一,在无形中影响学生的道德情感、意志,从而达到良好的品德、行为和习惯的养成,充分发挥专业课思政潜默移化的效果。

三、金融管理专业思政元素的挖掘——以經济学基础课程为例

《经济学基础》课程思政的元素有很多,需要进行深入挖掘。目标上要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运行规律,实现经济学基础专业知识服务中国经济的发展,形成强烈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方面,通过专业课与思政知识点的有机融合,为当代大学生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实现祖国的伟大复兴,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的强烈思想信念。另一方面,经济学基础课程,能够培养学生的决策能力、分析能力、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等。

针对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教学实施的差异,在专业课程中引入思政元素的显得极其重要性,专业课程教师在授课过程当中,不仅要讲授专业理论知识,同时还需要让学生深入理解思政内涵。所以,专业课程内容架构设计上和以往纯专业课设计有所区别。每门课程都含有丰富的思政资源,如何有效挖掘这些资源并实施到课堂教学当中才是重点。在专业培养方案中,将育人放在课程教学的首位,以实现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一)经济学基础整体架构的思政元素视角

以金融管理专业的经济学基础为例。经济学基础是金融管理专业的基础核心课,设置在大一第一学期。对于大一的新生,刚接触专业课会有一定难度,在教学设计中,将平时比较熟悉的思政元素融入经济学基础课程,就像盐溶于汤中要产生化学反应,不要物理焊接,更不要堆砌,让学生更易接受,认为就是课程的一部分,能够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有效地激励学生产生学习内动力,有效促进学生对课程知识的理解、掌握、拓展与深化。

经济学基础分为两大部分,包括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内容。经济学基础以经济现象与经济规律为研究对象,强调经济学的趣味性、实践性和实用性。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包括:价格理论、弹性理论、消费者行为、成本理论、市场结构与厂商行为、收入分配理论、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宏观经济、国内生产总值、失业与通货膨胀和开放经济。课程力求生动、简明、易懂,以经济学规律的实际应用为主线,以理论服务于实践为出发点,将课程思政融入经济学教学,培养出满足社会主义发展的专业人才的的要求。表一为经济学基础整体架构的思政元素展示表。

(二)經济学基础章节的思政元素视角

经济学基础在某章节中如何切入思政元素,如何进行有效的无缝衔接,让学生能够与现实生活相结合。以经济学基础价值理论的供给规律知识点为例,供给是厂商在一定时期内在一定的价格条件下,生产者愿意并可能为市场提供某种商品或服务数量。如下表所示,引入道德元素时,可以通过案例教学法进行,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生活中的物质越来越丰富,充分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在除了对必需品的满足之外,人们也更加注重精神生活。

(三)经济学具体知识点思政元素视角

在经济学基础供给规律的具体知识点中,以供给定理为例,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供给量与价格正方向变动:商品价格上涨,供给量增加;商品价格下降,供给量减少。当然,供给定理也有例外,奢侈品当供给减少的时候,价格上升,例如张大千的字画。可以设置两个问题:一般商品的供给规律;艺术品市场的供给规律是怎样的,艺术品市场如此多的造假。通过提问,师生互动,然后巧妙地得出目前市场上存在一些造假现象,扰乱市场,缺乏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及发展观。高昂利润驱使,信息不对称容易产生道德风险,使人丧失诚信、缺乏道德规范、责任感,从而产生欺诈、造假行为。过多注重经济效益,而忽视社会效益,扰乱文化市场秩序,影响了行业健康发展。通过具体案例,将思政元素自然流畅地与专业课相融合。呼吁学生要有正确的价值观,诚实守信,良好的职业道德,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四、结论

通过对经济学基础教学中进行思政教育的挖掘,把思政工作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充分发挥好思政课的主渠道作用,力争把思想政治教育打造成“教书育人的良田沃土”。对金融管理专业课进行课程思政改革是新形势下落实教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趋势和要求,也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穿育人全过程的重要途径。从一门课程的思政建设扩展到整个金融专业的所有课程,努力找到突破口进行教学实践,就能够培养出符合我国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 丁勇,方中坚,姚虹.基于课程思政视角下的药学伦理学课程建设[J].卫生职业教育,2018,36(19):40-41.

[2] 靳诺.当好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方面的主力军[N].中国教育,2017

[3] 2019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R].北京 ,2019.

[4] 章丽群.宏观经济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究[J].对外经贸,2018(9).

作者简介:王芳,1981-,女,汉,四川邛崃。见习讲师,硕士研究生,经济学,四川现代职业学院。

猜你喜欢
改革实践金融管理课程思政
金融管理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应用
试析金融管理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应用
论述金融管理信息化的创新与应用实践
医学院校教学管理模式改革创新的实践研究
《微生物与遗传育种》课程改革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