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涂鸦点燃幼儿创新火花

2020-06-27 14:06郝星星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20年7期
关键词:涂鸦绘画创作

郝星星

当下的幼儿美术教育往往以临摹作画的方式为主,教师更注重幼儿绘画技能,而忽略了幼儿创作的能力。而涂鸦的教学核心,是不受拘束地进行创作和发挥。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能在生理上锻炼幼儿的臂力,更能在思维上培养孩子大脑的灵活性。通过幼儿的创作,教师可以了解到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因此,教师一定要注重培养幼儿对美术涂鸦的兴趣,以此提高幼儿的绘画、创作能力。

一、满足幼儿情感的需求,帮助幼儿开展创新活动

幼儿在2至3岁的时候就开始进入涂鸦时期,那时绘画成了孩子表达内心感受的自由游戏。孩子经常使用图片符号,如,圆、正方形、三角形、线圈等等。在这个过程中,孩子的涂鸦都有特定的含义,孩子在操作中会自言自语,用各种图片符号告诉我们他们想要表达的故事。例如,在沙坑里玩游戏后,不同大小的三角形呈现出自己堆积的山丘;行走后,用高低线来表示地上的草和树,用不同大小的螺旋线来表示不同种类和大小的花;玩泡泡游戏后,不同大小的圆圈代表泡泡世界的颜色。简单的线条充满了兴趣和生命。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得到最珍贵的东西就是涂鸦的乐趣。他们在涂鸦过程中,经常不自觉地重复图片或和伙伴画一样的作品,甚至重复画在已经画过的地方,最后,画面变得重复和凌乱。虽然我们可能不理解他们在画什么,但他们相互可以谈论,并且在谈论中得到快乐的满足感,更重要的是,孩子通过自己的涂鸦,点燃了自己内心的创新意识。也许这种创新是无意识的,也许这种创造性的表现是偶然的,然而随着绘画内容的日益丰富,儿童对世界的感知、情感和大胆的想象与创造力会成为儿童绘画最重要的价值。

二、教会幼儿技能,保护幼儿创新

在儿童绘画教学中,绘画技能的获得往往与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相矛盾。我们经常疑惑是否要提供范例。大量的“教學”限制了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儿童绘画作品变得统一而缺乏个性,而“教学”的缺乏阻碍了儿童的表现和发展,阻碍了儿童绘画技能的提高。儿童的创造性活动是通过不断地尝试、探索和操作来完成的。孩子可以从中吸取经验教训,扩大思维范围,尝试以各种方式解决问题,这都是创造性的标志。因此,教师应创造条件,为孩子提供可操作的材料和环境,抓住“教”的机会,及时搭建儿童学习技能的脚手架。在一次“海里的鱼”艺术活动中,要求把粘贴和涂鸦结合起来,创造一个画面:鱼儿生活在海洋中,但是它们很想看看外面的世界,假如它们出去了,离开了海洋,它们会看到什么?听完教师的提问后,孩子说:它们可以看到花、草、蓝天、海水等等。有各种各样的答案,我说:假如让你画鱼看到的东西,你们可以怎么画呢?如果小鱼只看到一点风景,怎么画呢?因为只需要画一点点,所以孩子自然地学会了如何画某件东西的某一部分,然后他们给我展示了画好的作品,说着鱼看见什么、看见什么。我张贴了孩子的作品,这样每个人都可以告诉对方他们的鱼看到了什么。在儿童绘画教学中,运用情境过程设计唤醒儿童的情感,鼓励儿童主动观察,鼓励儿童学习绘画的表现力,让孩子获得表达美的技巧。

三、营造氛围,培养幼儿创作能力

要提高幼儿的绘画能力,就要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创作环境,良好的环境是塑造能力不可缺少的因素。因此,幼儿美术教师在指导幼儿进行涂鸦活动时,要让幼儿体验到全身心的放松,从而让幼儿的涂鸦更具有自由性,激发他们对绘画的喜爱之情。同时,幼儿教师也应该与幼儿进行积极有效的沟通,鼓励幼儿把自己所想、所看、所记全都涂写下来,以提高幼儿手眼协调能力,培养幼儿良好的绘画习惯。例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给幼儿提供手指染料,让幼儿用手指和手掌直接进行涂鸦,既可以在自己的学习用具上涂鸦,也可以在纸上涂鸦。涂鸦完成后,同伴之间相互讲一下自己绘画的内容和含义。这样做,就是为了在一个轻松的环境中,诱发幼儿的真实想法。这有利于提高幼儿的表达能力,取得多重活动效果。在幼儿互动结束后,教师可选出三张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并对创作者进行表扬,激发幼儿的创作热情。这样,幼儿就会相互勉励,共同学习,创造出富有意义的、有趣味性的绘画作品。

四、科学评价,点燃幼儿创作欲望

教学活动不应以作品的结束而结束,评价作品也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首先,教师不能以成人的眼光或专业的眼光来看待幼儿的作品,画虽然不美观,却是孩子丰富内心世界的体现。评价幼儿的作品是一个提高幼儿审美能力的过程。教师的语言能让幼儿乐于听、乐于接受,要恰到好处,并要做到随时发现,及时加以鼓励,让幼儿能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把所有孩子的作品都展出。告诉幼儿创作美术作品不要千篇一律,要有创新,别具一格,要有童趣,而且布局要合理,画面要饱满,色彩对比要协调。美术教师要站在幼儿的角度去评价幼儿作品。其次,美术作为一门弹性学科,它的评判标准也是具有弹性的,加之幼儿心理属于发展时期,美术教师更需要用宽容的眼光和温柔的语言来对幼儿的美术作品进行评判,切勿用“不好”等严苛的词汇来评判,否则会严重打击幼儿的自信心,应当较多地采用鼓励的语言。值得注意的是,在评判过程之中,教师要避免掺杂个人好恶,把个人的情感色彩带入评判之中。幼儿的作品评价也是教学的关键,教师在评价孩子的作品时,要尽量做到合理、科学,让幼儿在教师的评价后都能有所收获、有所提高。

总之,涂鸦活动既是一种内在语言的表达,也是提高幼儿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涂鸦活动中,幼儿不仅可以把内部语言转换为外部语言,利用各种颜色和线条,培养自身的审美能力,还能把脑海里想象的事物画出来,从而培养自己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此外,涂鸦活动还能增强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优化幼儿的思维能力,锻炼幼儿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是幼儿与教师沟通的桥梁。

猜你喜欢
涂鸦绘画创作
创意涂鸦
创意涂鸦
《一墙之隔》创作谈
创作随笔
涂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