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学生数学应用题解题能力

2020-06-27 14:06陈桂芳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20年7期
关键词:应用题条件解题

陈桂芳

常言道:“艺术来源于生活。”不仅艺术来源于生活,小学数学的应用题大多也来源于生活,与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教学中,总会碰到个别基础差、理解能力不佳的学生,许多教师往往不知该如何对此类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只是含糊其词地给学生解释。殊不知这样很难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下次碰到相似的问题,学生依旧不知该如何解答。怎样才能避免此类现象出现呢?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的时候,要结合实际生活经验,遵循应用题的规律。这样既可以确保学生学得轻松,还能帮助学生发散思维,增强解题能力。

应用题在小学数学中所占分数比例较大,是小学数学的重难点,也是小学数学的一个得分关键点,教师可以通过一位学生对应用题的领悟程度来判断其数学学习水平。因此,如何提高学生对应用题的领悟与解题能力成了教学的重中之重。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

一、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一般來说,计算题相对于应用题来说,要容易一些,学生只要掌握了计算的法则和运算规律,按照步骤一步步解答,就能得出正确的答案。然而,应用题却不同,许多应用题都不是直接给出条件,需要间接得出,所以,这就需要学生思维转弯。当拿到一个应用题的时候,首先,必须了解出题者的出题意图,再进一步分析题目所给出的条件之间的数量关系,最后再综合题目各方面信息,以最简单快捷的方法得出正确的答案。从审题到列出解答式子,这些都是学生思维的发散过程。总而言之,应用题注重的是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学生思维发散能力的训练是教学中需加倍关注的一点。

二、鼓励学生自主探究

数学虽然多用数字表达,但也是语言的一种,它能较简洁但又准确地表达思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给学生创造和提供一个较宽松、自主的学习交流氛围,引导学生在相对轻松的条件下互相交流,各抒己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从而培养学生的交流与合作能力。这种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能让学生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解题过程中,教师应当适当引导学生投入学习探究活动中,使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思维能更加清晰。这有利于学生对数量进行有效分析,从而提高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当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一样的教学方法,找到最适合他们的学习方法,以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三、提高学生分析能力

解答应用题的关键,是对题目所给的数量关系进行正确的分析。它是应用题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必不可少的。在应用题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重训练学生对应用题中给出的已知条件和未知条件关系的理解能力,把已知条件和未知条件都罗列出来。例如,某个饲养员养了八百只小白兔,小黑兔比小白兔的三倍还多了十只,问这个饲养员一共养了多少只兔子。那么,这道题就有两个已知条件关系:第一,该饲养员一共养兔子数等于小白兔加小黑兔;第二,小黑兔等于小白兔的三倍加十。只要找出了这两个条件的关系,对号入座,题目的解题思路就显而易见了。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当发散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从各个方面和角度对问题给出的条件进行分析,从而快速有效地解答。

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数学课程标准》中,其中一个重要的基本理念就是,把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起来。生活是多彩多样的,许多在数学方面的教学资源都是从生活而来。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打破传统教学的束缚,让学生从身边的故事、例子等入手,让教学更加贴近生活,拉近数学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既看得见也摸得着,比较容易接受,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数学的角度出发,看待周围的问题。将生活中容易碰见的各种知识,例如,通过超市、学校教室等常接触的事物,作为数学应用题的提纲,编成适合学生的一些数学应用题,再让学生进行练习,进一步激发学生解答数学应用题的兴趣与激情。

综上所述,小学的数学应用题是一个训练学生思维与解答能力的优质平台。良好的思维能力能大大提高应用题的解答效率,因此,培养学生出色的思维能力非常重要。这不仅能很好地解决学生在学习数学方面碰到的问题,更能使学生较好地应对日常现实生活的问题。所以,教师在教学时,应当根据各类常见应用题的题型,引导学生采用不同的解题方法。通过各种发散思维的方法,同时和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在一定程度上引导和强化学生的解题思路,再进行多次的训练,使学生更准确快速地掌握解题技巧,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猜你喜欢
应用题条件解题
应用题
用“同样多”解题
有限制条件的排列应用题
排除多余的条件
用“同样多”解题
选择合适的条件
解应用题要过“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