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2020-06-27 14:06江春艳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20年7期
关键词:思维能力数学知识思维

江春艳

课程标准要求数学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还要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综合发展。小学数学是数学学习的初级阶段,在小学数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对学生未来的发展将产生直接影响。

数学学科不同于小学阶段的其他学科,有着较强的逻辑性和空间性,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是很有必要的。作为小学数学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并采取有效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引发学生在学习中主动进行思考,积极探究,进而有效提升数学思维能力。

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意义

(一)有助于提高小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数学思维的培养要求学生在学习中能够主動进行思考,并分析和解决问题,从而提升智力水平。同时,由于数学中存在很多推理性内容,学生只有对其进行推理分析,才能有效解决数学问题。推理分析的过程正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过程。

(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数学思维能力本身就是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小学生形成自身独特的数学思维,在面对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时,以自身数学化的思维加以思考,积极地寻求解决方法,提升其信心,并帮助学生认识数学知识的本质,增强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措施

(一)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由于数学知识比较抽象,学生在思考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困难,为此,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教学情境来为学生营造良好的环境,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让学生主动融入教学中,提升数学思维能力。例如,在苏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观察物体”这一内容的学习中,教师就可以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展示组合体的形成过程,还可以用正方体、长方体的实物来帮助学生进一步观察,从而让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到课堂教学中。小学生年龄小,注意力很难长时间集中,而通过教学情境的创设,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参与进去,他们在观察物体的过程中,还会主动思考,提出不同问题。这时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让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进一步提升自己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利用问题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问题教学是提升学生数学思维的有效途径,为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问题教学,有效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课堂提问环节,教师要注意提问的时机以及问题的难易程度,既要保证能够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还要保证不影响学生的主动积极性。教师在提问过程中要充分结合课堂教学内容,让学生通过问题来收获知识。例如,在苏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教学中,在课堂教学开始之前,教师可以先以问题来引入教学:小明同学生病了需要吃药,一盒药共12片,每次需要吃半片,每天吃3次。同学们可以帮小明算一下这盒药可以吃多长时间。这个问题在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将其引入教学,不仅可以有效提升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还能够让学生进行主动思考,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在问题教学下,学生能够在教师问题的指引下进行积极思考,充分发挥自己的思维,从而进一步提升数学思维能力。

(三)数学教学联系生活,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数学和生活的联系比较紧密,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生活中的数学知识进行教学。由于小学生的思维逻辑性较差,如果仅通过课本来讲解知识,学生在理解上会存在一定困难,而结合生活实际,可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还可以让其深入思考,从而有效提升自己的数学思维。例如,在苏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平均数》教学中,日常生活中平均数的概念比较常用,教师可以为学生模拟一个生活场景,从而加深学生对平均数的理解:小张去参加校园歌唱比赛,比赛结果由五位评委进行打分,取平均分作为最终的成绩。五位评委给出的分数分别是98分、96分、95分、93分、96分,同学们能不能帮小张计算一下,最终他能够得多少分。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会主动参与数学教学中,而且在参与过程中还能主动进行思考,从而有效提升数学思维。

数学思维能力的提升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不断进行渗透。作为小学数学教师,要不断地更新自身的教学理念,采用创新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中,并让其在参与过程中不断进行思考,进而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

猜你喜欢
思维能力数学知识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培养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